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校女廁里的“賣卵兼職”廣告:出價與身高長相學歷掛鉤
“兼職,2-8萬,不耽誤學習,無色情”“8-12天,賺1-5萬”,類似的“高薪兼職”廣告悄然潛進了高校女廁所里。
近日,多所高校學生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學校女廁所門背后經常出現這類打著“高薪兼職”旗號實則為有償賣卵的廣告。她們感到疑惑:為何卵子買賣的黑手會伸向大學?而自從疫情以來,多數高校均采取了封閉式管理,又是誰留下了這些廣告?
澎湃新聞通過調查發現,賣卵的價格與供卵者的身高、長相、學歷等掛鉤,賣卵行為成了中介口中的“愛心捐卵志愿者項目”,這背后還隱匿著一條“見不得光”的黑色產業鏈。
高校女廁所內的“代孕賣卵”廣告。受訪者供圖
多位受訪律師引述相關法律表示,將捐卵演化為“賣卵”的商業行為屬于違法。生殖科專家也提醒,黑市賣卵有可能對女性的身體帶來傷害。考慮到現實的因素,國家嚴抓非法代孕賣卵的同時,也可以允許更人性化的舉措,例如合法的卵子捐贈。
澎湃新聞注意到,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及時建立公益性捐卵制度暨人類卵子庫的建議”,對此,國家衛健委于2019年9月答復稱,將密切關注卵子冷凍技術發展,做好非商業化贈卵可行性分析,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工作。
賣卵價格與身高長相學歷掛鉤
日前,澎湃新聞記者佯裝成想要賣卵的某高校女大學生,對賣卵黑市進行了調查。這些代孕賣卵中介的微信朋友圈營銷套路基本一致,展示了諸多代孕賣卵的“成功案例”,包括帶著形形色色的女生打針、做B超、產檢、胚胎移植等,并曬出多筆交易轉賬記錄。這是他們獲取潛在客戶信任的第一步。
代孕賣卵中介的微信朋友圈。
記者通過廣告留下的電話、微信號,聯系到了一位打著“好孕國際”企業招牌的代孕賣卵中介陳兵(化名)。他的微信簽名是“試管生兒子包成功”,足跡主要活躍在廣州和清遠這兩個地方。
中介發布的“賣卵兼職”信息。
陳兵介紹,“捐卵”跟代孕不一樣,代孕者最好要有過生育經驗,女大學生還在讀書,一般只能“捐卵”。有償“捐卵”只需要10天左右就可以收錢,第一步是查血型、B超,確定可以“捐卵”,女方提供資料;第二步,尋找客戶;第三步,匹配成功,女方體檢;第四步,供卵者來例假就開始啟動。
“這不耽誤學習的。”陳兵解釋,“捐卵”的價格因人而異,會根據女方的條件來定價,身高、長相、學歷等是重要的評判標準,條件越好價格就越高。
代孕賣卵中介要求記者提供個人基本信息,包括高考分數、在讀學校、學歷、身高、體重、籍貫等資料,并索要生活照,以作賣卵估價。這些信息就像商品標簽一樣供客戶挑選,中介負責尋找客源,雙方談攏價格,匹配成功后就正式啟動,“只能客戶選你,你不能自己挑客戶”。
陳兵介紹,很多賣卵者學歷不高,長相一般,身高只有1米6左右,不需要面試的話,屬于盲捐,價格為一萬多元,不到2萬元。要是長相身高不錯,在讀學校是211或者985的話,屬于高端,需要面試,價格會高至4萬元以上。
陳兵的微信朋友圈顯示,一名經他介紹的供卵者,通過高端面試后賣卵收入4萬元,自己的代理收入也拿到了5000元。
代孕賣卵中介陳兵的微信朋友圈。
中介:“捐卵”不違法,幫助不孕不育家庭
澎湃新聞進一步調查發現,以中介為主導的卵子買賣鏈條,形成了一套自圓其說的話語體系,將賣卵包裝成做好事,給這些涉世未深的女大學生“洗腦”,以賺快錢為誘餌吸引她們加入。
中介稱這些賣卵者為“卵妹”或者“捐卵志愿者”,把賣卵行為稱作“愛心志愿者項目”。
為了說服記者接受賣卵,中介極力勸誘稱,“‘捐卵’是在做好事,你們是愛心志愿者,這不僅可以拿錢解決你的資金問題,也是在幫助不孕不育的家庭。我們為什么需要卵源,因為現在很多失獨家庭,或者客戶女方身體原因卵子不能用,你是在挽救她們的家庭。”
中介還向記者分享了多個有關取卵、代孕的文章視頻鏈接,解釋取卵的“原理”:女生每次來例假后都有一顆正常的卵泡可以長大,其他小的卵泡會流掉、閉鎖或者死亡,在下次來例假前14天左右是排卵期,試管取卵就是把這些小的卵泡通過營養針的形式,讓它們長大并取出來。
中介的微信朋友圈展示的促排卵藥物營養針。
“取完卵就付款,沒風險的。”中介多次強調,現在試管的技術很成熟,取卵安排在正規醫院操作,不需要住院,不會細菌感染,沒有任何后遺癥。至于后面的胚胎移植,供卵者無需再參與。
事實上,為期10天左右的取卵過程并非安全可靠。項目啟動后,中介會帶賣卵者做體檢,每天給予50元的生活費補貼。而賣卵者則需要每天到醫院打營養針,實為促排卵針。如果賣卵者是女學生,為了遷就她的時間,中介還會安排車開到學校附近,她就近在車上打針。
代孕賣卵中介展示與供卵者的聊天記錄。
記者多番詢問醫院的名稱和相關資料,中介三緘其口,并警惕地讓記者提供更多個人信息。
代孕賣卵中介向記者展示合作醫院的環境。
為了打消記者的顧慮,中介解釋稱,供卵是一對一服務,全程無身體接觸,也不會給客戶留下任何關于供卵者的聯系方式,不會有隱患。全程保密,不公開。
當記者詢問這種有償賣卵是否違法時,中介辯稱,這并不違法,代孕捐卵在國外都是合法的,在中國屬于灰色行業。“永遠都是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中介甚至向記者暗示,校內賣卵的女大學生不少。他稱,大學現在是封閉式管理,外人進不去。但是高校里有廣告,這就能證明:都是校內賣過卵的學生,幫中介寫的廣告。
“現在年輕人開支大,女人花錢的地方多。”中介展示的聊天記錄顯示,一位“卵妹”為了還清網貸而賣卵。
中介展示與“卵妹”的聊天記錄。
