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趙姓天水堂 > 正文

趙氏族譜 一脈相承的家族歷史(天之水網趙姓天水堂)

           

一份族譜,串聯一族過往今生。一份族譜,記錄一族榮辱興衰。古來,人們都有修編族譜的習慣,不為別的,只為后世子孫能維持家族凝聚力,傳遞優秀家風,促進家道昌盛。百家姓中,“趙”姓作為一支大姓,在岱山也有龐大的分支。經過辛苦尋覓,如今,岱山的趙氏一支終于可以翻開自己的族譜告訴別人,看,這就是我們的來處。

  從一紙手抄本尋根溯源

對于住在高亭大岙趙家山嘴的趙氏族人而言,尋找自己的來處一直是個心愿。約10年之前,趙偉忠同另兩位趙姓老人曾費盡心力走訪、打探,卻一直未有進展與結果。于是老人們灰心而歸,尋根的事情也便不了了之。

而故事的峰回路轉,卻由一本泛黃的手抄本而開始。

今年70歲的趙鼎夏老人手上有一本小本子,這是他的父親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手抄并傳下來的。因為保存的關系,手抄本已有損壞,中間是個長條形的大窟窿。然而從可辨認的文字中確認,趙姓一支確是從杭州蕭山遷居下來。有了這份篤定,趙鼎夏老人便開始給蕭山方面寫信,希望得到一些詳細的信息。畢竟,當時只知道趙氏從蕭山而來,而具體蕭山的哪里,哪一代遷過來等都不得而知。

信,寫了一封又一封。而一次次的反饋,也讓老人們漸漸看到了希望。根據老人們提供的先祖姓名,最終在蕭山區義橋鎮趙家塢村的趙氏宗譜里找到線索,據此處保存的《浚儀趙氏玉蝶世譜》記載,趙家塢孝思堂是宋太宗趙匡胤后裔祠堂,這么說,趙匡胤便是這族人的先祖。

只不過,后來趙氏又分東、西兩派,而趙偉忠、趙鼎夏老人他們則為西派族人。暫且不表。

而后,又有說現上海圖書館保存著趙氏族譜。于是在岱山縣圖書館的幫助下,幾位老人親赴上海,從那里“請”回了《浚儀玉蝶世譜》共十四卷,其上詳細記載趙氏一脈。自此,由一本薄薄的手抄本追根溯源,也算是個傳奇故事。老人們后來拿手抄本和族譜進行對比,發現文字雖有部分因抄寫出現小小偏差,而脈絡卻絲毫不差。

2014年農歷七月十五,岱山趙氏族人終于在蕭山區義橋鎮趙家塢村宗祠“孝思堂”認祖歸宗。

這段故事,說來不過幾百字,卻花費了老人們多少個日夜,多少奔波。不過所幸,這14卷族譜終于到了他們的手上,讓他們得以了解祖祖輩輩的脈絡,也得以“遇見”那些被族人們漸漸遺忘的先賢。

  璀璨明珠話趙氏子孫

在趙氏族譜里,記載了一位以布衣身份向朝廷直言的人,他對于岱山的鹽業生產有著巨大的貢獻。

清康熙中期,政府招募開荒人員來岱山,佩先公隨家人前來。當時,墾荒人按照開墾的土地面積向政府繳稅。當時,政府發詔令要縣令丈量土地,統計稅收。當時的縣令繆燧將人們召集到超果寺中,勸大家不要瞞報。

作為平民的佩先公當即表示,岱山大多以煮鹽為業,而煮鹽大多是靠燒木柴來進行。標準丈量入官網了,富裕人家按照標準繳納了賦糧,成為了山地的主人,那么那些窮苦人家就沒有地方可以去砍柴了。求山地不要丈量入官網,給平民自由砍柴的一些地方。

