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歷史 > 考古 > 正文

古代隕落的神童:鐘會死于亂箭 諸葛恪四面樹敵

項橐與孔子辯論

鐘會

賴晨

近日,史學神童林嘉文的英年早逝,令國人惋惜、震撼。江山代有神童出,古代的神童舉不勝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幼而慧敏、少而老成,稟質特異、迥越倫萃。然而,其中不少神童卻命途多舛,甚至死于非命,是何原因?

項橐十二歲夭

據史料記載,項橐(前494—482)是春秋時莒國人。現在的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袁家莊,據說就是項橐的家鄉,這里離日照市大約80多里。

關于項橐的身世有不同說法:一是貴族子弟。史料記載,項氏家族的老祖宗叫姬叔度,其封地在項。姬叔度后代項超生項橐等兒子。二是農家子弟。據說項橐的父親和母親魏氏都是普通農民,他是母親在爾崮山砍柴時生下的,臍帶還是用茅草割斷的。三是學童說。多見于唐朝以后,以其為書院學校就讀的學生。四是老子學生說。

《戰國策》中甘羅一句項橐“七歲為孔子師”,語焉不詳,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間。據說他和孔子之間發生了“車讓城”與“城讓車”之辯、“落鋤之數”與“落蹄之數”之辯、“沉浮”之辯,都以孔子失敗告終。

遺憾的是,項橐12歲便夭折,其死因眾說紛紜:有的人說他是被孔子學生殺了,有的說他是被諸侯殺了。

孔融得罪曹操

孔融是三國前期的神童。《三字經》里有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10歲的時候,去拜訪當時的大名士李膺。李膺在官場上級別高,在文化界的名望高,家里的門檻自然也就高,一般人進不了門。孔融登門,給攔住了。他說:“我跟你家老爺是通家之好。”一個小孩兒,這么大的口氣,看門人自然要去稟報老爺。李膺瞧了他半天,硬是沒有看出站在面前的小孩是哪家相識的后生晚輩,便要孔融說明其中的緣故。孔融不慌不忙地說:當年我家老祖宗孔夫子曾經向你家老祖宗李聃學過禮,互為師友,所以我們算是世交了。

孔融后來進入官場,做到北海太守。但他鋒芒畢露,不甘居于人下,不懂得謙卑韜晦,經常發表一些刺激曹操的言論。他看不起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老是挑他的刺,經常用自己的才華捉弄曹操。曹操禁酒,孔融就寫了一篇《與曹操論禁酒書》,說什么堯帝愛喝酒才成為圣人。曹丕納袁尚遺孀甄夫人,這根本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孔融卻多嘴多舌地說:“周武王討伐紂王,把妲己賜給周公了。”曹操不懂,又以為孔融學識淵博,便請教語出何典,孔融則不懷好意地說:“從當前的事情想當然推測的。”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但真正讓曹操起殺心的,并不是孔融在這些八卦軼事上給他添亂,而是孔融經常發表一些反對曹操內政、外交、軍事的言論,比如孔融反對曹操北伐袁紹、烏桓,在曹操權力圈中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羊之亂群,猶能為害”,曹操最終忍無可忍,決定除掉孔融,以絕后患。

孔融得罪手握兵權的曹操,滿門被斬,還連累了兩個同樣是神童的兒子。

鐘會死于亂箭

鐘會是三國晚期的神童。其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政治家鐘繇。鐘繇帶著鐘會、鐘毓兩人去見皇帝曹丕,鐘毓頭一次見皇帝,嚇得全身是汗。鐘會呢,好像沒事兒一樣,從容得很。曹丕問:“鐘毓啊,你怎么出了那么多汗啊?”鐘毓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如雨下。”曹丕又問鐘會:“你怎么不出汗呢?”鐘會學著他大哥的口氣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不敢出。”曹丕哈哈大笑。

鐘會后來做到鎮西大將軍,與鄧艾一起滅蜀。滅蜀后,鐘會想利用蜀地殘余勢力割據叛亂,被亂箭射死。

鐘會作為“官二代”貴族子弟,能夠有機會接觸皇帝曹丕,再因為一兩句小聰明的話得到皇帝的歡心,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這樣的人,智商高,但太狂妄,缺少遠見和謀略,把事情看得太簡單、太容易。鐘會因為姜維幾句煽動的話,就想造反做皇帝,不知道這是對方的反間計,最終死于非命。

諸葛恪四面樹敵

諸葛恪是東吳的神童。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孫權喜歡捉弄手下。一次宴會,孫權讓人牽了一頭驢,在驢臉上寫上“諸葛子瑜”四個字,譏諷諸葛瑾的長臉。在大笑聲中,諸葛恪取來筆又加上了兩個字,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眾人由大笑變為驚嘆。

