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慣于工業發展思維的城市,旅游文化產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似乎只是配菜。在普遍的印象當中,人們也很難期待一個著重發展工業經濟的城市下大力氣發展旅游文化產業。 本文關鍵詞:
魏英
在習慣于工業發展思維的城市,旅游文化產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似乎只是配菜。在普遍的印象當中,人們也很難期待一個著重發展工業經濟的城市下大力氣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從這個角度來說,旅游文化產業貌似意義重大卻缺乏關注,它似乎總是有些尷尬的存在。
但是當城市工業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或者說工業經濟遭遇轉型升級的難題,不再單純依靠人工、土地等資源要素就可比拼趕超時,能否換個思維,將工業發展的四維轉向文化旅游產業,或許就會發現別有洞天的世界。
對于文化旅游產業,大部分的感官可能僅僅停留在過往的游客與旅游景區,但在筆者看來,旅游文化產業真正的意義是與高速發展的工業經濟互補共同構建城市發展的進程。就好比我們習慣匆匆的腳步,而旅游文化產業正是讓我們在某些時候放慢腳步、感受內心的聲音,然后繼續前行。
這樣的表述有些詩意,但文化旅游產業恰恰是為高速發展的城市營造舒適的氛圍。在此之外,文化旅游產業也正成為未來經濟新的增長點。正如珠三角在經濟快速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之后,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成為新的需求。史上最嚴環保法等一系列重拳整治環境污染的舉措也是基于這一需求。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人們就會開始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文化旅游產業正是契合于這一發展的趨勢。
今年以來,三水可以說是在旅游文化產業動作頗多,一大波項目的落地與推進無疑是三水旅游文化產業的大變革時期。大變革時期意味著機遇與挑戰并存。倘若三水能真正將三江匯流等自然景觀賦予新的內涵,將天然的稟賦真正的進行保護性開發,試想在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區域,三水會否因此形成獨特的城市魅力。
旅游文化產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佛山乃至全國的眾多區域都在提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那么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旅游文化產業能否迎來發展的機遇,又能否引起更多的關注。
要引起更多關注,首先需要的就是拋開固有思維。就如旅游不止是簡單的多少游客、多少門票,要知道在這背后是整個城市的吸引力與競爭力。在來往的游客間,信息流、人流在此聚合。在門票之后,熱鬧的人群在此吃喝玩樂之后也將一座城市品牌價值與口碑對外延伸。再者,相比于工業項目動輒過億的稅收,旅游文化產業的稅收可能并不能立竿見影,但是其拉動消費的力量不容小覷。
回歸到最初的命題,旅游文化產業到底是不是配菜?筆者覺得,對于習慣了大魚大肉的現代人與現代生活而言,旅游文化產業即便是配菜也是一道壓軸配菜,爽口開胃。正如爺爺今年80大壽,不再是吃喝宴請,而是開啟一大家子浩浩蕩蕩的自駕游行程,而這只是農村消費觀念改變的一個小縮影,從中或許可以窺見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潛在空間。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