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專稿(文/吉亞、愛破、小鹽醬)
第28屆金曲獎頒獎典禮本周六將在臺北小巨蛋舉辦,本屆“特別貢獻獎”將頒發給已故音樂人張雨生。從1997年到2017,時光越過20年的溝壑,他大膽卻又帶著清新風格的作品,卻歷久彌新,至今仍然流行。
1997年的張雨生說過這樣的話,我期許能走出一條搖滾的坦蕩大道。1997年,在那個搖滾音樂還不太受歡迎的年代,張雨生為自己的音樂賦予了這樣的歷史使命。此時,在他的幫助下,張惠妹搖滾天后的地位正日漸穩固。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張雨生就此離去,從此在我們心里,他一直活在31歲。
《天天想你》中的張雨生,沒有無病呻吟的愛情,沒有虛偽做作的賣弄。聽他的《大海》,雖是有些孤獨的聲音,但聽歌的人內心早已驚濤一片。20年已過,我們都看到了我們的大海,也許平靜,也許仍然洶涌。但不可否認的是,張雨生的音樂永遠不會被人遺忘。就像張惠妹所說,“屬于你的榮耀,永遠都不嫌晚,跟你的音樂一樣永恒。”
張雨生之后,臺灣樂壇也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人和音樂作品。臺灣音樂對我們這一代人的影響,是整夜不眠的單曲循環,是在少時就種下的文藝復興,是旅行愿望清單里的最想要去的地方。從周杰倫到林宥嘉,從張惠妹到孫燕姿蔡依林……每一個歌手每一首歌每一個旋律,都帶給我們獨一無二的回憶。
張惠妹:濃濃臺灣原住民文化味道的華語流行天后
說到張雨生,不能不提張惠妹。
1996年到1997年,張雨生為張惠妹制作了她人生中的前兩張專輯,也就是后來街知巷聞的《姐妹》和《BAD BOY》。每一張銷售量都超過了100萬張,僅一年時間就將華語音樂份額占去了大半。
阿妹來自臺灣卑南族部落,是把臺灣原住民音樂弘揚島外的代表性歌手。《姐妹》里的臺灣民謠和聲,張揚著臺灣海洋文化的開放心態。它的調子所歌頌的,不是少女閨蜜間的相偎相惜,而更像是族群與族群間的質樸博愛。而《站在高崗上》處處流淌著原野、歡騰與炙熱,能唱出這樣風格的歌的妹子,體內居住著不拘小格大有所為的靈魂。
盡管千禧年之后,張惠妹為我們帶來了《我可以抱你嗎》、《我最親愛的》、《解脫》等一系列療愈情歌,但我們真不忍心把阿妹僅僅稱為“情歌歌手”,她值得更為宏大的代名詞。
2009年,阿妹開始為我們“開門見山”,逐漸展示出她的真我——阿密特,這也是她卑南族的本名。也許詭異,也許黑暗,無所謂。當我們不敢正視最內核的自己,她敢。她輾轉跨越的這幾步,就像最近熱播的《楚喬傳》里由荊小六到星兒再到楚喬的蛻變。“先愛吧,啃噬一雙翅膀,多熬過一季黑暗。”
在阿妹身上,可以看得到所謂長紅的秘訣:接納自己,追問不停。
周杰倫:千禧年炸出的華語天王 至今沒有繼任者
2000年是不可錯過的一年。對很多人來說是因為進入新千年,一切都是新的。而對很多人來說,是因為遇見了周杰倫。
那一年,很多80后揮別童年,懵懵懂懂的開始嘗試扮演初中生的角色,懵懵懂懂的接觸流行音樂,卻在聽到《JAY》這張專輯中蘇醒過來。“沙漠之中怎么會有泥鰍,話說完飛過一只海鷗,大峽谷的風呼嘯而過,是誰說沒有……”后來我們知道,這首歌叫《印第安老斑鳩》。沒有聽過這樣的唱法,沒有聽過這樣的旋律,甚至沒有看清楚那個戴著鴨舌帽的頭低低少年,就這么沉浸在這樣的天馬行空的音樂中。
《完美主義》里一個人同時奏響兩架鋼琴的他,《可愛女人》里跟徐若瑄似有似無背影交錯的他,《星晴》里唱著青澀情感的他,《斗牛》里唱出愛耍酷愛打球男生心情的他,給了我們無數的驚喜。《JAY》是一個序幕,此后的震動華語樂壇的《范特西》是一個時代的開始。此后,伴隨著他的每一首作品,每一張專輯,甚至每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我們也經歷著各自的青春。
