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2月23日電 (胡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引力波將停留在基礎科學研究的層面,用來擴展人類知識,加深對宇宙的理解。但對人類的現實生活,我不認為有任何意義。”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23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觀測站)實驗組宣布直接觀測到引力波信號,成為近期全球熱議的話題,這一發現印證了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
亞洲首位獲得雨果獎(世界科幻文學界的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在2008年出版的《三體》中曾對引力波這樣表述道:“羅輯一家遠遠地就看到了引力波天線,但車行駛了半小時才到它旁邊。這時他們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巨大。天線是一個橫放的圓柱體,有一千五百米長,直徑五十多米,整體懸浮在距地面兩米左右的位置。它的表面也是光潔的鏡面,一半映著天空,一半映著華北平原。”
劉慈欣在小說中把引力波發射裝置作為人類和三體星人抗衡的武器。在他的另一篇科幻小說《朝聞道》中,引力波同樣成為了在宇宙間傳遞信息的工具。談及引力波緣何應用在科幻小說里,劉慈欣說,是因為它可以輕易地穿透物體,且不會發生任何衰變。
“引力波的證實,是理論物理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發現,它為人類觀測宇宙打開一扇新的窗口。”平日里在社交網絡中“潛水”的劉慈欣在得知引力波的發現后,顯得平靜和理性。劉慈欣認為,這次發現對引力波的研究只是開始,未來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劉慈欣認為,引力波唯一能夠進行應用就是它的通信功能,它可以在未來的宇宙航行中進行超遠距離的通信,而且不衰減。“但這個前提是要產生出引力波,即使把整個太陽系的質量用來產生引力波,它也很微小。所以我個人認為,引力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只是人類進行基礎理論研究的東西。”劉慈欣說。
“引力波的發現可以讓我們去了解宇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也能讓我們對一些遙遠的宇宙事件(黑洞碰撞等)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劉慈欣在談到當前引力波的作用時如是說。目前,中國已啟動“天琴計劃”和“太極計劃”兩項引力波探測工程,用劉慈欣的話說,“人類對引力波研究,才剛剛開始。”(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