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來華宣傳監(jiān)制新作《阿麗塔:戰(zhàn)斗天使》,與劉慈欣對談暢聊科幻文學與電影
卡梅隆VS劉慈欣 《三體》電影還要等
詹姆斯·卡梅隆與劉慈欣對談。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昨日,好萊塢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來華為其監(jiān)制的新作《阿麗塔:戰(zhàn)斗天使》造勢,下午,他與科幻小說家劉慈欣進行了《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對話劉慈欣》對談?,F場,卡梅隆毫不掩飾自己對劉慈欣小說《三體》的欣賞,“我特別想看到《三體》影視化,如果你發(fā)現《三體》在美國賣得很好,那一定是我的推銷起了作用(笑)。”面對卡梅隆的要求,劉慈欣還是客觀地承認難度很大,“對中國目前的情況來說,還是會拍一些故事和視覺上比較容易的科幻電影,《三體》要影視化是比較困難的,也是需要很長時間。”
對談中,劉慈欣還提到,現在科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和科幻電影的創(chuàng)作的區(qū)別,“科幻小說是一個人在寫,科幻電影是一個巨大的團隊在做,我設想科幻電影可能會迎來那么一個時代,科幻電影也變成一個個人的創(chuàng)作。我覺得技術的發(fā)展很快就能讓一個人造出一部科幻大片,我們把他叫做電影作家,不是導演了,這個時代很可能不會太遠?!甭牭竭@番話,卡梅隆謙虛地調侃說,“好了,(劉慈欣)你去當導演吧,我讓賢?!?/p>
科幻領域
劉慈欣
阿瑟·查爾斯·克拉克,也正是他的作品使我走上科幻創(chuàng)作的道路,我最感興趣的領域是他描寫的那個很遙遠的世界,廣闊未知的、只用想象力才能到達的遙遠世界。無論是阿瑟·克拉克的小說,還是現在的電影,它們讓我們有了觸及未知世界的可能,這是面向未來的、超脫的、具有哲學性的。
卡梅隆
最初讀大學時,我念的是物理天體學,我想了解最新的科技發(fā)現是什么?神為何物?自然世界為什么會存在?事實上,不管是拍電影還是寫小說都是出于好奇心,不同的是科學家會花一輩子去找答案,科幻小說家則不用去做那么多研究。我們關心的就是夢和幻境,因為畢竟科學和魔術不一樣。例如《三體》中說超光速移動,要實現這點不是那么簡單就可以做到的。
科幻創(chuàng)作
劉慈欣
在《流浪地球》之前,其實我對中國觀眾、對中國人拍科幻大片會有怎樣的反應不是很了解,也很好奇。今年春節(jié)檔找到了答案,中國觀眾的反饋讓人高興,我也很高興電影能取得好成績。接下來我會寫故事,用全部的心力去創(chuàng)造小說,因為還有很多完全不一樣的科幻作品等著我去創(chuàng)造。我先不會去想自己的作品能不能變成電影,不過現在寫作的時候,會有這樣的念頭惡魔般地纏著我,我會試著去擺脫這些。
卡梅隆
創(chuàng)作要探索人性和人的意識、文明的未來,不是從商業(yè)角度出發(fā),需要更純粹一點。雖說我自己不是小說作者,只是個編劇,但這方面有很多相通的東西??苹梦膶W在前沿,科幻電影滯后,觀眾很難喜歡太過黑暗的東西,就像上世紀70年代很多大的電影公司都不推出科幻的作品,直到后來《星球大戰(zhàn)》才帶來了改變。
科幻電影
劉慈欣
科幻電影本身其實更適合原創(chuàng)的劇本,不適合改編。這些年,美國科幻電影例如《火星救援》《湮滅》《降臨》都有小說作為基礎,最近也傳出《沙丘》要開拍的消息。而對于中國科幻電影來說,極為需要原創(chuàng),很需要編劇,而且更需要時間和精力去培養(yǎng)、鼓勵編劇的成長。
卡梅隆
我所做的科幻大部分都是原創(chuàng),其實往往電影史上最大的突破也都是原創(chuàng),不過歷史上也有人嘗試了很多改編,但電影只有兩小時的時間,條件非常有限,根本沒有辦法把很大的科幻架構講清楚。另外書中很多內涵要用銀幕呈現出來也很艱難。所以最好的科幻電影很多都是原創(chuàng),改編還是有難度的,要鼓勵大家多創(chuàng)造自己的故事,雖然我還是希望看到《三體》的(笑)。
中國科幻
劉慈欣
中國什么時候能有繁榮的科幻電影市場,這與科幻電影本身沒有關系。它是一個大時代造就的東西。中國處于一個快速發(fā)展,快速現代化的時代背景,它擁有強烈的未來感。這種情況下,我們才有產生科幻電影的條件。從專業(yè)角度來說,現在我們與美國科幻電影最大的差距,中國沒有像美國那樣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做起來很艱難,但是這些困難總會克服的。只有一個困難前景很不明朗,現在國內則缺少優(yōu)質的原創(chuàng)內容,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劇本,都是科幻電影的基礎,首先是優(yōu)質的,第二是有影響力,我們很缺少。
卡梅隆
視覺效果在中國已經發(fā)展起來了,隨著時間推移已經達到一定高度,可以和全球其他視覺特效公司相媲美。這就意味著中國在這方面已經準備好去迎接科幻大片,任何我們可以想象出來的東西都能在銀幕上被實現。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了,也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因為技術,因為科技發(fā)展,能讓中國在世界上占主導地位,所以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看到了中國的變化。我自己的理論是,全世界的人生活在科幻當中。有一句老話:科幻電影不是預測未來,科幻電影是阻止不好的未來發(fā)生。
采寫/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