在少年時候,你是不是曾經也做過,如果有一天能夠嫁給周杰倫的夢?現在啊,看到三年兩胎的曾經頭低低先生,看到演唱會上一對又一對有情人,我跟自己說,要幸福啊。有生之年能與周杰倫的音樂相遇,已經是幸運。
孫燕姿:和周杰倫一起出現的驚喜 尚好的青春都是她
2000年,除了周杰倫,還有一個聲音火遍了大街小巷,她叫孫燕姿。“我愛上讓我奮不顧身的一個人,我以為這就是我所追求的世界。然而橫沖直撞被誤解被騙,是否成人的世界背后總有殘缺……《天黑黑》這首歌從一亮相就奠定了孫燕姿的歌路,有別于撕心裂肺的老式情歌,是一種“女孩以上、女人未滿”的小清新。搭配上那時候女生最喜歡看的口袋言情書,聽起來更能進入情境。
早期,孫燕姿唱的是一種又甜又痛的青春。女生在暗戀時的戰戰兢兢,熱戀中甜蜜喜悅,失戀中的心痛,都在她的歌里。到后來的《克卜勒》,不再有分手慘烈的情歌,經歷了婚姻,有了孩子的她,變得細膩而溫柔。
在娛樂圈,見多了女明星之間的勾心斗角,撕X戲碼多得能拍電視劇。但孫燕姿出道17年從不炒作,無緋聞,專心唱歌。從當年的情歌天后到如今的幸福太太&幸福媽媽。只要她想唱,總有人一直在等她回來。
蔡依林:說到“轉型成功” 華語歌壇沒人比得上她
作為一位前選秀時代的選秀歌手,蔡依林一直在刷新人們對她的期待值。早前她嘟嘴賣萌的形象,讓人以為她會滿足于做一個少男殺手。
相信你應該記得,蔡依林的成名作是《我知道你很難過》,這首1999年就發行的歌,立馬風靡,所以說起來,蔡依林肯定算是周杰倫的“前輩”。但可惜的是,那時的蔡依林,就停在這首歌上了,再也沒有能傳唱的新作。
但她很快就祭出了“看我七十二變”的誓言。不管是《布拉格廣場》、《騎士精神》,還是《野蠻游戲》、《許愿池的希臘少女》都昭示了蔡依林玩轉多元文化的野心,唱一首歌換一個劇組,每一首歌都是蔡依林的Role Play。
她的進步著實有目共睹。往后,每出一張新專輯,都在打造標新立異的自己。她能在眾多唱跳女藝人里脫穎而出,不是僅僅因為賣力啊。從《舞娘》、《特務J》到《MUSE》、《呸》,我們似乎瀏覽了一個女悟空的取經之路,見證了一個藝術人格的崛起。她身披戰甲,遇神弒神,天衣無縫,無往不勝。聽眾在臺下為之吶喊,就是在為想象中強大的自己狂歡。
唯獨有那么一首歌曲,我們可以不用咬緊牙關,不用緊握拳頭,聽她娓娓道來。這首歌叫《我》,是一個女英雄對初心的回望和對脆弱的原諒。“我鏡子里的她,好陌生的臉頰。哪個我是真,哪個是假。我用別人的愛定義存在,怕生命空白。卻忘了該不該,讓夢掩蓋,當年那女孩。”
S.H.E:少女的初心 再靠近一點點
S.H.E是選秀出道的三個女生,但是那時候,選秀這個詞,還未被大眾關注。我們知道她們的時候,就已經是三個在《戀人未滿》里唱著“再靠近一點點就讓你牽手”的甜美女生了。
華語樂壇的女子組合,知道2017年的今天,能稱得上“響當當”的,也就只有兩個——香港的Twins,和臺灣的S.H.E。
S.H.E的第一張專輯在2001年發行,一首《戀人未滿》立馬爆表,小女生對愛情的羞澀和心機,三個聲線差異巨大的嗓子,放在一起竟然是說不出的和諧。
是S.H.E,讓女生組合看到了更大差異化的可能——長相和嗓音都甜美的Selina、唱功強大且個性強烈的Hebe、聲音渾厚的假小子Ella,她們如此不同,卻又如此相通。
那時候最熱門的話題,大約就是“你最喜歡Selina還是Hebe還是Ella”,類似的問題還有“阿sa和阿嬌誰更漂亮”。那時候最熱門的歌,大約就是《美麗新世界》、《Superstar》、《熱帶雨林》...
