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文化 > 西部文化 > 正文

他們這樣講述《紅軍故事》

紅軍長征的戰(zhàn)火硝煙已然散去,但84年前那場行程兩萬五千里的戰(zhàn)略壯舉,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卻歷久彌新,永貯人們的記憶中。

就像國家京劇院正在排練的新戲《紅軍故事》。

它由《草地炊煙》《半條棉被》《豐碑》三個小戲組成。三個故事都取自紅軍長征的人和事:在艱苦卓絕的草地里,截取皮帶燃起炊煙的老班長,表達了共產(chǎn)黨人的堅定信仰;“就是有一條棉被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女兵們,給予了一個老人半個世紀的溫暖懷想;忠于職守、不辱使命、壯烈犧牲的軍需處長,在我們面前聳立起一座忠誠不朽的豐碑。國京的藝術家們精彩地演繹出一個個生動質(zhì)樸的藝術形象,講述著感人至深的《紅軍故事》。

 名家薈萃抒紅色情懷

《紅軍故事》薈萃了全國優(yōu)秀戲劇名家,組成強大的創(chuàng)作陣容,齊心協(xié)力要將這部作品打造成新的紅色經(jīng)典。

湖北省藝術研究院國家一級編劇胡應明、江蘇省鹽城市文廣新局國家一級編劇徐新華、原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話劇團團長王宏分別擔任《草地炊煙》《半條棉被》《豐碑》的編劇;總導演為天津歌劇舞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張曼君;作曲、唱腔設計分別為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作曲朱紹玉(《草地炊煙》《豐碑》),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陳建忠(《半條棉被》);音樂統(tǒng)籌、指揮為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作曲朱世杰;舞美設計為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修巖;燈光設計為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燈光設計邢辛。

宋晨書記、袁慧琴副院長多次召開會議帶領劇組人員緊鑼密鼓推進創(chuàng)排工作。主要演員分別為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博(《草地炊煙》),國家京劇院副院長、京劇表演藝術家袁慧琴(《半條棉被》)、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杜喆(《豐碑》)、以及國家一級演員魏積軍、畢小洋、張小清、周婧、郭凡嘉等,資深演員賈永全和優(yōu)秀青年演員郭霄、查思娜、胡濱、趙輝輝、王珺、張琦等。

這是導演張曼君首次與國京合作。她有著家鄉(xiāng)贛南革命老區(qū)培育的紅色情懷,繼《山歌情》《八子參軍》《母親》《永遠的歌謠》等紅色作品之后,又接下了這三個小故事組成的《紅軍故事》的導演任務。“歷史走到今天的節(jié)點,回憶重溫過往,為的是珍視與正視。珍視那些真摯赤誠的人和事,正視歷史的記憶和呼喚。贊崇高之信念,嘆人情之真摯,立人物形象之鮮活,抒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之大美,是我們這次創(chuàng)作的最高任務。”為此,她要求演員們首先必須自己進入角色,先打動自己,才能夠打動觀眾。創(chuàng)排后期,張曼君導演在排練中腳部受傷,雖不能再上臺手把手指導演員,但她依舊坐在輪椅上,用洪亮的聲音,動情的神態(tài),夸張的手勢為演員說戲。大家笑稱,張導是利用全身的每一塊肌肉在詮釋著《紅軍故事》。

《紅軍故事》劇組還力邀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傾情加盟,為《半條棉被》配唱湖南民歌。 “對面山上的妹子喲,茶梓花開了,你為么子不回來喲……”清亮、甜美的山歌,抒發(fā)了劇中人對紅軍的思念之情,悠揚婉轉(zhuǎn)的曲調(diào)為全劇添彩。

