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澄源巷張慶麟故居,位于天水市秦州區澄源巷21、23、42號院。由布局各不相同的三組院落組成。占地總面積為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200平方米。有60多間房屋,規模宏大。這座古建筑群中保存至今的完整古建筑有1座樓閣、3座影壁、5座垂花門。木雕亦精美,其中23號大門內“五福捧壽”影壁,建造十分精美,還有碑古、上馬石、栓馬石等歷史遺物。2003年7月5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澄源巷21號、23號、42號:明-清建筑,為張慶麟宅院。21號院大門北向,雙開木板門,有脊飾龍吻。西、南各有照壁一面,門側有拴馬石。中院虎坐門隔開前、后兩院。前院倒座三間,耳房兩間。后院有上房三間,廂房兩間。23號院坐北向南。 大門二進,二門西向為垂花門,檐下鋪作象鼻狀雙云紋。上房硬山頂,單坡水,大耍頭呈象鼻狀,單云紋。院中有虎坐門一座,東、西廂房各五間,硬山頂,單坡水。倒座硬山頂,雙坡水。42號院一進二門,二門為垂花門,正庭為二層木構樓房三間半(半間為樓梯),懸山頂,雙坡水。東西廂房各三間,懸山頂,單坡水,直楞門。倒座五間,懸山頂,直楞門,方格窗。室內有兩面屏風。
張慶麟(1818--1868年),字云卿,號曉峰,清秦州人,道光已酉(1849年)科舉人,咸豐十年(1860年)庚申科進士,同治元年(1862年)壬戍科殿試,委以知縣,于同治六年(1868年)戊辰任河北省廣平縣知縣。次年(同治七年1869年),身染重病,卒于保定官邸,時年51歲。卒后,封為文林郎,誥封奉政大夫。朝廷恩準將張慶麟牌位祀奉于鄉賢名宦祠。
張慶麟為官清廉,擅長書法,是天水張氏書法創始人。其后裔張邦彥為甘肅省文史館員,知名書法家。
5d9b8904gx6DxWsnf7D9d&690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