就算你沒粉過她們,也一定聽過她們的歌。
到了現在,三個女生境遇太不相同,她們留下來的,有一直未變的姐妹情誼,還有那些一唱起,就泛起回憶的調調。
五月天:帶著我們的青春脫離地球表面
五月天,是一群男孩子。
嗯,你一定要說你當然知道五月天是男子樂團,但他們是女孩子里心目中的男孩子。溫柔又專情的那一種,讓女生沒辦法高冷的那一種。他們的歌,是少女聽過的最動聽的告白。少女們就想啊,要是能和他們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一輩子沒那么難。KTV里點上一曲《溫柔》、《擁抱》、《突然好想你》,就會心動心痛。
五月天是什么時候在大陸火起來的呢?1999年就發行了第一張專輯的他們,那時并沒有出道即成名,而那張專輯里,有那首后來被奉為五月天經典作品的《擁抱》。
發行了三張專輯之后,五月天仍然未打開內地局面,而他們的前三張專輯里,都還有大量的臺語歌,團員又面臨兵役問題。
直到2003年,五月天發行了一張純國語專輯《我們是五月天》,《溫柔》、《擁抱》才像炸彈一般,炸開了內地歌迷的心。“不知道不明了不想要,為什么我的心,明明是想靠近,卻孤單到黎明”……
五月天是帶著反叛又不痞的那一類男孩,不當模范,不做乖乖牌;卻又正直熱血,渴望為世界擺平一切。他們歌里的世界觀,簡直是青春期孩子們眼中最正確的世界觀。“我相信音樂就該音樂,我相信愛情的純粹。我不信華麗的詩篇,我相信熱烈的爭辯。我不信無聲的和諧,我相信秒秒的瞬間。我不信年年的永遠,我相信搖滾就能萬歲。”
你信嗎?
蘇打綠:臺灣小眾樂隊“逆襲”的奇跡 很難復制
2001年成立于校園,2003年在海洋音樂祭表演的時候被林暐哲發現并簽約,2005年出了第一張專輯,直到2006年,才因為第二張專輯中的《小情歌》,變成真正的“主流”歌手。
難怪一開始就跟隨蘇打綠的歌迷會說,哦,你們才不是真的喜歡蘇打綠。
校園樂隊在臺灣一直很有市場,大學生也是主力的歌迷群體。在校園做巡演、在livehouse做小型演出,是在年輕人中間開拓市場的最好方式。
蘇打綠其實就是這樣一支帶有濃重臺灣青年文化的樂隊。
他們沒有想過要多紅,只是一直在創作,一直在唱歌。他們的走紅,也實在是意外加意外。
林暐哲在海洋音樂祭瞎轉悠,剛好聽到蘇打綠在唱歌,一個男主唱的聲音怎么這樣啊?林暐哲和所有第一次聽到吳青峰聲音的人都是同一個反應,但是,就像林暐哲自己說的,“身體很誠實”,他站在那里把蘇打綠的歌全部聽完,然后就到后臺去簽下了他們。
吳青峰的嗓子是獨一無二的,《小情歌》也是很蘇打綠但是一點也不屈服于市場的,紅了,就是紅了,不是故意要紅的。
臺灣小眾樂隊還在不斷地創作和歌唱,但是第二個蘇打綠?恐怕很難再有了。
林宥嘉:臺灣“選秀幫”代表 你我都曾《說謊》
到了2005年,內地由《超級女聲》掀起的選秀熱潮,讓“選秀”成為締造“巨星級”歌手的全新方式。那時候的華語音樂,已經沒有人能被稱為新一代的“天王天后”,傳統的唱片公司推新人方式,好像一下子“失靈”了,仿佛只有站在電視鏡頭面前通過層層選拔,才會有紅的機會。
2007年,曾經是華語音樂頂梁柱的臺灣音樂產業,也出產了一檔“造星力”強大的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
選秀其實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早在2000年,S.H.E成員就是通過華研唱片前身宇宙唱片公司與臺灣中視合辦的歌唱比賽脫穎而出的。只是《超級星光大道》,乘著那個年代的選秀熱,讓歌手誕生的過程,變得更引人注目。
林宥嘉就是第一屆的冠軍,是“星光一班”的驕傲代表。
扎實的唱功、好不花哨的臺風、有些喪喪的表演方式,才出道的林宥嘉,頂著“臺灣陳奕迅”的光環。他不平靜、不妥協、不安分,帶著小小的神經質,成為新生代歌手中希望滿滿的一位。
《眼色》、《神秘嘉賓》、《說謊》,林宥嘉的代表作也是傳唱級別的。尤其是《說謊》,因為施人誠的歌詞句句玄機、話里有話,還曾被人拿出來一一分析,寫成一段虐心故事。
還沒有走出來的人,逞強著想要保住一點自尊,唱著“我沒有說謊”,“難道愛不到一個人會怎樣”。但沒有說謊,又何必慌張。
能唱出這樣復雜、游離又矛盾感情的聲音,似乎也只有林宥嘉了。
臺灣作為華語樂壇高質又高產的產地,這20年里,出現的、組成我們音樂記憶的歌手當然不止這些,潘瑋柏、羅志祥、陶喆、王力宏、信樂團、范瑋琪、范曉萱、李玟、劉若英、楊丞琳、梁靜茹、蕭亞軒、王心凌、許茹蕓、張韶涵……哪一個不是響當當的名字。在這里沒辦法窮盡有過、和正在產出好作品的臺灣歌手,在這個巨星缺失的年代,我們還在期盼,下一個可以用歌聲創造集體回憶的聲音。
()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