左起吳碧霞、張曼君、袁慧琴

 在演先輩中成長

盛夏七月,《紅軍故事》正式撞響細磨階段。劇組的主創(chuàng)、主演及樂隊,以及主要配演、技導組、舞臺監(jiān)督等全體職員,揮汗如雨,潛心磨礪,以傳世之心誓將京劇小戲《紅軍故事》鍛造成具有民族和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紅軍故事》集結了劇院一眾優(yōu)秀的中青年演員,全體演員格外珍惜這一具有高度政治意義和時代精神的創(chuàng)排活動,全情投入到打磨與排練中。

《草地炊煙》中老班長劉紅根由國家一級演員李博飾演。“劇中人物40多歲,應該是衰派老生的演法,但他畢竟是紅軍戰(zhàn)士,要演出他堅定的眼神和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李博十分感激導演張曼君對他的啟發(fā),那就是要深入人物內(nèi)心,演得投入,才能打動觀眾。“這對我以后演傳統(tǒng)戲都大有裨益。”

主演趙輝輝、王珺都是入團不久的青年演員。武丑新秀趙輝輝為將劇中紅軍小戰(zhàn)士周國才的內(nèi)心情感糾葛,詼諧生動的表情變化在戲臺上精彩呈現(xiàn),他不知疲倦地按照導演要求,練神態(tài)、習技法、控節(jié)奏,在戲中形象化的演練跌打翻撲身段,圓場利落、落地剛勁,真正做到了技不離戲、戲不離技,對角色的刻畫漸入佳境,技藝日漸精湛,得到主創(chuàng)團隊和領導的肯定。

《草地炊煙》排練照

在《豐碑》中飾演軍需處長火雁的是國家一級演員杜喆,他充分發(fā)揮了自己文武老生的特長,文戲武唱,巧妙地運用探海、跪蹉、搶背等京劇傳統(tǒng)程式來表現(xiàn)在饑餓、寒冷中尋找掉隊戰(zhàn)士的情境。尤其是最后,他揮舞著夸大了的紅腰巾,翻撲滾跌,將革命的浪漫主義與英雄主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撼動人心。此外,優(yōu)秀花臉演員胡濱、尚派青衣查思娜,在劇中甘當“綠葉”,表演亦到位、稱職。

《豐碑》排練照

在《半條棉被》中分飾馮康茹、謝夢溪、丁勝男的青衣演員周婧、郭霄、郭凡嘉,每日早早來到排練廳苦練唱腔,反復排演,準確掌握唱詞中微妙細節(jié)的處理。戲中結尾處,在與袁慧琴副院長飾演的徐解秀的四聯(lián)唱中,音性渾實、韻味濃郁,相得益彰,更為小戲增添了亮點。她們表示:“革命先輩為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寶貴生命,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排練好《紅軍故事》就是歌頌英雄,以實際行動表達我們對英雄的緬懷與敬仰。”

《半條棉被》排練照

袁慧琴副院長表示:“京劇的傳承離不開老藝術家們對國粹炙熱的情感和對京劇人的關愛,像劉長瑜、李維康、楊春霞等老藝術家都對我的從藝之路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我還時常想起李世濟老師對我語重心長的教導,也正是他們對藝術的執(zhí)著讓我意識到京劇必須要有好的接班人,我們有義務更有責任像他們當年一樣注重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青年演員。就像這次創(chuàng)排《紅軍故事》,劇院就大膽啟用了青年演員作為主演。我非常欣慰看到孩子們比我想象得更有毅力,更懂什么是嚴謹、什么是堅持。傳承國粹、弘揚傳統(tǒng)文化絕非朝夕之事,需要從藝者傾盡一生去堅守,我有這個信心和其他同仁一起帶領我們的青年演員共同為京劇事業(yè)謀發(fā)展、創(chuàng)佳績。”

小戲不小,《紅軍故事》展示了革命先輩緊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敢于勝利的革命風范,傳承了不屈的意志、必勝的信心和無畏的勇氣。該劇將于7月31日起在梅蘭芳大劇院演出,國家京劇院的藝術家們,將向觀眾們傾情講述這三個《紅軍故事》。

(光明融媒記者蘇麗萍)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