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城市 > 幸福天水 > 正文

天水秦州區娘娘壩:山鄉入畫映巨變

鄉村振興看秦州

核心提示:秦州區娘娘壩鎮緊盯“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一核心目標,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按照“合理化布局、規?;N養、標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專業化銷售、產業鏈延伸、市場體系配套”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造特色鮮明、經濟效益良好的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鄉村振興看秦州”第八期

娘娘壩:山鄉入畫映巨變

天天天水網 記者何永德 劉曉亞 楊旭

娘娘壩秋天是美麗的,而屹立在山水之間的錢家壩特色新型城鎮安置區更加美麗。紅瓦、白墻、青磚為主色調的古樸典雅的中式建筑與層林盡染的山川、奔流不息的河水相映成輝,好一派山鄉秋意水粉畫卷。

金秋時節,天天天水網采訪組來到錢家壩特色新型城鎮安置區,安置區坐落在一片山水之間的開闊地帶,深秋的遠山層林盡染,色彩斑斕,鳥鳴不絕于耳,溪流緩緩蜿蜒東去,依山傍水而建的安置區如同一位山鄉女子那么恬靜優美。面對這樣一幅美麗畫卷,有誰會想到,這里居住的住戶是從一場災難中走出來的。2013年“7.25”特大暴洪災害使娘娘壩部分村民房屋被淹,損失慘重。災害發生后,秦州區委、區政府迅速啟動災后恢復重建易地搬遷工程,結合村域特點和區位優勢,按照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由上海同濟大學設計院負責設計災后安置區整體規劃,規劃以“一心、二軸、四片區,組團聯動,山水相融”為結構,著力打造以集休閑度假、觀光旅游、修身療養為一體的特色新型城鎮安置區。安置區南北長約2.5公里,東西長約200米-700米,建設用地面積約192.84畝,建筑單體35幢四層斜坡面樓房,居住建筑面積約59812.14平方米,規劃安置632戶,主要用于安置柴家莊、馬家壩、小南峪等18村受災嚴重群眾。

錢家壩安置區以古樸典雅的中式建筑風格,房屋結構形式為四層磚混,戶型經濟適用,布局合理。整個安置區以自然流暢的道路系統為主軸,錯落有序的擺放安置住宅,區內道路兩側配套便民的商業服務建筑和車位,同時配置各種綠化植物和景觀小品。2015年9月安置區35幢安置樓農戶已全面入住,院內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整個區域已實現綠化、亮化、美化、凈化,實現了供電供水通信網絡全覆蓋,小區實行物業化管理,有專門的環衛工人,保安人員。實施完成了9條泥石流溝、5段不穩定斜坡及1段滑坡為主要內容的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配套完成堤防、橋梁、學校、幼兒園、門診樓、供水、地質災害治理及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工程。有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和村文化活動廣場,現該安置區配套設施齊全、功能完備,能滿足群眾更多的生活文化需求。

據介紹,娘娘壩鎮在錢家壩安置區重點打好“文化、旅游、生態”三張牌,正在積極實施娘娘壩絲路風情小鎮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5億元,分三期進行,一期為城鎮核心區建設,二期為文化旅游區建設,三期為加工產業園區建設,計劃在2020年12月完工,項目將打造以錢家壩為核心的城鎮區,其規劃用地10413畝(約6.8平方公里),主要布設核心城鎮區、溫泉養生養老區、種植區、養殖區、加工產業區等五個園區,涵蓋28個行政村、95個自然村。

娘娘壩絲路風情小鎮在城鎮化方面主要以“三街一廣場”為主要內容,將建設水幕噴泉和風情演藝露天廣場,以及演藝中心、音樂廳、博物館、圖書館等,現代基礎設施及服務管理相配套,打造城鄉一體、商貿云集、通向隴南地區的亮麗絲路風情小鎮;在經濟建設方面主要運用“靈芝化”國家專利技術,發展靈芝化家禽、家畜養殖業。利用天水以南地區處于秦嶺山脈、長江流域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條件,積極推廣“油用牡丹”,開發觀光農業風景區,建設加工產業園區1處,涵蓋靈芝飼料廠、有機肥料廠、果蔬飲料廠,及榨油廠、屠宰廠、包裝廠、冷庫、冷鏈物流等,促進綠色系列產品可持續發展。在文化旅游方面主要著眼錢家壩、廟川、舒家壩區域地理特征,結合秦嶺腹地山川河脈谷地自然環境優美和冬暖夏涼宜居的氣候特點,在注重保護和進一步打造生態林區的同時,興建一批山莊、客棧、休閑農莊,挖掘傳播天水古城歷史文化和伏羲文化、石窟文化、三國文化,將文化體驗、故事、娛樂、傳奇等滲透到產品與服務之中。同步開發山地生態旅游和真人CS、大型滑雪場、航空俱樂部及其它旅游觀光、健康休閑項目,把天水娘娘壩建成美譽遠揚的“塞外九寨溝”和新的國家級風景區。當下,天水娘娘壩絲路風情小鎮項目已在錢家壩村落地,該項目已于2016年6月26日開工典基,現正施工建設“游客中心”,“三街一廣場”( 即絲路風情酒吧街、絲路民俗文化街、絲路民俗小吃街以及水幕噴泉、風情演藝露天廣場)。一期項目投資15個億,項目建成后不僅使當地勞動力就地城鎮化,農民成為產業工人,還可吸收近5000余名富余勞動力,將有力推動當地農民致富,社會經濟發展。

2018年,娘娘壩鎮全力打造特色鮮明、經濟效益良好的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觀光旅游為主要內容的田園綜合體,啟動實施了張山生態觀光田園綜合體,采用“公司+農戶+合作社”的形式,農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入股到田園綜合體,農戶每年獲得每畝不低于320元的保底分紅。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改革模式,有效解決了本村70余名不能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就地增收難題。娘娘壩鎮張山生態觀光田園綜合體位于張山村河谷川臺區,適宜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張山村生態觀光田園綜合體由天水市秦州區萬力達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投資建設,規劃面積1000畝,其中蔬菜種植區420畝,生態觀光區300畝,南北兩山生態養殖區280畝。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預計年利潤900萬元左右。該項目建設分兩期實施,一期以設施蔬菜種植為主,二期以生態觀光、生態養殖為主。張山生態觀光田園綜合體是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度假、體驗、健身、餐飲為一體的多功能綠色田園綜合體;是立足綠色環保,充分利用田園綜合體自然景觀,打造“可覽、可游、可居”的環境景觀和集“自然——觀賞——休閑——康樂”于一體的景觀綜合體;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實現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的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

幾年來,娘娘壩鎮緊盯“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一核心目標,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按照“合理化布局、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專業化銷售、產業鏈延伸、市場體系配套”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造特色鮮明、經濟效益良好的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重點打造了張山生態觀光田園綜合體、南峪休閑體驗農業田園綜合體、舒家壩立體生態養殖田園綜合體、舒家壩大鯢仿生態田園綜合體,小南峪水產品養殖(二期)田園綜合體、花園百畝冷水魚(大鯢)養殖田園綜合體等6個田園綜合體。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娘娘壩鎮的未來將更加美麗富饒。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