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西神木礦難21人遇難,涉事煤礦涉嫌違規獲批探礦權
1月12日16時30分,陜西省神木市百吉礦業李家溝煤礦井下發生事故。經核查,當班入井礦工共87人,事故發生后66人安全升井,21人被困并均已遇難。 陜西省神木市政府13日下午在官網公布,截至13日12時35分,21人遺體全部升井。新京報記者1月13日探訪事發煤礦,有參與救援的礦工稱,施救現場漆黑一片全憑感覺施救。記者調查發現,李家溝煤礦2007年發起探礦時,已有相關文件規定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其探礦權疑獲違規批復。
1月13日下午,事發煤礦副井硐口拉起警戒線,現場救援基本結束
礦工家人連發消息讓其回家
1月13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探訪事發煤礦,發現副井硐口拉起警戒線,現場救援基本結束。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遇難礦工大多來自外地,租住在煤礦所在地附近村莊。
百吉礦業的一名工友阿南(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事故當日他正準備上班,因自己的車輛發生故障就只能走著去,結果走到一半就聽說煤礦發生事故。
阿南說,他所知道的工友中有一名叫“老杜”的礦工不幸在此次事故中遇難,“老杜”是該煤礦外包隊車工,其妻子在煤礦門口開飯館。新京報記者看到,“老杜”的私家車現還停在飯館門口,而“老杜”社交賬號的簽名寫著,“天天有個好心情”。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阿南的社交賬號簽名則寫著類似遺言的內容,要是他出意外財產該如何分配。礦難事故發生后,阿南的姐姐曾給阿南的女兒發微信說道,“讓你爸你媽收拾收拾回來,別讓你爸爸在那里上班了,他再上班你就讓他回來,拉著他不讓他去,不敢叫上了”。
礦工阿福(化名)曾參與事故初期救援,遇難者中有其多名老鄉,他告訴新京報記者,井下巷道內完全看不清,全憑感覺施救。
阿福告訴新京報記者,事故發生后,他曾參與初期救援,主要工作是清理井下通道,以便救援隊施救。據他描述,當時井下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救援人員采用礦燈照明,“我小弟他們都不認識了,只能憑感覺”。
阿福說,發生事故的是百吉煤礦副井一工作面空區,鏟車、小型翻斗車可進出,空區是將地下煤炭或煤矸石等開采完成后留下的空洞或空腔,“空區下來的話那個沖擊波就跟氣槍一樣,瞬間爆發,人就跟子彈一樣”。
工友家人催其回家。
李家溝煤礦項目2010年獲批
神木市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原神木縣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官方資料介紹,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屬股份制民營企業。天眼查信息顯示,公司經營范圍為煤炭開采、銷售。
2010年,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神府礦區李家溝煤礦項目核準的批復》(陜發改煤電〔2010〕367號)文件,文件顯示,煤礦的生產能力為45萬噸每年。2016年時,據陜西省煤炭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消息,李家溝煤礦的生產能力已提升至90萬噸每年。
367號文件顯示,2010年李家溝煤礦的項目獲同意建設。項目單位為神木縣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建設地點位于榆林市神木縣。
此外,項目總投資2.82億元。其中,項目資本金0.85億元,占總投資的30%,由神木縣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企業自有資金解決,其余1.97億元申請銀行貸款解決。
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官網信息顯示,2017年神木縣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神木縣李家溝煤礦通過采礦權審批,有效期延續到2022年7月20日。
天眼查信息顯示,神木縣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前的法人為張勝利。公開報道顯示,張勝利曾承包李家溝煤礦附近的另一個礦,即大貝峁煤礦,該煤礦涉礦權之爭達8年之久。
百吉礦業大樓。
涉事煤礦探礦權涉嫌獲違規批復
