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于2015年正式招生,校園建設一期工程10.6萬平方米已完工。 北京交通大學宣傳部 供圖
保守估計,徐宇工手里的往返飛機票已有70多張了。
去年,這名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才接受新的任務,為學校在山東威海的新校區忙前忙后。
他看著這個學校新的辦學空間,從一片嘈雜的工地,變成一個今秋就將迎來首批數百名各類學生的漂亮校園。
與此同時,北京中醫藥大學也在為新生進駐良鄉校區而做“沖刺動員”,北京化工大學秦皇島校區也計劃最早在今年8月開工。
北京高校仍在通過各種方式尋求發展空間上的突破,而與他們有關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已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有消息稱,一批市屬高校的調整疏解方案已經確定。
專家認為,要通過遷出部分在京本科教育、職業教育等功能,來實現高教資源方面的有效疏解。
縮影
秦皇島的濱海大學夢
今年“上會”討論招生計劃分配時,北京化工大學招辦主任許海軍記得,他們還專門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談了談。
秦皇島校區,就是其中一件大事,許海軍證實,學校已開始籌建秦皇島校區。
這對河北而言,可不是件小事。河北大學校長傅廣生在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高峰論壇上就直言,河北雖然有110所高校,但優質教育資源匱乏。
北戴河新區管委會一名干部說,北化工秦皇島校區的選址就位于南戴河片區,在管委會附近,占地720畝。
而新區還另外規劃出5平方公里的教育科研區,“以后的學校都要在里面”,上述干部透露,包括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在內的北京高校均在和新區接洽。
北戴河新區計劃通過這個濱海大學城,集中承接北京教育產業轉移,重點引進國家211、985綜合性大學。他們初步規劃是,5年內全日制在校生達5萬人,8至10年將達10萬人。
在北戴河新區官網的“新區要聞”中,也可看到多條涉及北京科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在京高校到新區考察的動態消息,部分地方媒體也透露,一些在京高校已和新區達成意向。
然而,北京科技大學方面給新京報記者的答復是,秦皇島當地政府確有辦學積極性,“但學校目前沒有任何意向。”
“就是去考察了下,沒有簽協議,沒有深度合作。”北京中醫藥大學宣傳部副部長肖連宇也透露,學校和秦皇島方面的溝通,并無實質性推進。
現狀
城區高校轉戰郊區
肖連宇認為,目前,學校不太可能再新建校區,他們已為搬入良鄉校區忙壞了。
按計劃,北京中醫藥大學2015級新生就將在秋季學期進駐良鄉校區,該校正舉全校之力做最后“沖刺”,近期已先后召開進駐倒計時100天和倒計時80天的動員會。
“隨著院系大樓逐漸蓋成,未來可能有更多學生進駐良鄉。”肖連宇說,北京中醫藥大學是最后一個進駐良鄉大學城的高校。
據相關宣傳片介紹,今年,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將有首批3500名師生進駐,到明年,完成校區東院教學主體搬遷,進駐規模達到6000余人。
除了良鄉,北京市委、市政府還在2001年10月,批準在昌平沙河地區建設高教園區。而近年來,豐臺王佐、通州等地,也紛紛傳出將建設中央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新校區的消息。
“前些年,大家都在向北京周邊發展,這個階段還沒走出去。”一名在京“211工程”高校的校領導如此分析。
這名校領導說,背后的主要原因就包括,北京人口增長、大學擴招導致很多高校原有規劃已無法適應辦學發展的需要,“原有解放初期的規劃,經過五六十年發展,已把學校局限在小范圍里。”
北京化工大學就曾表示,由于歷史原因,學校現由3個校區組成,但總占地面積僅812畝,“辦學空間狹小和三址辦學的現狀已嚴重影響學校事業發展。”因此,北化工在2011年向教育部上報擬征地建設新校區的請示,去年6月,北化工昌平新校區奠基儀式已在昌平區南口鎮舉行。
許海軍說,南口新校區占地近2000畝,而學校之前在昌平另一老校區則只有約400畝。
“應該是從2010年左右,我們一直在擴招本科生,從3200人逐步到現在3500人。”北京郵電大學一名中層干部也認為,學校雖然擁有多個校區,但已很難容納這些學生,于是便新建沙河校區。
今年,北郵部分專業的新生,也將在沙河學習、生活兩年。這名北郵干部認為,規劃面積是西土城校區2倍的沙河校區,或將作為北郵今后的主校區。
新路
多所在京高校跨地辦學
北京交通大學也面臨類似困境,該校校長助理徐宇工透露,學校一直在尋求各種方式擴大辦學資源,包括2000年,將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并入,作為學校東校區。
如今,北交大嘗試走得更遠——到山東威海辦威海校區。
北京交通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劉東平透露,今年,威海校區將首次招生,計劃從北京等全國18個省區招生120名本科新生,在威海校區就讀。
這些新生將享受中外合作辦學的福利,而除北交大外,近期還有多所在京高校嘗試在外地進行中外合作辦學。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曾在校內講話中透露,經與煙臺市、山東省政府協商,在教育部同意下,農大計劃與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建設一所新的中外合作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則和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合作,計劃在深圳建設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清華大學則干脆讓清華園“走出去”,在美國西雅圖,攜手美國華盛頓大學創建全球創新學院,成為首次到美國辦學的中國高校。
