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鎮安縣政府大門口,66歲的鎮安老人何樂社欲哭無淚
華商報商洛訊(記者 曾春)站在鎮安縣政府大門口,66歲的鎮安老人何樂社欲哭無淚:30年來,為了討要縣政府拖欠的168萬元工程款,他已經記不清來過多少次了!
1985年給縣上修攔河壩
1985年,時年36歲的鎮安縣大坪鄉(現大坪鎮)園山村人何樂社,承包了鎮安縣孫家砭電站攔河壩工程,他作為工程負責人和工程指揮部工程處簽訂承包協議。
當時,工程指揮部一把手為鎮安縣常務副縣長,二把手為縣水電局局長程某。如今,當時的常務副縣長已離世,程某已退休,水電局也改名為水務局,但何樂社的工程款仍未拿到。
雙方簽訂的協議顯示:工程期限為1985年10月15日至1986年4月15日,工程價格執行“陜西省水利水電六四施工定額”。1986年7月,攔水壩工程順利通過工程指揮部驗收,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卻讓何樂社苦惱至今,因為指揮部算出來的工程造價約在120萬元,而他通過專家算出來的造價為218萬元。
討債被以各種理由推諉
“我是用陜西省水利水電六四施工定額算的,而指揮部是按1969年陜西省革委會生產組補助標準結算的。”12月8日,何樂社無奈說,即便以工程部算的120萬元為準,工程部也欠他近70萬元,因為他收到工程部工程預付款29萬元和8萬元的材料,以及12萬元的抽水費用,總計近50萬元。
“我找過縣法院,法院說不受理。”何樂社說,他找工程部一把手二把手,都被答復說沒錢。后來找過縣上領導,但被以各種理由推諉,總之一直沒拿到錢。
1990年,何樂社拿著鄉政府開的介紹信,到商洛地區政府及省政府反映情況。介紹信上寫著:水電站工程部結算時,指揮部只按照1969年省革委會生產組補助標準結算,并未按合同(協議)采取省水利水電報酬執行。
“一開始的領導,說有錢了就給我。”何樂社說,他找過歷任水務局領導及縣上領導,隨著時間的推移,后來被告知“年代久遠不清楚”,讓他更覺氣憤。有的工人至今沒領到工資,這是他一個心結。
華商報記者和何樂社一起找到時任項目指揮部二把手的程某,但其因上了年齡,交流困難。
縣水務局調查9個月無果
今年3月,何樂社到鎮安縣信訪局反映。主管副縣長姜繼美批示“此事是老問題,是否由局里安排人員了解情況,提出能妥善解決的辦法”轉至縣水務局。
12月8日,姜繼美對華商報記者說,他對此事并不清楚。鎮安縣水務局現任局長程云燕介紹,從3月至今,局里組織了調查,但當時工程部的3人,一把手已去世,二把手程某交流困難。另外一人,現在西安治病。因此,9個月內,調查有困難。
對于當時水電局攔河壩工程指揮部是否欠何樂社錢、欠多少等問題,程云燕稱,還沒調查到這一步,“我們也不能說不欠何樂社的錢。”程云燕介紹,因為水務局無權查水電工程的賬,所以這件事需要縣上相關部門介入,才能查清楚欠錢與否及欠多少?
“縣上很重視這件事,已由相關部門介入。”12月9日晚,姜繼美告訴華商報記者,此事重大,因此還需要進一步調查。
“真的覺得是遙遙無期了”
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范欽解析說,此事如果何樂社起訴工程部乃至縣政府,屬于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也就是民事訴訟,而民事訴訟時效一般為兩年,最長不能超過20年。也就是說,何樂社過了訴訟期。
何樂社說,早前還有縣上領導說有錢了就給他還了,現在正在想辦法。他已從37歲要到了66歲,真的覺得是遙遙無期了……
“欠我168萬元,現在還我168萬元,我也吃虧了。”何樂社說,1986年的168萬元和現在的168萬元,盡管數字相同,但根本不能同日而語。(華商網 (微博)-華商報)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