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書畫 > 書畫展廳 > 正文

“鄉土圓夢”中國農民畫展在南宅子隆重開展(圖)

賞心悅目 百看不厭

“鄉土圓夢”中國農民畫展在南宅子隆重開展


    1月15日,由天水市博物館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鄉土圓夢——中國農民畫展》在天水民俗博物館(南宅子)臨展廳開展,來自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的50件(套)中國農民書畫精品在這里隆重開展,市民可以免費觀看一幅幅富有生活氣息和時代特征的農民畫。
    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從保護農民畫,這項民族文化遺產的高度充分認識到農民畫的重要性,便征集了大量農民畫作品。為展示這一中華民族的民間藝術,天水市博物館在春節之際特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精選其館藏的吉林東豐、陜西戶縣、上海金山和重慶綦江的農村藝術家優秀作品50件(套)來天水展出。展出作品以農村喜聞樂見的生活素材為創作題材,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征。
    這次展覽將于3月15日結束,天水市博物館希望通過展覽,傳遞文化正能量,引領觀眾走進中國當代農民的生活,熱愛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新聞鏈接:
    一、 中國農民畫的起源及發展階段
   中國農民畫始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于八九十年代,成熟于新世紀。50多年來中國農民畫從祖國東北到江南,從東南沿海到西部邊疆,遍布中國各省市。農民畫成為中國繪畫百花園中的藝術奇葩,成為中國繪畫的新樣式、新風格,深受國內外觀眾的青睞。農民畫的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為農民畫多元興起階段。1958年全國“大躍進”,促成以詩配畫為特點的農民畫興起。江蘇邳縣、河北束鹿、昌黎的一些農民作者拿起筆來,開始吟詩作畫;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末,為農民畫快速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以來,上海金山、浙江嵊泗、四川綦江農民畫大膽創新,形成多種風格并存的新局面。各地縣委重視,政府支持,建立文化館、文化站,充實輔導員,興辦農民畫學習班,組織創新隊伍,創作一大批優秀作品,形成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從2000年開始的新世紀是農民畫是走向輝煌的階段。各地制定農民畫發展戰略、規劃,促進發展農民畫產業,各級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多元籌集資金,加快建設農民畫館、農民畫院、農民畫展覽館一條街,農民產業園區;注重抓好創作和輔導兩支隊伍建設,通過考察、參展、出國辦展覽,多種途徑發展隊伍。當前,全國有300多個縣,經常性地開展農民畫創作活動,十分活躍。吉林東豐、陜西戶縣、上海金山、廣東龍門、重慶綦江等30多個畫鄉發展較快。
    二、中國農民畫內涵豐富
    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2014年上半年,文化部、農業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中國美術館等權威機構,舉辦了各種類型的全國性農民畫展,都稱之為中國農民畫。
    農民畫源于農村,源于農民生產、生活,它既繼承了中國民間藝術,又創造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了充實豐滿、質樸率真、夸張變形、色彩濃烈、題材生動、技法多樣的特征,展示了農村多姿多彩的景象,描繪了農民鮮活的人物和精神氣質。農民畫家“畫天畫地畫自己”,“我畫我心,隨心所欲”,擺脫了各種模式化的束縛,是接地氣的原創藝術,展示的是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生態之美。農民畫比起其他中國繪畫,更易被各國人民所接受。農民畫具有更直觀、更多的國際視角語言,可以在世界上暢通無阻。
    中國農民畫是以農民作者為創作主體,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主要題材,具有民族、民俗、原發、原創的特征,是表現地域文化、民間風格的中國繪畫。原生態、大眾化、時代性是農民畫的價值觀。農民畫家群體95%以上都是農民。2009年,20幅農民版畫被外交部選定為國禮,有的還被贈予外國元首。
    三、 中國農民畫的藝術特點
    中國農民畫種類繁多,色彩紛呈,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類型。一是原生的視域,模仿寫實型;二是民間的視角,繼承傳統型;三是創新的視界,抒情寫意型;四是現代的視野,新潮時尚型。農民畫展示了農村廣闊的天地和生命力,展現了農民的
    精神氣質和感情色彩,表現了農民追求的精神家園和美好的藝術精神境界。不同地域的農民畫,表現不同主題,不同的生活,形成不同風格。如吉林東豐、新疆麥蓋提是以水粉畫為主,云南馬關以黑白木刻為主,重慶綦江以粉印版畫為主,浙江舟山以丙烯畫為主,陜西戶縣、上海金山畫種多樣。東北風情、西北風情、江南風情、中原風情、西南風情、沿海風情、邊寨風情的農民畫多彩多姿。


















 

      

專欄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