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
諾貝爾的遺囑
瑞典皇家科學院
中新網10月6日電 很多人還在享受國慶假期之時,諾貝爾獎開獎周當地時間5日將拉開大幕。各大獎項到底花落誰家,網友們都拭目以待。在等待之際,不妨多了解一下諾貝爾獎背后的精彩故事。獎項緣何而來?獎金發了114年為啥還沒用完?獲獎者把巨額獎金花在什么地方了?
諾貝爾獎的由來:一份差點被宣布無效的遺囑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命名的。諾貝爾生前立了一份遺囑,遺囑聲明,將自己的財產全部用來設立一個獎勵基金,“它的利息將每年以獎金的形式,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里曾賦予人類最大利益的人。
在諾貝爾遺囑公布之初,瑞典輿論一片譴責之聲,諾貝爾也因為沒把巨額遺產捐贈給瑞典,而被貼上了“不愛國”的標簽。甚至還有政客指責稱,諾貝爾設立獎金支持個別杰出人物,無助于社會進步。
最令人喪氣的是,諾貝爾在遺囑中委托瑞典皇家科學院來評定物理學和化學獎金,而該院院長漢斯·福舍爾卻主張把諾貝爾的財產捐贈給瑞典皇家科學院,福舍爾還拒絕參加研究評獎細則的會議。
此外,高明的瑞典律師們還對遺囑“挑刺”,稱遺囑存在法律缺陷。因為遺囑中沒有明確指出全部財產由誰來負責保管,進而指出,遺囑執行人無權繼承遺產,而繼承遺產的基金會又不存在。
好在經過諾貝爾遺囑執行人的不懈努力,瑞典國王終于在1898年宣布諾貝爾遺囑生效,瑞典國會后來也通過了諾貝爾基金會章程。在1901年的12月10日,也就是諾貝爾逝世5周年的紀念日那邊,頒發了首次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項“5+1”:為什么沒有數學獎?
諾貝爾獎最初只有5個獎項,分別是化學獎、物理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和平獎。這是諾貝爾在其遺囑里早就規劃好的。遺囑提到,他遺產的利息將被平分為5份,給在這些領域有重大發現或貢獻的人。
諾貝爾還提出,物理和化學獎金,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生理學和醫學獎金由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醫學院授予;文學獎金由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文學院授予;和平獎金由挪威議會選出的一個五人委員會來授予。
諾貝爾曾說過,獎項評選時不看候選人國籍,只要他值得,就應該授予獎金。
除了這五大獎項,瑞典中央銀行又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增設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并于1969年首次頒獎,形成了現在的“5+1”六大獎項。經濟學獎作為后起之秀,也吸引了很多的關注。
諾貝爾獎項設立了100多年,總會有人關心為什么沒有設立數學獎。史學家們的普遍看法是,諾貝爾忽視數學是受他所處的時代和他的科學觀限制,他當時根本無法預見數學后來會在推動科學發展史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當然,還有一種比較充滿想象力的說法。有學者認為,諾貝爾不設數學獎與他本人愛情受挫有關。諾貝爾曾有一個比他小13歲的女友,后來他的女友和一位數學家私奔了,諾貝爾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后來一生未曾結婚。
獎金發了114年還沒用完?投資理財錢生錢
最初諾貝爾的遺產只有3100萬瑞郎,從1901年至今的114年里,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遠超過諾貝爾的遺產,那為什么還能有錢發獎金呢?諾貝爾獎之所以能夠持續不斷發放,要歸功于投資理財。
最初諾獎金額并不高,1901年首次頒獎,根據諾貝爾當初的遺愿: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但此后獎金數額開始縮水,直到1991年,諾獎金額飚升至600萬瑞郎。此后連年上升,到2001年已經上漲到1000萬瑞郎,并一直維持到2011年。雖然2011年諾貝爾基金會投資不力,但總資產仍然高達28.6億瑞郎,是設立之初的92倍。
3000多萬瑞郎花了114年還沒有用完,還增值92倍。為何諾貝爾獎金始終發不完?是因為投資理財,所以不但沒花光,獎金數額反而不斷上漲。諾獎完全是依靠投資理財的收入在繼續執行著諾貝爾的遺囑,理財專家的出色表現也延續了諾貝爾的夢想。
諾貝爾基金會的錢投資過國債,也投過房地產和股市。但是,理財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
2011年,由于全球股票市場不振,諾貝爾基金會的股票投資就虧損了1900多萬瑞郎。因此,諾獎每項獎金的金額也從1000萬瑞郎降低到800萬。
高級知識分子怎么花巨額獎金?買房的挺多
諾貝爾獎項的單項獎金已經高達800萬瑞郎,相當于600多萬人民幣。面對這樣一筆巨款,這些各領域的高級知識分子會怎么花呢?
有報道稱,根據過往經驗,和平獎得主通常會把獎金捐給慈善機構;科學獎得主剛領獎后,通常需出席大量演講及會議,無暇考慮如何運用獎金;文學獎得主則通常不愿公開使用獎金的方法。另外,部分得獎者還會把獎金供科學研究之用或投資置業。
諾貝爾獎基金會執行長海肯斯滕曾表示,大部分得獎者不會用獎金大肆購物,并稱他們運用獎金的方法,視乎其所屬國家及個人經濟狀況而定。
不過,雖然獲獎者看起來對金錢都有些視如糞土,但是還是又不少獲獎者把錢用到“人間煙火”上。1993年的醫學獎得主夏普就花錢買了棟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2001年的物理獎得主克特勒也買了房子。2014年,中國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拿著約7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在北京北五環外買了一套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