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城市 > 北京 > 正文

數字中國,推動信息化更好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原標題:數字中國,推動信息化更好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黨的十九大對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作出戰略部署。日前,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舉行,以“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為主題,全面展示我國電子政務和數字經濟發展最新成果,交流數字中國建設體會和看法。本期周刊集中展示福建、貴州、深圳、浙江四地的數字經濟建設的實踐和經驗,為我國的數字中國建設提供鏡鑒,推動信息化更好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數字福建:追夢“四化”十八年

從新世紀到新時代,“數字福建”建設春潮澎湃。

2000年10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作出建設數字福建的部署,并提出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和智能化的目標愿景,由此拉開了福建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大幕。十八年來,數字福建建設先行先試、開拓創新,為數字中國積累了豐富鮮活的經驗,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

4月22日至24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行。走進會展的8號館數字福建館,八閩大地數字化建設的精彩畫卷撲面而來,這里集中展示著福建在電子政務和數字經濟等方面的建設成就。人們真切地體驗到,十八年前的愿景正在變成身邊的現實: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能化的場景觸手可及,它們正在推動著八閩大地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如今,“數字福建”已成為我國區域信息化科學發展的樣板工程,從多個領域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著寶貴的經驗。

數字化:管理創新添活力

能否探索科學有效的先行辦法,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十八年來,福建注重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信息化領域的管理創新,大膽先行先試,推動數字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

峰會期間,“數字城管”作為福建數字化發展的優秀實踐成果之一,在8號數字福建展廳進行演示。

“福州市數字城管系統2013年在鼓樓區、臺江區試運行,目前已覆蓋各縣(市)區283平方公里建成區。”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系統應用處副處長林日慶介紹,數字城管運用網格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集成GIS技術、無線傳輸、視頻監控、GPS定位、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從而對城市管理實現精確、敏捷、高效、全時段、全方位覆蓋。

井蓋壞了、行道樹倒了……遇到城市管理出現的問題,以前多數是依靠市民投訴。如今,有了“數字城管”這個“千里眼”和“順風耳”,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改變。“與傳統城市管理模式相比,數字城管覆蓋面更廣,巡查內容更多,分類更精細,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極大提高了問題發現能力和案件處置的效率,實現了城市管理由被動向主動、靜態向動態、滯后向實時的轉變。”林日慶說,福州市數字城管系統自2013年運行以來,截至2018年3月,共受理有效案件337.1萬件,結案率為99.37%,按期結案率為92.99%。

像“數字城管”這樣基于信息化技術的管理創新,在八閩大地上隨處可見。如今,福建已在全國率先建成全省政務網和省電子政務外網,形成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網絡體系;全國唯一的覆蓋全省的無線政務專網也已在交警執法、消防檢查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基本實現窄帶物聯網全覆蓋,發展物聯網終端用戶800萬戶。

網絡化:資源整合促共享

充分整合信息資源,使數據通過網絡化覆蓋到全社會,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十八年來,福建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和開放,整合各部門各地區數據資源,形成網絡化的政務數據環境,初步建成覆蓋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

福建應急通信與指揮體系就是網絡化建設的“排頭兵”。“‘十二五’期間,針對應急信息化存在的通信指揮不暢、信息資源分散、平戰結合不充分等問題,福建開展了應急通信與指揮體系建設。”福建省應急辦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福建利用電信、互聯網、物聯網、衛星等新技術,建成窄帶數字集群、1.4G寬帶集群專網、衛星移動指揮車網絡、北斗及衛星應用網絡、北斗預警應急網絡、短波臺網六大應急通信網絡,天空地立體應急通信指揮體系基本形成。福建也因此成為國家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設示范試點省份。

這位相關負責人說,目前,福建還建成覆蓋全省的圖像視頻監控網絡,利用融合通信系統,統一接入公安、水利、國土資源、海洋漁業、交通、安監、氣象、消防等部門建設管理的近23.9萬個攝像頭,實現資源整合、共享利用。

