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什么時候在哪里都有可能發生。事后徹查,必然會發現,通向災難的各個環節全部都掉了鏈子。美國三里島核事故之后,調查員發現的就是這個結論。這不是巧合,而是后視鏡看問題:災難之所以會發生,正是因為所有環節的鏈子都掉了,但凡還有一環沒掉鏈子,災難都有可能得以避免。
天津爆炸事件,政府監管、危險品物流儲運、化學品消防專業訓練、獨立環評、與民居中心隔離,但凡有一個環節不掉鏈子,后果就不至于如此慘烈。
一個正常運轉的社會,大多數時候井井有條,運作有序,自然而然造就社會福利,改進效率。你不必知道任何細節,只在淘寶下單,但自有成千上萬彼此不相識的人分工合作,采礦,伐木,加工,物流,零售,最后一支鉛筆送上門。有人于是驚呼設計師的偉大英明,或者贊嘆市場無形的智慧。
但真相是粗糙的,真實社會哪里這么絲絲入扣,其實處處都在掉鏈子,而當掉鏈子構成一個閉環,災難就會發生。理性設計是了不起的,市場自發調節是偉大的,但個人在社會中最可靠的保護,不是指望設計和市場能防止別人不掉鏈子,而是鏈子掉得隨機,掉得不要有相關性,更不要有系統性。還有,如果掉鏈子形成閉環這件事還是發生了,最好自己不在里頭。
都是掉鏈子,原因有不同。有些環節掉鏈子是因為訓練不足,對此的最快解決辦法是讀這本書,《清單革命》,the Checklist Manifesto, 作者Atul Gawande是醫生,曾擔任過奧巴馬醫療改革顧問,耳聞目睹太多因掉鏈子而起的醫療悲劇,然后發現這悲劇普適于各行各業,于是找到了這條簡單明快的對策:列清單,然后有事對清單。這說來簡單容易,卻被推為近年最重要的思想建議。哥倫布豎蛋,不過如此。掉鏈子是國際慣例,要學習國際經驗,解決自己的問題。還有些環節掉鏈子,根本談不到跟訓練有什么關系,人家氣壯如牛掉又何妨,自己掉鏈子,別人付代價。這些人掉鏈子掉出相關性系統性制造閉環的能力超強,聰明的選擇,是躲開。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