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周微:文化與“翠鳥”誰為誰“犧牲”

原標題:文化與“翠鳥”誰為誰“犧牲”

近日,天津某京劇演員一則“點翠頭面”的微博引發了一場論戰。一邊是演員對傳統藝術精益求精的追求;一邊是環保人士對動物保護的聲援。雙方都有為自己爭辯的理由,無可厚非。

假設發微博的不是某京劇名角,話題主角也不是陌生的“點翠頭面”,而是某個藝術收藏家在炫耀家里價值連城的象牙珠寶、高檔的紅木家具等,那么還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嗎?似乎正是“點翠頭面”帶給大家的新鮮感,才刮起了眼前的這場旋風。當一種文化,不論正確與否,一旦走進大眾的視野處處可尋之后,他背后隱藏的“殺戮”也逐漸被忽視或是接受。

你是否知道,為了滿足人們變態的藝術審美,一個完整的象牙是在殺掉大象后從其臉部抽出的?你又是否了解因為國人對“天價紅木”的過分癡迷和炒作,導致東南亞鄰國的紅木資源幾近滅絕。不可否認,我國對動植物的保護力度正在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人都加入到環保隊伍的大軍中。但是,博物館中典藏的象牙、市場上仍在交易的象牙飾品、時尚秀和廣告中不斷閃現的貂皮大衣、人人競相爭搶的紅木家具……這些不正是對“殺戮文化”的宣揚嗎?

我想,正是因為京劇離一些人還比較遠,因此小小的“點翠頭面”才會掀起“狂風巨浪”。如果我們一味打著文化的幌子,葬送的就不僅僅是“翠鳥”。

文章來源:中國甘肅網-蘭州日報 責任編輯:劉姍(實習)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反腐倡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