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7月18日電 (唐貴江 蔡敏婕)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17日深夜發出通報稱,由于近期廣東傷醫事件頻發,要求所有醫療場所設立警務室或(和)警車,要建立24小時中心監控室,配齊安保人員,提高防恐防爆能力。
該通報稱,所有醫療場所要建立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一旦發現情緒異常人員立即報警和就地制服。同時,要加強“醫警”聯動,及時迅速果斷處置涉醫突發事件以及暴力傷醫案件,嚴密防范重大傷醫案件和群體性涉醫事件的發生。對醫療場所暴力傷醫行為“零容忍”,從嚴從重處置,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月15日上午,廣東惠州市龍門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歐麗志在醫院病房查房時,遭到前來就醫的患者砍成重傷。社會譴責暴徒的不法行為,不少醫生和民眾自發前往醫院慰問歐醫生并捐款。
有醫護人員在社交平臺發起“百萬醫師聯合簽名:拒絕暴力!”的行動,從7月15日開始,截至18日,中國內地已有近51萬名醫師簽名。
近期,中國內地連續發生多起暴力傷醫事件。頻現的醫療糾紛,給醫患關系蒙上一層陰影。根據今年5月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2014年,醫師的壓力來源于工作量大、醫療糾紛多、患者過高的期望以及傷醫事件。59.79%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語言暴力,13.07%受到過身體上的傷害,僅有27.14%未遭遇過暴力事件。
已行醫30余年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高聰18日接受采訪時稱,對近期發生的“暴力傷醫”事情,她感到非常痛心和憤怒。“任由殺醫、辱醫及‘醫鬧’的存在,傷害的不僅僅是幾百萬醫護人員和他們家人的心,更是傷害了民眾的‘健康夢’。”高聰認為,培養一個醫生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很高,但是近年頻發的傷醫事件,使很多醫科學生畢業后紛紛轉行,醫師們越來越不希望子女報考醫學院校,這是社會的損失。
高聰稱,民眾要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并不是所有的病都可防可控和可治。同時,醫務人員也應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自身醫療水平和溝通能力,但不要因為目前的困難,而失去“仁心仁術”的心。
高聰強烈呼吁,單純的保安措施解決不了長期的醫療安全問題,每個醫院就算有警務室也是“杯水車薪”,不可能把醫院弄得像機場安檢一樣嚴密。廣東各級行政主管部門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必須對“傷醫醫鬧”進行強烈打擊,給予法律制裁,對“醫鬧”的行為“零容忍”,因為和諧的醫療環境本身就是國泰民安的最直接的體現。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口腔科副主任醫師崔穎秋認為,在處理“暴力傷醫”事件方面,必須堅持“依法辦事”,對于蓄意的“傷醫”行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社會應該營造一種信任和諧的氛圍,醫生和患者之間要相互信任。(完)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