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作為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自二十世紀以來,受西方藝術的影響,也經歷了一次自我的脫變與轉換。其中,向西方藝術引進寫實主義手法,以對現實和人生的觀照,來取代傳統水墨畫的逸氣與墨戲,成為了最主要的探索方向。徐悲鴻、蔣兆和等人曾經奠定了這方面的基礎,而藝術家袁武,則是將這種探索推向當代的一位代表藝術家。
袁武1959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藝術系,1995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獲碩士學位,現任北京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他是新時期涌現出來的一位著名畫家,早期作品多以社會底層與苦難歷史為題材,表達了自己悲天憫人的情懷。本次展覽展出的則是袁武近兩年的一批新作,是他屢次去西藏大昭寺寫生之后,受信仰的感召,創作的一批與西藏題材有關的作品,可以看出袁武近年來的藝術轉型。
袁武
在這個名為“天·燈”的展覽中,袁武描繪了許許多多前往西藏大昭寺朝圣的藏民。這些人中有老人,有婦女,有少年,也有青壯年。但不管是何種人,何種身份,他們都一心向善,雙手合十,朝拜在圣潔路上,有的甚至還一步一俯一叩首,其虔誠的程度簡直蕩人心腑。袁武正是從這些虔誠的藏民中,獲得了超越的能量與表達的信心,驟然間筆力遒勁,出神入化了起來:線條虛實相生,卻更加蒼勁有力了;而墨色,則醇厚飽滿,且又層次分明,均都煥發出了一種真摯而樸實的表現力。毫無疑問,是信仰啟迪了袁武,使他的筆墨剛健質樸,具有了某種超越世俗的穿透性。或者換句話說,是袁武的求真求實意識,使他對藝術的追求,最終抵達了宗教信仰的深處,從而由此昭示出了某種生命的本質。
大昭寺的清晨之一
據策展人楊衛透露,取“天·燈”為展覽主題,有兩層意思:一是天表明了仰望的高處;二是燈則象征著信仰帶給人的光明。將這兩層意思組合在一起,不僅可以為袁武的這批作品點題,更為重要的是,還表明了其中的意義。即在當今這個被物質抽空的現實背景下,袁武的這批作品出現,無疑是一種精神的注入,也是一次為時代招魂。
大昭寺的清晨之一
大昭寺的清晨之一
大昭寺的清晨之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