繆燧很感慨,當即表示:“趙某言良。是顧吾始考慮不及此。”于是向上方請示,最終同意了縣令的請求。這真是升斗小民助海島鹽業。

前文提到,岱山的趙氏分東西兩派,而在族譜中記載佩先公子孫的傳中,可看到佩先公乃趙氏西派來此定居第一人。“……一日尋勝至岱山。峰巒環繞,竹木參差,林壑優美,絕異他境,顧而樂之依依。……”于是他搜羅了家中資產,在蓬萊鄉旁邊名叫高亭莊的地方買了一塊地,在那蓋了房子,攜全家人定居下來。另有記載,趙氏西派從蕭山來岱山的是君榮大太公,這“君榮”便是佩先公的父親。此距今已有320余年歷史。

而據傳,趙氏東派遷居來此則要稍早些。

當然,族譜里記載的自然不止這一位。有貞潔守孝的媳婦,有為族人謀利的紳士,不一而足。

由于趙氏人數眾多,趙家山嘴一帶亦有不少宗祠。有些雖然已經老舊棄用,不過尚存若干正在使用。而目前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祠堂,乃佩先公之孫士倫公所建。老人們說,隨著不久之后這一帶開發,宗祠估計要被拆掉,而這里要修造馬路。

  尋古問今系一脈流長

浩浩長卷,族譜將屬于個體的一生濃縮成短短的幾字。然而那一脈而貫的文字中,耐心的人總能找到關于自己一族的前世今生。

據族譜記載,趙氏由圣祖—僖祖—順祖,再經過3代至趙匡胤,傳輩德、惟、等后20代,至春、秋、鼎、盛輩。而目前,趙氏7代同堂,分別為春、秋、鼎、盛、嘉、禮、樂。

據趙偉忠等幾位老人考證,西派自“榮”輩從蕭山趙家塢村到岱山本島以后,經歷繁衍生息,宗族后又分支到長涂、衢山、官山及高亭周邊村落。據推算,遷衢山馬足約于公元1779年左右,遷長涂為公元1760年左右。至于官山一支,則為嘉慶五年(即1801年)。東派趙姓,自定居大岙趙家山莊后又分散各地,目前只有閘口的二房派可考,其它子孫散落暫無法聯系。

厚厚的14卷族譜,記錄著先輩的歷史。然而民國2年(1913年)后便不再續寫,這中間有歷史等重重原因。102年的宗譜斷代,讓這些塵封的故事和脈絡更加撲朔迷離。于是,續寫趙家族譜的想法在幾位老人的腦海里誕生了。西派方面,趙偉忠、趙鼎夏等數位老人四處奔波,趙開懷、趙宏根、趙鼎滿、趙盛樂、趙妙紅等趙氏子孫為編族譜出錢出力。目前,趙氏西派族譜已確定為趙氏第15卷族譜,正在編纂當中并即將成冊,由趙偉忠、趙宏根兩位則擔任主編工作。

家譜的修編,趙氏的幾位老人眾志成城,他們也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盡可能將趙氏西派的子孫聚在一起。而之后修碑立傳,暫不詳述。而關于認祖歸宗的事情,老人還拿出近期的一份報紙,稱“上海老人來岱尋根”。原來家住上海的顧阿姨幼時離開岱山,至今只記得在高亭有一趙姓親人。然而時隔已久,老人記憶中的岱山早已變了樣,她在高亭游走一圈無果。抱著一線希望尋找民警幫助,最終找到了位于高亭大岙的親人。趙鼎夏老人說,如果族譜修編完整,以后趙氏子孫尋根問祖便容易多了。

關于族譜,故事正在發生……

  后記:

據了解,如今岱山正在修編族譜的包括厲、童、沈、於、任、鄔、湯等姓。

或許現在年輕的一代沒有辦法理解,這種“落葉歸根”的情懷和“認祖歸宗”的強烈愿望。然而當我們明曉自己的宗族,或許也便能更清楚得認識自己。

做此報道時,許多記憶的口述者多少產生了偏差,我們不得不翻閱史料尋根問究,也頗費不少周折。由此可想,趙氏這幾位老人欲聯結這一百多年的家譜斷代是多么不易。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