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行公告降準1個百分點,解讀:釋放資金1.5萬億,需關注其他配套措施
文/管麗丹 編/李愨
1月4日晚間,央行發布公告,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同時,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這樣安排能夠基本對沖今年春節前由于現金投放造成的流動性波動,有利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支持力度。
央行表示,此次降準將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加上即將開展的定向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所釋放的資金,再考慮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不再續做的因素后,凈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
(央行今日公告)
今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接連考察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普惠金融部,并在銀保監會主持召開座談會。總理強調,要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力度,進一步采取減稅降費措施,運用好全面降準、定向降準工具,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
與此相伴的是,今日三大股指全面反彈,滬指收復2500點整數關口,創指大漲逾2.5%,截止收盤,滬指報2514.87點,漲2.05%,深成指報7284.84點,漲2.76%,創指報1245.16點,漲2.52%。
據悉,自2019年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微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于1000萬元”。
單位授信小于1000萬元的企業均被視為小微企業,銀行對這類企業的貸款如果達到一定數額,就有資格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有利提振實體經濟小微企業
央行公告中提到, 此次降準及相關操作凈釋放約8000億元長期增量資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實體經濟貸款資金來源。置換中期借貸便利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20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于實體經濟降成本。這些都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目前來看,央行降準是有必要的,也是有空間的。”民生銀行研究院首席溫彬對搜狐財經“公司深讀”表示,2018年利用差別化的的存款準備金年內四次加大對小微和民營企業支持,效果明顯。
溫彬提出,今年降準主要基于四方面的情況。一是外匯賬款連續4月負增長,降準可以對沖外匯賬款減少對基礎貨幣投放減少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次降準并不是一個寬松的貨幣政策,還屬于穩健型;其次,從歷史和整體角度看,國內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一直在10%以內,在國際上處于偏高,有必要進行調整;
另外,從補充市場流動性角度,除了降準,更多的工具是中期借貸便利,PSL等等,但是TMLF相當于降準而言有兩個不足,包括期限較短、利率較高。降準政策出臺可以去置換將近5萬億的MLF;最后是降準能夠定向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防止降準以后資金還在金融系統里面循環,能夠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支持實體經濟小微企業。
“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維持松緊適度,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穩定宏觀杠桿率,兼顧內外平衡,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央行表示。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降準無論全面還是定向,對各個行業的發展和經濟增長都是利好消息。
郭田勇指出,目前政府著急的還是小微企業融資,所以兩個降準要相結合,一方面穩增長總量上,需要全面降準;另一方面在支持民營小微企業做的比較大比較好的商業銀行,央行也會給予一些定向降準。總體看來就看,對于提振各方面的信心,實現穩增長穩就業穩經濟的戰略目標還是有提振作用的。
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指出,此次降準將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也顯著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有助于銀行進一步發展普惠金融,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和民營企業的意愿和能力。此次在歲末年初推出此舉,還有助于保障金融機構資金供給,維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金融市場平穩運行,有利于商業銀行在春節前后做好各項金融服務。
中信建投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楊榮表示,本次小微授信額度的調整是對2017年9月30日定向降準的進一步“擴容”,預計對中小銀行的邊際影響更大。
針對此次降準的性質,央行回應稱,此次降準仍屬于定向調控,并非大水漫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降準政策分兩次實施,和春節前現金投放的節奏相適應,有利于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時也兼顧了內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專家稱效果有限,需關注配套措施
搜狐財經“公司深讀”注意到,2017年以來,央行已經陸續進行了四次降準,市場在短期和長期的反應有所不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2018年第四次降準時曾表示,穩經濟目標非降準單一政策所能簡單實現,未來在降準之外需要關注更多其他政策,如關注貨幣政策的終端傳導是否進一步打通、關注后續深化改革、釋放減稅紅利的進程等。
針對今天出現的股市暴漲,溫彬指出,國內股市不僅僅受到國內自身的影響,也受到全球股市影響。
在溫彬看來,今年以來全球經濟發展有所放緩,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也出現分歧,金融市場包括股市債市等波動性都會更大。想要使資本市場得到穩定的發展,還是要讓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保持基本平穩運行。
對于房地產,溫彬表示,房地產的穩增長還是要因城施策,各地供求關系、產業結構、人口情況都不一樣。隨著利率的整體市場回落,基本的住房需求方面,銀行也會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
“去年底以來有些城市在房地產政策出現一些彈性,今年彈性也會相應提高。”溫彬說道。
溫彬稱,目前貨幣傳導政策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央行的定向政策、銀保監會提出把降準的資金和考核掛鉤等,都有助于對銀保機構的貸款。未來還需要還需要配套政策,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并完善相應的配套政策,包括進一步優化MPA考核、制定授信盡職免責細則等,切實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除了降準,當下更重要的是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董希淼表示,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在連續多次定向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之后,流動性已經較為充裕了,“寬貨幣”目標已經實現。但為什么小微和民營企業仍然感覺融資難融資貴?其中原因之一是,“寬貨幣”并未走向“寬信用”。
如何實現從“寬貨幣”向“寬信用”轉變,貨幣政策傳導是關鍵。因此,還應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尤其是要進一步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正向激勵,使流動性能夠更有效率地注入到實體企業。
興業研究宏觀團隊近日表示,由于中小型銀行的小微貸款占比較高,此次普惠金融考核標準調整釋放的資金量可能不及降準0.5個百分點。
考慮到春節期間資金需求較大,央行可能還需要通過其他手段彌補跨節資金缺口。同時,降準周期方至中段,年內仍有繼續降準的空間。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五大技術細節”,使得貨幣政策在傳導過程中出現了“阻滯”,具體來看,需要增加商業銀行的一般性存款,反思同業負債1/3的限制是否有必要存在,其次,需要把銀行的短錢換成長錢,建議要放開商業銀行金融債的發行。
另外,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層面要考慮進一步充實商業銀行資本金,否則的話,銀行即使有錢也沒有足夠的信用擴張能力。最后是盡快明確“標”與“非標”的劃分,因為不明確,就導致現在實際上根本就不敢做。允許非標在監管之下繼續發展,特別是允許一定范圍內可交易的非標,可進行一定的期限錯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