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峰(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近日號稱“西南地區最大的書畫經銷商”的重慶臻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涉嫌3億元非法集資,一方面標榜藝術理財神話模式被打倒在地,又一個打著所謂新興藝術品理財模式幌子騙局被揭發。另一方面再次警示老百姓,要擦亮眼睛警惕那些披著藝術品投資高額回報的狼皮,而實施金融詐騙事實的機構。他們一般會利用信息不對稱以及夸大回報事實的宣傳等障眼術,目的只有一個——最大范圍吸引目標客戶,一旦風吹草動資金鏈斷裂,最后就會把全部風險轉嫁給普通投資者。諸如之前的鄭州文交所、深圳文交所出現的問題,由于藝術金融制度設計和具體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非法空間,而無法規避普通投資者的風險,無法保證投資人的合法利益。
根據重慶市渝中區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的《關于重慶臻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債權登記公告》來看,涉嫌方臻紀文化的藝術理財模式并沒有多少出人意料之處,甚至和之前的一些金融詐騙產品“大同小異”,只是把產品的主體換成此前最炙手可熱的“書畫”領域,問題是“書畫”題材是被地方過度炒熱的概念股,但是被操盤手轉化為投資工具和資產增值手段,似乎瞬間可以“點石成金”。問題是在宣傳造勢、投資回報以及合同上造成了消費者“信以為真”的錯覺,以為天上掉餡餅,而此時投資者已經上了套。覺醒早的,可能還能保本,不過絕大多數普通投資人連本金都撈不回,甚至造成妻離子散的人間現實慘劇。
3月15日,還有網友在論壇留了標題為:“有人知道重慶臻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么樣嗎?去年看過重慶臻紀文化傳播公司的環境,開得很大的感覺”。消費者面對一個大型問題機構時,是束手無策的。除了曝光的臻紀文化公司環境給人很好很強大的感覺,他們自我包裝也是功力非凡,比如冠以“西南地區最大的書畫經銷商”的頭銜,還在全國有13家辦公場地,除重慶外,在武漢、長沙、上海等地設有分公司,給人這是連鎖、正規藝術品投資機構的印象。所簽約的畫家陣容也是相當強大,100多人,都是被認為“具有潛力的中青年畫家”,銷售藝術品6000余件,擁有藏家3000人以上等等,甚至還有明星藝術家為其模式“站臺”,更是彰顯該公司所謂的實力和所謂的合法性。
公告顯示了這個公司兩個公開“秘密武器”,一個是以承諾年利率22%~34%高額投資回報為誘餌,這是專門定向投給消費者的豐厚誘餌,足以讓人動心,這就是涉嫌公司精心設計的重要陷阱。另一個是,簽訂《收藏協議》、《委托銷售協議》和《作品委托銷售申請確認單》,所謂從法律合同上讓投資者失去心理防線,但是大凡嫌疑公司都會借簽合同之招導致投資者最終血本無歸。
每個涉嫌巨大集資的案例背后,聚焦的一定是該事件主角方的秘密武器和非常規武器,“臻紀文化”也不例外,除了上述的“秘密武器”之外,這家公司非常規武器的“亮點”,在于定金理財和神秘的“團購方”。前者的意思,投資者購買了作品,他們在簽訂的時間內委托該公司銷售,如果在規定期間內賣不出去,該公司會按12%~22%不等的年化收益率付給投資者“定金”。后者,他們揶揄了火熱的互聯網“團購”的概念,亮點在于“會在一定時期內回購收藏者手中的藝術品”,而就是這個“諱莫如深”團購方的存在,成為了巨大的投資回報誘餌,因此讓眾多普通投資人趨之若鶩。兩個“亮點”,造成投資人暫時忘記所購買的作品還沒有銷售出去的事實,而公司也只要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方法,把投資人的本金聚合起來然后付一些“定金”和造成“團購”假象,即可一段時期內穩定人心,甚至造成公司業務繁榮的景象,一環套一環,騙取更多不知情的投資人。
藝術品投融資模式暴露更多的細節以及背后的真實意圖,留下了思考空間,從而讓投資者加以規避投資風險:一、藝術理財模式存在的合法性,信息是否透明、公開,而非背后實施“瞞天過?!?、“偷梁換柱”的概念。二、目前還沒有出現絕對沒有風險的藝術品理財模式,如果某些公司或機構打包票認為投資回報巨大,一定要咨詢相關方面,確認其資質,在投資之前多加以觀察、比較。三、藝術品理財模式制度設計和運作模式上,還存在更多創新方式,一方面鼓勵更多真正具有創意的理財方式出現,另一方面提醒模式設計者們要以投資者利益回報為第一,確保普通投資人資產安全。
來源:東方早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