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進了博物館的連環畫

1949年后,連環畫迅速發展,一個題材能達到幾千萬本的發行量,到上世紀80年代初,基本迎來了一個創作高峰,此后就開始走下坡路。如今,市場上的連環畫,只剩下經典作品一版再版 。不可否認的是 ,連環畫的高峰期已經過去。在新媒體日益發達的今天,連環畫已經進了“博物館”。不過,在收藏市場上,連環畫又迎來了春天,價格是一路高漲,市場前景被藏家看好。

原因從內容到形式逐漸落伍

與電腦、手機相比,連環畫的吸引力越來越小。曾經看著連環畫長大的一些“70后”“80后”也早已不再關心連環畫了,再年輕些的讀者當然更不感興趣。大家為什么不愛看連環畫了呢?“我覺得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吧,一是故事,二是色彩。”市民張女士認為,“連環畫的故事太簡單了,講故事的能力太弱。連環畫里的故事情節已經吸引不了現代的讀者了。現代的讀者喜歡奇幻、懸疑等題材,喜歡天馬行空的想象、精彩而富有特色的人物語言,以及引人入勝的邏輯推理。就像看電視劇一樣,故事情節太老套,太簡單的話,觀眾就失去看的興趣了。”張女士說,大部分連環畫都是黑白線條的,“現在的孩子選擇也多了,他們喜歡看動畫片,喜歡玩電腦,喜歡五顏六色的東西,連環畫自然而然地就被淘汰了。”

青島連環畫收藏協會副會長于宏波,是一位收藏愛好者,他認為,電視、電影、動漫等產業的發展,對連環畫的沖擊很大,“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了彩色漫畫書后,視覺感染力強,傳統線描的連環畫就少了。而隨著電視、電影等的發展,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也變了,現在基本沒人看連環畫了,因為連環畫的表現形式不如卡通動畫等影像直接。”

 斷層讀者和作者都“老齡化”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退休連環畫編輯陳元山告訴記者,目前連環畫的出版工作主要是重版,“現在主要是一些經典的、優秀的作品,整理以后重新出版。目標讀者主要是新一代年輕讀者和對連環畫有懷舊感的讀者。”陳元山說,目前,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每年大概出版或重版一百多種連環畫。今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推出了一套新的連環畫《刑警803》,是根據上海故事廣播頻率《刑警803》改編的同名連環畫。雖然出版社仍有新的作品出版,但量少,而且影響力不大。從總體上來看,如今,連環畫的銷售并不出色,“現在連環畫的讀者比較少,現在的小孩子不喜歡。如今,電視、電腦等各種好玩、好看的東西都有 ,對他們來說,誘惑太多了。”陳元山說,“上世紀80年代是連環畫發展的高潮時期,以后就逐漸走下坡路了。現在喜歡連環畫的人大多是上年紀的人,或者是小時候看過的。”

不僅讀者都年齡偏大,連環畫的創作者也大多是上年紀的人。陳元山說,如今,仍有少量作者繼續從事連環畫創作,但年輕作者不太多,以上年紀的作者為主,“現在畫連環畫的,四五十歲的作者是主力。當然,二三十歲的也有,但全國也沒有多少。”

于宏波學過美術,業余時間也搞創作,“我這幾年才開始畫,主要是封面,今年畫了十多幅。現在畫的人不少,有退休的畫家,也有剛出道的畫家。”于宏波告訴記者,畫一幅畫非常麻煩,構思好了以后先用鉛筆畫草稿,再用毛筆勾線,“如果是彩色的,要使用傳統的國畫工筆畫法,一個顏色要三四遍才能完成,一遍遍染上去的,畫一幅畫得三四天。如果是畫里面的圖,一些有名的大畫家一天也就畫兩張,一般情況下一天只能畫一張。”而隨著畫家年紀偏大,視力也不好,就逐漸不畫了。

收藏因為一種懷舊情結

如今,圖書市場上已經難覓連環畫的蹤影。雖然連環畫“退潮”是不爭的事實,但它從來都不缺懷舊人士的追捧。這十多年來,連環畫已成為一種大眾收藏項目。當然,價格也是一路飆升。一些品相好又稀缺的連環畫接連賣出“天價”。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連環畫市場不景氣,買連環畫自己看的老百姓少了,現在基本是收藏愛好者才會買。連環畫都在藏家手中。”于宏波說,如今,收藏愛好者和連環畫創作者年紀大多在三四十歲至七十歲之間,“我是從小愛看連環畫,家里經濟情況不好買不起。一個班里也就幾本,大家傳著看,看完之后基本都沒皮沒尾了。長大之后,還是喜歡,經濟條件也好了,看見連環畫就想收。我覺得,像"60后""70后",喜歡收藏連環畫是有一種懷舊情結在里邊。”

對于收藏市場,于宏波非常看好,“從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價格是一路飆升,連環畫從來沒有貶值過,收藏市場一直被看好。畢竟很多已經絕版了,再版的也比較少,東西越來越少了,收藏者人數一直上升,所以我很看好這個市場。像2000年出版的一本小精裝《穆桂英》,定價二三十元,現在市場價差不多五六百元了。”

記者 高麗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