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紀委分批督辦查“蠅貪”
今年前兩個月查處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208件,處分251人次
“現在,哪個村干部再敢向群眾亂‘伸手’,哪個就要栽跟頭!”手中緊緊攥著失而復得的錢款,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清水鄉王家溝村的村民心中暢快了很多。
在岷縣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災害災后重建期間,該村原黨支部書記王孝忠與其他村干部商議后,向16戶災后重建戶每戶收取3000元保證金,并將這筆錢分發給3戶未享受到政策性補貼的重建戶。他還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違規將自己納入貧困戶。近日,王孝忠受到開除黨籍處分,違規收取的錢款被退回。
這是甘肅省紀檢監察機關督辦查處的一個發生在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的典型案件。
去年6月以來,甘肅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精準扶貧、土地征收流轉、“三資”管理、惠農補貼以及低保救濟資金管理使用等七個方面發生的重點問題,開展專項行動,通過督辦查處等方式,“滅蚊拍蠅”不手軟。去年全省共查處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998件,黨紀處分1361人、政紀處分230人,組織處理203人,移送司法機關170人。今年“拍蠅”力度不減,前兩個月全省共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208件,處分251人次,其中黨紀處分232人、政紀處分19人,組織處理101人,移送司法機關16人。
在專項行動中,甘肅省注重責任鏈條的延伸與壓力的傳導。省紀委有關領導帶隊,對6個市12個縣(區)和24個鄉鎮紀委開展群眾身邊腐敗問題紀律審查情況進行調研,面對面指導核查問題線索。該省紀委還組織4個調研督查組,對8個市州和15個縣(區)進行督導,實地抽查。
該省借鑒巡視工作方法,在14個市州和25個省直部門探索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巡察工作,各市州、省直部門整合紀檢監察機關及派駐機構和組織、審計等部門的力量建立巡察組,面向所屬部門及鄉鎮(街道)、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巡察,讓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現出“原形”。
針對基層“四風”和腐敗典型問題線索,甘肅省紀委建立了重點問題線索轉辦督辦機制。去年,群眾舉報反映平涼市崆峒區大寨鄉小馬村黨支部原書記、村委會原主任王紅旗在惠農資金發放管理等方面存在違紀行為。省紀委將此案列為掛牌督辦問題線索之一,交由平涼市紀檢監察機關調查。調查發現,小馬村將近年來發放的209.6畝集體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共計23萬余元,掛在王紅旗等6人名下,其中21萬余元已用于村務支出。王紅旗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賬面結余違紀資金1.9萬多元被追繳。
據統計,甘肅省紀委去年對5120件反映鄉科級及以下黨員干部的問題線索逐一甄別分析,評估篩選,按照一個縣(區)至少一件的原則,分兩批對188件重點問題線索移交督辦。目前首批移交督辦的89件問題線索已全部查結,給予黨紀政紀處分70人,組織處理18人,移送司法機關5人。第二批移交的問題線索部分已經查結。今年,甘肅省紀委借鑒去年的經驗,從群眾反映的問題中篩選典型線索分期分批督辦,做到問題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不查明不放過、問責不到位不放過。此外,還將組織開展扶貧領域違紀問題專項檢查行動,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紀律保障。
該省明確,省紀委督辦的鄉科級問題線索,直接由市州紀委牽頭,組織力量查處,不得再下轉;村級干部的問題線索,特別是存在“保護傘”的,由縣紀委牽頭,組織力量直接查處;省紀委督辦事項每月報告一次進展情況,每季度報告一次階段性工作進展情況。“要遏制基層腐敗蔓延勢頭,防止基層‘四風’反彈,就要形成上下借力、同向發力、協調聯動、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甘肅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王建太表示。
不久前,慶陽市鎮原縣三岔鎮周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柳軍鋒因工作失職導致他人違規領取低保資金問題,受到黨內警告處分。一同被追究責任的,還有3名鎮干部。縣紀委對該鎮包村領導蘭寶朝誡勉談話,責令鎮民政干事崇慕云、鎮包村干部常永鋒作出書面檢查。
“出現腐敗問題,不但當事人要被問責,相關責任人也要被追責,要讓基層黨員干部繃緊落實‘兩個責任’這根弦。”甘肅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張曉蘭在基層調研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時多次強調。
在嚴肅問責推動責任落地生根的同時,甘肅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充分利用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這一警示利器,向違紀人員敲響警鐘。“平涼市靜寧縣甘溝鎮祁川村黨支部書記冀森宏違規將不符合條件的農戶確定為精準扶貧對象,發放精準扶貧貸款10多萬元,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違規發放貸款已收回;嘉峪關市人社局原副主任科員王建功利用職務之便,將21.6萬元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挪作他用,部分用于非法活動,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記者注意到,去年6月以來,甘肅省紀委官網“曝光臺”欄目格外“繁忙”,隔幾天就會曝光一批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如此高密度的通報曝光,就是要傳達糾‘四風’不松勁、拍‘蒼蠅’不手軟的堅定決心,讓人民群眾增強正風反腐的獲得感。”王建太對記者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