隨著網絡化建設穩步推進,福建各地紛紛整合信息資源,政務應用模式創新層出不窮:龍巖市探索大平臺、全要素、多功能、低成本的建設服務模式,建成全市統一的公共服務網,成為全市所有部門和縣區以及鄉鎮統一的工作平臺;莆田市建設社區綜合應用服務網絡,實現“前臺一口受理、后臺分工協同”的業務模式,方便居民辦事,減輕基層負擔;寧德市大力推廣“海云工程”網絡,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時轉治”,獲得原國家衛計委的肯定。

可視化:互聯網+新業績

信息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擎。福建各地各部門結合“數字福建”領域的技術應用,立足自身實際,把可視化等信息技術與各項工作連接起來,打造互聯網+新業績。

在數字福建展廳,參展的富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黨建互聯網平臺一直在工作。隨著平臺攝像頭的鏡頭,展廳里的情景即時傳送到身處各地的黨員面前。“從遠方看到數字中國峰會現場令人震撼的畫面,我真的對國家的信息化建設成就感到由衷贊嘆!”遠在成都工作的公司黨員小陶這樣在平臺上留言道。

“我們公司黨支部現有黨員40多人,分布在福州、北京、上海、成都、廈門等地。”富春公司黨支部書記陳蘋告訴記者,為了促進新形勢下的企業黨建,讓公司黨員面對面開展學習交流,近年來,公司黨支部搭建了富春黨建工作互聯網平臺,依托新媒體資源,聯合創辦“網上學堂”,聘任“網絡班主任”,通過可視化手段,打造“雙網互動”學習新模式,實現了黨建工作、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人才效益多豐收。公司也因此榮獲“全國青年文明號”等稱號。

隨著可視化等數字建設的步伐,福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邁向全國前列。2017年,4G信號覆蓋全省市縣城區及大多數鄉鎮,全省城市光端口占比達到99.6%,所有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均已達到光網城市標準,省內互聯網性能躍居全國第六位。

智能化:服務民生新途徑

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智能化手段,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數字化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十八年來,福建始終以信息利民、信息惠民為目標,不斷探索拓展信息化服務民生的新途徑,建成了一批基層群眾“用得起、懂得用、愛使用”的生產生活智能化平臺。

在數字福建展廳,“智慧武夷”展臺前的“游人”絡繹不絕。“如今,在武夷山市,依靠大數據支撐,全域內15個主要景區實現了智慧旅游,讓游玩更舒心。”福建省旅游信息中心副主任陳三元向大家介紹說,目前武夷山境內共安裝30余臺自助設備,線上購票的游客只需刷身份證,不到三秒就可取票。游客還可打開“武夷山旅游”APP的AR模式,將手機對準景點或地圖,邊游玩邊獲取相關視頻資料和語音講解。目前,武夷山智慧景區平臺實現年交易額3億元,年服務游客1000萬人次。

除了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公眾服務智能化平臺外,武夷山市“全域智慧旅游通”項目還運用智能計算,分析匯總游客數據、景區情況,通過旅游大數據來調節景區承載量,維護“雙世遺”的生態環境。

隨著社會公共領域的智能化發展,福建不斷涌現出各具特色的基層信息化運作模式: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網絡加快形成;物流園普遍接入物流云平臺,實現與工商企業信息系統連接;基本實現各景區、旅游目的地聯網;所有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均已開通網上金融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剛剛召開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把‘數字福建’的經驗總結好、推廣好,積極打造‘數字中國’建設樣板區,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注入強大動力。”“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陳榮輝這樣表示。

 (光明日報記者高建進李晉榮馬躍華光明日報見習記者劉成志)

數字經濟的貴州樣本

在中國,提起大數據,總會提到貴州。貴州抓住了大數據的發展機遇,被很多人視為不可思議的奇跡。為什么一個地處西部、科教底子又薄的省份卻能把大數據搞得風生水起?看似偶然,其實必然,貴州舉起大數據的旗,是有道理的。