新京報記者在自然資源部官網查詢到,李家溝煤礦的項目許可證號為6100000710781,項目申請人為神木縣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即現神木市百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名稱為陜西省侏羅紀煤田神府礦區李家溝井田勘探,項目有效期為2007年12月5日至2009年7日30日。
李家溝煤礦的發起探礦時間為2007年的12月5日,而這個時間前后,相關文件規定,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
新京報記者搜索發現,2007年,原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的通知》([2007]20號文),通知決定從2007年2月2日起到2008年12月31日在全國范圍內暫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礦權申請。
此后,原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多次發布通知,繼續暫停新的煤炭探礦權審批,直至2014年9月12日,原國土資源部發布通知稱,停止執行《關于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的通知》及《關于繼續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的通知》。
有知情人士提供的權威文件顯示,受理李家溝煤礦等的煤炭探礦權一事,陜西省國土資源廳曾被指存在問題。
文件顯示,原國土資源部于2004年2月19日發布《關于加強煤炭資源勘查開采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34號),通知規定“自本通知發出之日起至各地清理結束,暫停辦理新的煤炭(煤層氣)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陜西省神木縣永興鄉李家溝井田精查項目申請新立探礦權時間為2007年9月19日,而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在2007年6月27日,在無依據的情況下將包括該項目在內的4個探礦權項目作為2004年2月19日以前正式受理項目,向國土資源部申請按遺留問題由陜西省國土資源廳按協議出讓處置,并獲同意。
就此問題,陜西省國土資源廳曾于2013年做出情況說明,仍以“遺留問題”為理由解釋探礦權的申請。此外表示,已經找不到2004年以前受理的探礦權相關材料。
說明中稱,“由于以前受理的探礦權申請審查中止,受理審查材料沒有歸檔,加之當時廳里辦文窗口處于試運行階段,受理材料也沒有留檔,工作人員多次更換,最終沒有找到當時受理的有關材料。”
李家溝煤礦在自然資源部官網上顯示的探礦項目許可。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有村民曾因補償款糾紛被判刑
新京報記者留意到,百吉礦業還曾因“公路占地補償款”問題與神木鎮元樹梁村楊石畔小組的村民發生糾紛,村民自2013年3月9日開始擋住百吉礦業通往外面的道路,道路被擋21天。
編號為“(2013)神刑初字第00473號”的裁判文書顯示,2008年7月由神木縣政府出資對神木鎮五堂河至小寨通村公路進行拓寬及對部分路段改線,因此新占用五堂村賀家峁小組、劉山梁小組和元樹梁楊石畔小組的部分耕地。
2008年7月13日,當地基層政府同楊石畔小組村民就公路占地補償問題進行協商,楊石畔小組提出該條道路建成后,若成為廠礦企業的運輸道路,道路所占的耕地及林草地另行協商處理,如形不成廠礦企業運輸道路,則楊石畔小組村民自愿無償提供所占用的耕地及林草地。
2010年,小寨村大寨組引進百吉礦業,原先改造拓寬的道路便成為廠礦企業運輸道路。后經多方協商,百吉礦業于2012年4月16日同意給楊石畔小組的村民預支補償款360萬元。
但在楊石畔小組的村民看來,這一結果不能令人滿意。村民認為,修路時他們就已提出如該道路成為廠礦企業的運輸道路,道路所占耕地及林地補償問題要另行協商,但百吉煤礦最后只是給他們村預支了360萬元補償款,具體補償問題鄉政府并沒有解決,而且還存在道路超占土地的問題。
2013年3月5日,楊石畔小組組長王某召集村民開會,討論應如何徹底解決公路占地補償問題,村民討論后決定:會后再與百吉礦業協商補償費問題,如三日內沒有答復,全體村民于2013年3月9日擋住百吉礦業通往外面的道路。
百吉礦業并沒有給出令村民滿意的答復,村民于2013年3月9日開始在百吉礦業通往外面的占用楊石畔小組土地的路段設置障礙,阻擋運煤車輛及百吉礦業基建運料車輛通行,時間共持續21天。三名在此次事件中較積極的村民因犯聚眾擾亂交通秩序罪被判刑,另有多名村民被行政拘留。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