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正在發掘中的湖北棗陽市郭家廟墓地發現春秋早期的一套鈕鐘。這套鈕鐘首次加入“商聲”,在西周禮樂“五音不全”的四聲格局上,構成了“宮商角徵羽”的“五正聲”宮調系統新格局,是揭示編鐘發展歷程的一次重大發現。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介紹,鈕鐘為編鐘的一種類型,合瓦形鐘體。本次發掘的鈕鐘位于GM30墓葬南室,共10件,屬春秋早期,為目前所知最多的編鈕鐘。該套鈕鐘形式統一、大小相次、音高穩定、宮調明確,是一套完整實用的青銅樂器。其正鼓部的音分別為徵(so)羽(la)宮(do)商(re)角(mi)羽(la)宮(do)商(re)角(mi)羽(la),在葉家山“周原四聲”(羽、宮、角、徵)基礎上增加了“商”聲,是低音建立在“徵”音上的“五正聲”的組合。
方勤說,西周時期固定音高樂器的宮調系統皆無“商”聲,而這套鈕鐘其正鼓部的音高出現了兩次“商”聲,分別出現在相鄰的兩個八度里,標志著青銅固定音高樂器的音樂性能由節奏性向歌唱性發展,是對舊有格局的發展和完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結合側鼓音觀察,這套鈕鐘還新出現了過去認為是春秋中期才有的“商(re)-商角(#fa)”一鐘雙音結構,以及戰國早期才出現的“羽(la)-羽角(#do)”一鐘雙音結構。這些改變無疑增強了樂鐘演奏旋律的能力以及變換調式的能力,因而是曾侯乙編鐘的先聲。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