貴陽,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現場。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貴州良好的生態環境適合建設中國天然的“大機房”。空氣潔凈、四季溫差不大使數據中心運營成本大大降低;水火互濟的電力穩定且價廉;多山多洞穴的喀斯特地貌成了數據災備中心的理想場所。這也是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蘋果、富士康等世界知名企業把數據中心放在貴州的道理。

2013年,當大數據對很多人還比較陌生的時候,貴州省就著手確立發展大數據的戰略。貴州省委和省政府積極作為,勇于擔當,認為要實現后發趕超,就必須搶占產業先機,這就是他們把發展大數據產業緊緊抓住不放的道理。貴州先后建立了全國首個大數據省級綜合試驗區、在全國第一個出臺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建成第一個省級數據集聚、共享、開放的系統平臺、設立全球第一個大數據交易所、掛牌運行第一個國家大數據工程實驗室……一個朝陽產業在貧瘠的土地上蓬勃發展起來。2017年,貴州數字經濟增速37.2%,位列全國第一;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6.3%,成為工業經濟第二大增長點;大數據企業8900多家,大數據產業規模總量超過1100億元,蘋果、高通、微軟等7家全球前十的互聯網企業在此落戶,阿里巴巴、華為、騰訊等互聯網領軍企業扎根發展。

隨著大數據產業在貴州的深入發展,人們越發了解發展大數據的道理。大數據可以孕育全新的業態,更可以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在貴州,用大數據技術搭建貨運交易平臺的“貨車幫”,改變了中國公路貨運物流業態,戰略重組后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大數據物流平臺;全國首家“云鏈”服務商白山云科技,深耕云分發、云存儲和云聚合業務,已入選全球頂級CDN(內容分發網絡)服務商,云業務服務中國70%互聯網用戶;易鯨捷創新研發出完全自主可控的國產知識產權數據庫,填補了國內數據庫核心技術的空白……優質大數據企業的扎堆帶來了良好的集聚效應,數據加工、數據開發、數據安全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同時,大數據改變了傳統行業格局,已成為轉型升級新引擎。兩年來,貴州以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重點,加快“千企改造”“萬企融合”,推出了茅臺、甕福等一大批轉型升級典型,初步構建了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基本格局,成為2017年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中的典型經驗。

貴州發展大數據的道理還在于極大促進了脫貧攻堅工作。貴州作為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大的省份,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而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貴州創新開發了云扶貧平臺,打通各類政務數據壁壘,充分洞察民生需求,精準對接扶貧資源,用大數據驅動大扶貧。“精準扶貧云”打通了扶貧、公安、教育、醫療、交通等17個部門和單位數據,實現實時共享交換,精準識別扶貧對象的車子、房子、醫療、社保、子女教育等情況。教育云、精準扶貧云“兩云”疊加,則能自動生成數據、自動辦理教育扶貧資助。精準扶貧帶來的脫貧攻堅成效明顯,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共減少貧困人口670.8萬人。2017年12月8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貴州精準扶貧云”被作為典型案例介紹。

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在貴州從無到有、落地生根,并逐漸枝繁葉茂。數據中心集聚、大數據應用融合發展、打造衍生產業鏈、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的路徑越來越寬廣,前景一片光明。

 (光明日報記者呂慎光明日報見習記者李丹陽)

深圳建設世界一流智慧城

近日,深圳市委常委會討論并原則通過了《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加快實施高速寬帶網絡、全面感知體系、城市大數據、智慧城市運行管理、智慧公共服務提升等十大工程,努力實現“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