“長期做這個的,誠信很重要。如果不誠信,我微信肯定會被舉報,或者不會有人幫忙介紹客戶,更不會有人幫我寫廣告。”中介說道。
澎湃新聞曾經報道過,有捐卵女孩在學姐的介紹下,聯系上了代孕機構,以3萬元的“補貼”出售了自己的卵子。
根據受訪多位學生的反饋,日前澎湃新聞聯系了廣州幾所相關的高校。校方回應稱,如果學生看到相關的廣告,可以跟年級的輔導員,或者學校的保衛處和校長辦公室等相關的職能部門反映情況,學校會馬上安排人員處理。目前暫時沒接到學生的舉報和意見反饋。
至于記者談到“校內可能有女大學生參與有償賣卵”,校方回應表示,工作人員會就此向分管學生工作的負責人反映情況,如果存在這種現象,會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受訪的學生注意到,學校的清潔工會定期清理掉這些小廣告。相關高校的清潔工也告訴澎湃新聞,若看到廁所內有類似的廣告,她們會主動清理,但平時沒有接到學校下達相關的通知。
律師:黑市賣卵違法,目前不宜商業化
有償賣卵的行為在國內是否算違法?捐卵是否應該商業化,有哪些顧慮?大眾對這些問題爭論不休。
多位受訪律師表示,我國出臺了多部法律,嚴禁卵子買賣。將捐卵演化為“賣卵”的商業行為屬于違法,并且捐贈卵子目前還不宜商業化,其背后隱藏著一系列的倫理和法律問題。
自2001年8月1日起實施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規定,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配子、合子、胚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對申請開展供精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及其衍生技術的醫療機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初審意見,衛生部審批。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及其各種衍生技術是指從女性體內取出卵子,在器皿內培養后,加入經技術處理的精子,待卵子受精后,繼續培養,到形成早期胚胎時,再轉移到子宮內著床,發育成胎兒直至分娩的技術。
另外,上述法律條文第四章第二十二條還規定,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3萬元以下罰款,并給予有關責任人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買賣配子、合子、胚胎的;
(二)實施代孕技術的;
(三)使用不具有《人類精子庫批準證書》機構提供的精子的;
(四)擅自進行性別選擇的;
(五)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檔案不健全的;
(六)經指定技術評估機構檢查技術質量不合格的;
(七)其他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
今年剛剛通過并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人格權篇也有所規定: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違反前款規定的買賣行為無效。
另外,《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管理的指導意見》文件解讀提出,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查處輔助生殖機構超范圍開展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的行為以及未取得輔助生殖技術資質的機構和個人非法開展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的行為,嚴厲打擊代孕、非法采供精、非法采供卵、濫用性別鑒定技術等違法違規行為。惡性事件頻發的地區要制訂專項整治方案,進行重點治理。探索建立輔助生殖技術信用制度,各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根據對違法違規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相關行政處罰信息,設立違法違規機構和人員黑名單,主動向社會公布。
京衡律師上海事務所王錄春律師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在我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捐卵、代孕行為不宜商業化,不能將捐卵、代孕行為演化為“賣卵”、“出租子宮”的商業行為。目前法律制度和社會倫理對于捐卵、代孕形成的親子關系的認定,以及附屬產生的父母子女、繼承、撫養贍養等關系對應的權利義務等事宜還沒有立法,沒有形成社會共識。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翟振軼律師亦認為,捐卵代孕的商業行為不應該合法化,它會帶來一系列的倫理和法律問題,比如:非法代孕賣卵給女性的身體造成傷害;造成倫理混亂,存在生理上的父母,法律上的父母;容易出現法律糾紛,比如:代孕母親拒絕交付孩子、委托方拒絕受領代孕孩子、撫養糾紛、損害賠償糾紛等,特別是代孕捐卵會簽訂一份協議,而協議內容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這樣的協議在我國是無效的,無法保證協議各方的權益。