為何要國際化辦學?徐宇工說,他們也是經過認真調查的,一方面,山東擁有包括高職層次在內的152所高校,算得上一個高教資源密集型省份,但另一方面,只有4所一本院校,缺乏高水平大學。
“我們進入的話,就能成為第5所,但威海已有2所一本,我們就得考慮怎么和人家競爭。”徐宇工說,學校認為,走國際化道路是可選擇的一條路。
未來
遷出部分在京本科教育
雖然也有別的地區在邀請北交大過去辦學,但徐宇工稱,他們只選擇和威海談下去。
“我們希望是在學校投入最少的情況下,能發揮最大效益。”徐宇工說,恰好,威海的南海新區采取了“筑巢引鳳”方式,“在土地上蓋好校園,配好基本設施,然后整體交給我們。”
這需要以10億為單位的資金支持,而據河北日報披露,總投資達19億元的北京化工大學秦皇島校區項目,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
具體說,就是政府將土地無償劃撥給落戶學校,學校以土地入股與運營商合作,運營商出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建完后,學生食堂、宿舍等由運營商運營。
“學校自己沒有錢,政府也不太可能給他出錢蓋,所以就要找企業做這事。”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管委會的一名干部如此解釋。
徐宇工也分析,北京高校能否到河北辦學,也要看地方能否給出足夠優惠條件,而其中的運作方式是需要智慧和策略的。
徐宇工認為,早在廊坊大學城時期,就已有北京高校到河北辦學,但這增加了教學成本和學校本身的負擔。
北京一所211高校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記得,2000年前后,學校就在廊坊大學城租樓辦學,“但因辦學成本高,招了5年大一新生在那邊上課后,就退出了。”
主要是老師們怨聲較大,該負責人說,有時,老師們乘班車去廊坊上課,會遇到大霧,導致無法按時上課,且一去廊坊就得多上幾節課,不像在北京主校區,上完課后,就有大量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
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河北對優質高教資源的需求仍然強烈。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管委會一官員記得,北化工曾拜訪過河北省教育廳和省考試院,提出想在秦皇島校區辦大專層次教育的意向。
“但省里意見是我們河北省自己的大專都招不滿學生,你最好想些別的方式,本科就比較缺乏,受歡迎。”這名官員透露,目前,北化工就計劃在秦皇島校區建設中德工程師學院和中法工程師學院項目。
但該說法未得到北化工方面證實,北化工招辦主任許海軍稱,至少學校統招的本科生不會到秦皇島。
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孟繁華在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高峰論壇上透露,要通過遷出部分在京本科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功能,來實現有效疏解。
同時,通過疏解,與河北、天津建立起高等教育的協同發展機制,來促進當地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一舉兩得的事。”
但如何破解之后應運而生的各種問題,孟繁華直言,自己并未有太多答案。
■ 部分在京高校京郊、京外校區狀況(不完全統計)
●北京師范大學(985、211高校):昌平沙河校區(未啟用)
●中國人民大學(985、211高校):通州校區(未啟用),江蘇蘇州校區(已啟用)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11高校):昌平沙河校區(已啟用)
●中央民族大學(985、211高校):豐臺王佐校區(未啟用)
●北京中醫藥大學(211高校):房山良鄉校區(今年新生進駐)
●北京電影學院:通州校區(未啟用)
●外交學院:昌平沙河校區(已啟用)
●中央財經大學(211高校):昌平沙河校區(已啟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985、211高校):昌平沙河校區(已啟用)
●北京郵電大學(211高校):昌平宏福校區(已啟用),延慶世紀學院(已啟用),昌平沙河校區(今年啟用)
●北京交通大學(211高校):山東威海校區(今秋將正式投入使用)
●北京化工大學(211高校):北校區(昌平,已啟用),昌平南口校區(未啟用),秦皇島校區(籌建)
●北京理工大學(985、211高校):良鄉校區(已啟用),廣東珠海校區(已啟用),秦皇島分校(已啟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昌平校區(未啟用)
●中國農業大學(985、211高校):河北涿州教學實驗場(重新定位為涿州科技園),山東煙臺研究院(在與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合辦中外合作大學)
●中央戲劇學院:昌平校區(已啟用)
●中國政法大學(211高校):昌平校區(已啟用)
●首都師范大學:良鄉校區(已啟用)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