深圳地鐵實現多種智能方式通關。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深圳市經貿信息委副主任胡曉清說,對市民而言,“一號走遍深圳”實現后,其身份證、駕駛證、社保卡、圖書證、銀行卡等,只要是實名辦理的卡都可合成一個賬戶,在購物支付、醫療保障、圖書借閱等過程中,均可使用身份證辦理相關事項和服務。未來,還可以通過生物識別+身份證號/實名手機號辦理各類事項和服務。“一屏智享生活”實現后,市民辦事、享受生活服務無須到處找入口,可從統一APP獲得想要的服務,該APP還能根據個人情況通過移動端推送服務信息。對企業而言,“一號走遍深圳”實現后,企業在辦理各類事項時,無須重復提交各種證明材料,只需要使用社會信用代碼+數字證書就可辦理各類公共服務事項,盡量做到不見面辦理。“一站創新創業”實現后,企業可方便地獲得政府開放的數據和軟件開發資源進行創新,也能享受一站式創業服務。

參與制定《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的中國電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專家趙迎迎博士說,深圳在數據的采集、傳輸、匯聚和應用等各個環節都做得非常好,特別是在數據的匯聚和應用方面,深圳的電子政務資源中心目前存量信息已有141億條,日均交換數據2千萬條,單日最高峰值能達到8千萬條。

為全市每棟房屋賦予唯一的“身份證號碼”是深圳建設“數字中國”的一大創舉。2017年,深圳市政法委與市場和質量監管委牽頭,聯合相關單位共同起草了《社會管理要素統一地址規范》,整合規劃國土、公安、住建、民政等地址管理部門的行業標準。如今,深圳已為全市60多萬棟建筑物和1100多萬間(套)房屋賦予了由25位數字編碼構成的唯一“身份證號碼”。

深圳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目前已初步具備“態勢監測”“綜合協調”“協同指揮”和“輔助決策”等核心功能。趙迎迎說,該中心今后將打通公安、應急、城管、三防、交通等條狀業務系統和各區運行管理中心,實現“一張圖”實時掌控城市運行態勢,市、區兩級運行管理中心和各部門業務系統一體化運行聯動,最終建成國際一流的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

 (光明日報記者嚴圣禾)

 “數字”讓浙江更美好

“數據跑路代替人跑腿”“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訴訟”……這些在浙江已經“司空見慣”。最近,記者從浙江省委網信辦獲悉,“數據共享創造新價值——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實踐”和“杭州互聯網法院探索互聯網司法新模式”被評為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年度最佳實踐成果。

據了解,自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來,浙江深入推進政務數據和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目前,全省數據資源共享體系已基本形成,其中省公共數據共享平臺有可共享數據項約1.35萬個,數據共享調用量月均增長超過130%,省級部門辦事量前100位事項的數據共享實現比例達92%。

“真的就是在家門口辦營業執照呢!”在衢州市柯城區七里鄉偏遠的農村,正準備開農家樂的村民老王來到村便民服務中心,請村里的代辦員幫忙代辦營業執照。

“柯城區商事登記已經‘無紙化、無介質、零見面’。對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請者,限時30分鐘內辦結、就近發照,大大降低了商事主體的時間成本。”柯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勇芳說。

“最多跑一次”使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紅利,而杭州互聯網法院更是開啟了我國互聯網案件集中管轄、專業審判的新篇章。

“互聯網法院可實現起訴、舉證、庭審等全流程在線辦理,審判還能‘異步時空’進行。”杭州互聯網法院常務副院長王江橋介紹,異步審理是將涉網案件的各審判環節分散在杭州互聯網法院的網上訴訟平臺上,法官與原告、被告等訴訟參與人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按照各自選擇的時間登錄平臺,以非同步的方式完成訴訟。

截至3月30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共受理網絡購物、互聯網金融、侵權等涉互聯網糾紛6613件,結案4647件,已關聯當事人的案件100%在線開庭審理,開庭平均用時25分鐘,平均審理期限46天。

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從數字浙江到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從“寬帶浙江”到“云上浙江”,從“效能革命”到“最多跑一次”等,擁有良好的信息經濟產業基礎、服務體系和發展生態,數字浙江正在蓬勃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嚴紅楓)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