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十堰7月9日消息(記者王逸群)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中國之聲連續報到了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學在暑假期間強制安排學生參加藝術培訓班的事情。這個培訓不僅讓這幫孩子的完美假期泡了湯,更受不了的是在這炎炎假日里,孩子們竟然要到400公里以外的武漢去補課,而且補課時間居然長達5個月。
報道后,十堰市張灣區政府召開會議,對十堰市十三中計劃組織美術特長生暑期赴外地補課一事緊急叫停,并且針對該事件,在第一時間下令該學校清退培訓費,并且按程序正在處理有關責任人。然而,這件事沒完,居然還有學校在頂風補課。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學高二學生家長錢先生告訴記者,包括他的孩子在內的兩個“美術班”一共80多名美術特長生,都被學校強制安排,從放假第一天開始,就趕赴武漢的一家名為“武漢藝考畫室”的培訓機構學習。
錢家長:他班主任今天給我們開了家長會,說我們的孩子要到武漢去搞美術培訓學習。美術班的都要去。班主任給每個家長發了個老師的銀行卡號,說5號就走,兩三天之內把錢打到卡上。老師強迫讓去,不去不行 。
該學校的多位家長表示,加上培訓費、住宿費在內,每一個學生要交一萬多,而在采訪中,該班級的班主任以及培訓機構的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件事。
報道播出后,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政府就召開會議,對該事件進行了緊急叫停。
張灣區教育局負責人:報道之后,我們迅速對十三中學計劃組織美術特長生到武漢地區利用暑期培訓這個事兒叫停了,對已經收取的、代收的培訓費立即清退,并且要求在一天之內全部清退到位。我們成立調查組進駐學校,對該事件進行調查處理,并且在全區開展違規培訓專項整治,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之后,當地教育部門展開了調查。據了解,包括涉事班級班主任老師在內的有關責任人,都按照規定被給予了處理。
張灣區教育局負責人:現在對于整個事件的調查,基本上是結束了,根據調查的情況,該事件涉及到的兩個班級共有學生89個人,涉及到的趕赴武漢培訓的學生有62個人,其中59個人已經繳費73.5萬元,這73.5萬元培訓費,我們已經7月6號的中午以前,已經責令學校全部退還給家長了。
記者:十三中的班主任老師或者校長有處理嗎?
張灣區教育局負責人:這個我們按照程序,對從校長、書記到相關的老師,我們都要進行處理,現在按照程序辦理過程中。
隨后,記者向該班級的學生家長進行了求證,對方表示,十三中學確實已經清退了相關的培訓費用。不過,在報道播出以后,又有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長告訴記者,十堰市東風高級中學也在補課中,每一個暑假補課的學生都要交300多元的補課費。
家長:東風高中,學校現在就在補課,而且必須讓學生補課,還要收取相關的費用,從7月1號開始補課到這個周五,然后從8月1號補課到9月1號。必須要學生上課。
記者:相當于這周上課一周,然后8月到9月一個月,一共五周?
家長:對對,他們高三就是補課高考的那些么,數學、語文、英語、地理,收費他們今天剛交過費,已經開始補了。
這位家長為記者提供了學生補課的課表,以及學生穿著該校校服在校園內課間休息的照片。他向記者透露,截止到昨天(8號)下午,學校的補課行為依舊沒有停止。
此外,包括十堰市鄖陽區第一中學在內的多所學校的學生或者家長,都向記者反映,他們的學校,正在或者即將利用暑期進行補課。鄖陽一中的一位準高三學生,還向記者提供了一份學校下發的通知,其中明確寫到高三年級7月25號開學上課,比十堰市教育局規定的開學時間早了一個多月。
為何教育部門三令五申嚴禁假期有償補課,當地補課亂象依舊屢禁不止呢?湖北省教育廳一位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他們每年都下達過有關文件,但是確實應該在監管方面多下下功夫。
湖北省教育工作人員:我們正在處理這個事情,所有的相關的事情和學校都轉達過去了。這個事兒盡量還是要到基層去看一看吧,到各個單位看一看。然后具體的再處理。我們的通知發過去以后,還需要督促和監管。我們在放假之前就發了通知,這幾年都是明令禁止的。這個事情呢,學校也很無奈,他們覺得別的學校補課了,他們如果不補課,就不在一個起跑線上。還有一些家長強烈要求要補課。也是一個矛盾。學校補課這個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也確實是不容易。
對于補課,教育部門早有禁令,此前出臺的《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劃出6條“紅線”。對于違反上述規定的中小學校,視情節輕重,相應給予通報批評、取消評獎資格、撤消榮譽稱號等處罰,并追究學校領導責任及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但是為什么“禁令”之下補課市場仍舊高燒不退呢?
或許正如剛才上述那段話道出的其中的原委,屢禁不止的背后折射出目前學生和家長唯分數論作祟和互相攀比的心態在作怪。除此外,對于發現的補課行為,除了不疼不癢的通報批評或者寫出檢查,及時停止補課外,鮮見有人被問責并丟掉官帽甚至飯碗。這樣不帶電的“禁令”監管模式下,恐怕很難威懾學校。
因此,對于假期補課,我們需要學生和家長放平心態,對學校補課說“不”,而在說“不”的背后更需要強有力的制度支撐和話語環境支撐。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