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日出》手稿。
作為國家大劇院2015歌劇節的重磅劇目,由宋元明、戴玉強和廖昌永等知名歌唱家主演的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日出》將于6月17日至21日拉開世界首演的大幕。日前,歌劇《日出》的主創人員――作曲家金湘、編劇萬方、導演李六乙對該劇的音樂與劇情進行了深入地解讀,講述了《日出》三年創作歷程中的動人故事。
《日出》是劇作家曹禺的代表名作,該劇以上世紀30年代中國大都市當紅交際花陳白露的人生際遇為主線,展現了半殖民地中國光怪陸離的社會生活圖景。據曹禺先生女兒、也是本次歌劇《日出》的編劇萬方女士透露,曹禺在創作《日出》時曾喬裝混入煙花之所采風,還因此被打,險些失明。在戲劇《日出》發表80周年之際,國家大劇院首次把原作中那個有聲有色的女人――陳白露的形象展現到歌劇的舞臺上。
音樂是一部歌劇的靈魂,這部將首次登上歌劇舞臺的戲劇名作,是被譽為“東方普契尼”的著名作曲家金湘躺在病床上完成的。2014年夏天,當《日出》剛剛完成鋼琴縮譜,還沒有開始配器時,79歲高齡的金湘被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為了完成生命中的第11部歌劇,金湘在病房里拿著鋼琴譜,口述配器思路,讓他的學生代為執筆一一記錄,傾力完成了這部戲劇名作。
金湘別出心裁地以劇中人物身份為標準,將陳白露、潘月亭、翠喜與胡四等人物分成了四組,分別用正歌劇的詠嘆調、類似朗誦的宣敘調、充滿“泥土味”的民間音調與充滿中國戲曲風味的說唱音樂塑造了迥然相異的人物形象。2015年,當飾演陳白露的宋元明唱出歌劇結尾處那標志性的一句“太陽升起來了”時,與《日出》一同迎來80歲生日的金湘潸然淚下:“有音樂,就有希望。‘太陽升起來了’――我把這句唱詞作為賀詞送給將首演的歌劇《日出》。”
歌劇《日出》是劇作家萬方第三次對曹禺的戲劇《日出》原作進行改編,與之前的電影版和電視劇版相比,歌劇版更加濃縮劇情,突出情感。為增強戲劇的沖突性,也使故事主線更加清晰明朗,萬方將原作中曾追求陳白露的方達生與陳白露念念不忘的詩人合二為一,創造出一個新的“詩人”角色。在萬方看來,《日出》描繪的是社會的橫斷面,從中切一刀就能看到當時社會中各階層的生活狀態,“塑造一個與陳白露產生真摯愛情的‘詩人’,不僅能夠提升戲劇性,也能凸顯作品中人物命運的悲劇性,令人扼腕嘆息。”
曾執導過《原野》《北京人》等話劇的導演李六乙早已與曹禺先生的戲劇結下不解之緣,此次排演歌劇《日出》,他希望演員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到“唱”上面,更要“對舞臺表演有綜合性的把握”。在歌劇《日出》排練前,宋元明、戴玉強、廖昌永等所有演員都被李六乙要求:不僅要熟讀《日出》原著與相關評論文章,還要閱讀歐陽山尊所著的《<日出>導演計劃》。“在曹禺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找到尷尬、困境、物質對人的占有等好幾種特別本質的存在狀態,只有先了解社會、了解人性,才能把《日出》演好。”李六乙說道。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劉姍(實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