生殖科專家:高校加強宣傳教育很有必要
黑市賣卵,除了違法,從操作層面來看,中介宣稱“跟正規醫院有合作,取卵手術不會有任何風險,對身體也沒有任何危害”的話術經不起推敲。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生殖科中醫主任醫師劉穎告訴澎湃新聞,國家法律禁止買賣卵子,對于贈卵技術的實施也有著嚴格的規定。正規醫院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來執行,堅決禁止買賣卵子、代孕這類違法活動。
“黑市賣卵有可能對女性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劉穎解釋,如果取卵技術操作不規范,可能會導致盆腔的感染,影響到自己以后的生育,一旦損傷盆腔臟器,會造成出血;還有促排卵的藥物,有可能造成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造成腹水、胸水,嚴重的還有生命的危險。
“年輕人對這塊的法律意識淡薄,尤其是大學生容易聽信黑市中介說的‘不會有任何風險’的謊話,社會加強宣傳教育很有必要,尤其是在高校內。”劉穎說道。
至于黑市中介談到與正規醫院有合作,劉穎稱,這不太可信。國家法律規定,開展供精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及其衍生技術的醫療機構需要申請牌照,才合法,具備資質。越是正規的醫院,越不會參與違法的買賣。
雖然我國法律明文禁止,但仍有不少家庭為了“要個孩子”鋌而走險。澎湃新聞注意到,多個醫院生殖科醫生的網絡咨詢平臺底下,有不少高齡婦女、失獨媽媽苦苦詢問“我還能要個孩子嗎,我還有希望嗎?”
劉穎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工作了將近20年,遇到很多卵巢功能下降和試管取不到卵的患者,她鼓勵患者使用中醫藥以及針灸調理,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時,她也接觸到很多因不孕不育癥而痛苦的家庭。有些家庭實在沒有生育能力,又不符合福利院收養孩子的條件。“他們感覺自己失去了做父母的權利。”
因此,劉穎認為,國家一方面嚴抓非法代孕賣卵,另一方面也可以考慮實際情況,允許更人性化的舉措,例如合法的卵子捐贈。
很多人會問,如果自己沒有生育能力,是否可以在雙方溝通協調好的情況之下讓熟人捐卵,劉穎稱,這不可以,捐卵必須做到盲捐,也就是捐贈者和受贈者都不知道對方,不然容易造成法律糾紛和倫理問題。
國家衛健委:做好非商業化贈卵可行性分析
國家衛健委官網顯示,“捐贈卵子”以及卵子冷凍技術屬于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范疇。由于贈卵行為存在健康風險,且會帶來一系列社會、法律和倫理問題,我國對于贈卵行為及其條件進行嚴格規范。
2003年,原衛生部出臺《關于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相關規范、技術標準與倫理原則的通知》(衛科教發〔2003〕176號),強調嚴禁供精與供卵商業化,并對接受卵子贈送適應癥、贈卵的基本條件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
2006年,原衛生部印發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驗細則》(衛科教發〔2006〕44號)進一步規定,輔助生殖機構應當嚴格控制贈卵技術的實施,贈卵者僅限于接受人類輔助生殖治療周期中取卵的婦女,為保障贈卵者的切身利益,應當在其每周期取成熟卵子20個以上并在保留15個以上的基礎上進行贈卵,且應當在贈卵者對所贈卵子的用途、自身權利和義務完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進行。
澎湃新聞注意到,2019年9月份,國家衛健委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2288號建議的答復》(以下簡稱為《答復》)中,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及時建立公益性捐卵制度暨人類卵子庫的建議”予以答復。
《答復》稱,近年來,我委委托相關單位圍繞卵子捐贈的必要性、科學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組織醫學、法學、倫理學、社會學專家從技術、管理、風險評估等方面開展研究論證。下一步,我委將秉承有利于贈卵者和受卵者、知情同意、保護后代、社會公益、嚴防商業化等原則,會同有關部門廣泛深入研究論證,密切關注卵子冷凍技術發展,做好非商業化贈卵可行性分析,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工作,審慎推進臨床應用,以適應技術發展和群眾需要。同時,繼續嚴厲打擊買賣卵子等違法行為,維護規范有序的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市場秩序,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殖健康權益。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