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城市 > 上海 > 正文

上海長江口現大量中華鱘幼魚 為10多年來之最

上海長江口現大量中華鱘幼魚 為10多年來之最

中華鱘

晨報訊昨天,記者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獲悉,今年春夏上海長江口出現大批中華鱘幼魚,數量為往年的數倍,也是10多年來之最。

“葛洲壩修建之前,中華鱘的產卵地在金沙江。葛洲壩修建之后,中華鱘在葛洲壩下面產卵。”東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莊平介紹,長江水產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水工程生態研究所、中華鱘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單位長期監測葛洲壩下產卵場的產卵活動,近2年科研人員沒有發現中華鱘產卵,去年上海長江口沒有發現中華鱘幼魚。今年4月16日,東海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在長江口長興島東北側部、長江大橋以東3.5公里處監測到一尾野生中華鱘幼魚。往年上游秋季繁殖的中華鱘幼魚洄游到達長江口的最早時間通常在次年5月中上旬,這次監測到的時間在4月中旬。

在通過形態學研究確認監測到的幼魚是中華鱘的基礎上,東海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通過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檢測遺傳背景,進一步確認長江口出現的該魚群為中華鱘幼魚。但這批幼魚的產卵地至今還是個未知數。

目前,葛洲壩至上海長江口長江沿線的湖北、江蘇、上海等地,包括東海水產研究所在內的多家漁業、生態、環境等領域的科研機構、高校,正在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的組織下全力尋找原因,拉網式尋找這批幼魚的產卵地。

新聞鏈接

中華鱘為白堊紀殘留至今最為古老的現生魚類之一,在全世界20余種鱘科魚類中分布緯度最低,體型最大,生長最快,為我國特有。中華鱘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現今僅在我國長江流域尚有分布,其他江河中均已絕跡。中華鱘一般在每年的秋季在長江上游產卵,第二年春季游到長江口,3個月之后游入大海。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