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是新聞的“新聞”,卻在昨天被無限放大甚至被誤讀。隨著上海中小學2015學年度課程計劃的公布,有關小學階段考試科目設置的問題引來輿論關注,特別是期末考試不考外語,更被誤讀成是“減負新舉措”,其實這是本市多年來反復重申的一個“老規矩”。
在市教委下發的新學年課程計劃中規定:“小學階段不進行期中考試或考查。小學一、二年級可進行期末考查(一年級不得進行書面考查);三、四、五年級期末考試僅限語文、數學兩門學科,其他學科只進行考查,考查形式可靈活多樣。”由此,坊間有輿論表示,期末連英語也不考了,是不是表明本市的減負力度在加大,而且英語學科的作用在減弱。“其實這完全是誤解,小學期末大考不考英語,已是多年的規定。”上海市教育學會小學教育管理專委會常務副主任、新黃浦實驗學校校長王洪偉說,本市的小學基本上都已執行和做到了三、四、五年級期末僅考語文、數學兩門學科的規定,外語僅僅是考查科目,且一般是以平時的課堂學習評價為主。記者查閱了2007年至今歷年的本市中小學課程計劃,小學階段的期末考試與考查科目設置的要求均完全一致,根本不存在今年出“新規”之說。
記者發現,早在2007版的課程計劃中,本市就明確提出“各區縣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舉行全學區、全區(縣)性的任何形式的學科統考統測。小學生的學業評價實行等第制”,這些規定一直延續至今。而且,在如今的課程計劃中更是做了進一步的細化規定,提出“倡導通過觀察了解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測驗等情況進行教學評價,并通過分析診斷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區縣的學業質量監測和學校內部考試的命題要科學合理,考試內容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不隨意提升考試難度、增加考試次數,不按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排名。”“不得對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生進行全學區、全區縣范圍的任何形式的學科統考統測(包括學業質量監測);不得對四至八年級學生進行全區縣范圍的學科統考統測,區縣若要進行學業質量監測,每學年不得超過1次,且只能隨機抽樣監測,隨機抽取的學生比例不得超過本年級的30%。”“嚴禁學校組織中小學生參加任何形式的聯考或月考”。
王洪偉表示,本市的課程計劃在嚴格規定小學階段考試科目、考試形式等方面堅持了近十年,取得了明顯效果,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現在不僅外語學科,其實所有的學科都越來越強調平時的課堂教學要做到‘隨堂清’。例如,小學低年級不布置回家作業,這就要求每天每門學科的作業要在課堂內當堂完成,這對個別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難做到,但底線就是要讓他們在校內做完,教師有義務幫助他們在放學后先把功課做完、做好后才回家。還比如,個別學生可能也做不到‘隨堂清’,但老師必須幫助他們做好‘單元清’,不把問題和缺陷留到期末考試、考查時再去集中彌補。”他說。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