童年時期的諸葛恪,老是戲弄張昭。有一回,一群白頭鳥棲息在宮殿前,孫權問:“這是什么鳥?”諸葛恪說是白頭翁,張昭認為這是諷刺他,讓小諸葛恪找一只白頭母。諸葛恪說:“鳥名鸚母,未必有對,請老先生給我找一只鸚父來。”于是,坐中皆歡笑。諸葛恪讓大家嘲笑張昭,這種大笑,很讓人不快。又是一次飲宴,孫權命諸葛恪把盞,酒到張昭面前,這位大權臣就是不愿意喝,說這不是養老的禮節。孫權有意考驗諸葛恪,讓他勸酒。諸葛恪來到張昭面前說道:想當年,姜尚90歲了,還帶兵出征,也不說一句老字。現在打仗時你在后面,喝酒時,你在前面,這怎么不是養老的最好方式?張昭無言以對,只好喝下了這杯酒。

張昭因曾經主張投降曹操,所以不太為孫權喜歡,但他畢竟是孫策時期的大佬。“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郎”。

俗話說,童言無忌。但神童長大了,變成大人物,還是出口傷人,就令人討厭了。諸葛瑾就曾經評價兒子:“此子非保家之子。”諸葛亮也認為他的這位侄子鋒芒畢露,必將招來殺身之禍。

諸葛恪長大后,接替陸遜掌握兵權。他在官場上威望尚淺,卻急于立軍功,可惜北伐屢敗,吳軍死傷慘重,其威望還沒樹立起來,就徹底栽了下去。東吳“眾庶失望,而怨黷興矣”。在官場上缺少能鎮住人的威望是非常致命的,首先大家都不服你,你的命令不再有權威性,離倒臺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因為諸葛恪在官場上威望太淺,由他來做首輔,大多數人是不服氣的。雪上加霜的是,諸葛恪北伐失敗后,依然在官場上耀武揚威,今天踢這個,明天踹那個,整個東吳官場無不對他恨得咬牙切齒,“民之多怨,眾之所嫌”。諸葛恪僅僅當了一年的首輔,就把東吳上至權貴、下至百姓全都得罪了,甚至連皇帝孫亮都受不了諸葛恪。等待諸葛恪的只能是無情的毀滅。

諸葛恪后來被其輕視的武衛將軍孫峻聯合孫亮設計殺害,被夷滅三族。

孫亮密泄身亡

孫權的小兒子孫亮從小就有神童的美譽,最著名的故事便是他和老鼠屎的故事。一次,孫亮在吃生梅,遣宦官到宮內的倉庫去取蜜浸漬生梅。取來的蜜中有老鼠屎,孫亮便問管倉庫的官吏說:“宦官從你這兒拿過蜜嗎?”回答說:“他來求過蜜,我不敢給他。”宦官不服,左右的人請求交監獄官判斷,孫亮說:“這很容易弄清楚。”就命人剖開老鼠屎,發現里面是干燥的。孫亮說:“老鼠屎如果在蜜中很久了,里外應該都是濕的;現在外面是濕的,里面還是干的,一定是宦官做的事!”宦官于是叩頭認罪。

吳神鳳元年(252年)八月,71歲的一代梟雄孫權病逝,皇太子孫亮名正言順地登基。不過此時孫亮只有9歲,還沒有能力主持朝政,根據孫權的遺詔,由大將軍諸葛恪全面輔政。繼諸葛恪之后的兩任首輔大將軍孫峻、孫綝個個飛揚跋扈、蠻橫難纏,從來不把孫亮當回事。這時的孫亮,更類似于同時代的傀儡皇帝曹芳,他們都是權臣手上的玩物。孫峻還好一些,至少他還知道給予孫亮一點最起碼的尊重,而且孫峻執政時間并不長,只有三年。孫亮真正的噩夢來自于孫峻的堂兄弟孫綝。按輩分,孫亮還是孫綝的堂叔,但孫綝眼中只有權力而沒有堂叔。

如果孫亮年幼弱不更事,小皇帝和權臣之間還能相安無事,但隨著孫亮慢慢長大,他想收回權力的欲望越來越強烈,這就和孫綝的利益發生了嚴重的沖突。孫亮是15歲時親政的,從那之后,孫亮就開始找孫綝麻煩,“綝所表奏,多見難問”。孫綝由此大懼。

孫亮畢竟年輕,政治經驗太淺,知進不知退,沒有考慮到,他對孫綝步步進逼,有可能把敵人逼得狗急跳墻。

他密謀誅殺孫綝,把絕密的除奸計劃泄露給了皇后全氏,可皇后的母親卻是孫綝的堂姐,岳母出賣了他!孫綝搶先下了手,吳太平三年(258年),孫亮被憤怒的孫綝當場廢黜,貶為會稽王,另立孫權第六子瑯琊王孫休為帝。

兩年后,無權無勢的孫亮因為受到了六哥孫休的猜忌,被貶為侯官侯,發配到邊遠荒涼的地區。孫亮在絕望之下伏劍,時年僅18歲。

神童命途多舛,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兩點是:一,出名太早,少年得志,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上下左右的關系,把世界上的事情看得太簡單、太容易。二,神童得勢太早,聰明外露,不知道隱藏,更不知道尊重領導和前輩。像孔融多次冒犯曹操,諸葛恪多次侮辱張昭,最終因樹敵過多,被血腥報復。總之,許多神童智商雖高但情商卻很低。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劉姍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