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麥積山石窟——麥積山雕塑博物館——仙人崖——天水大劇院;
第二天:南郭寺——玉泉觀——伏羲廟——青鵑山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區——秦州萬達廣場;
第三天:秦州區出發——甘谷大像山——尚都百匯——武山水簾洞——武山溫泉。
【麥積山石窟】位于國家5A級景區麥積山風景區內,距城區約30公里,因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始鑿于十六國后秦,經北魏、西魏不斷開鑿,現存窟龕194個,泥塑、石刻7800多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生動展現了當時的雕塑、繪畫、建筑水平和藝術文化造詣,被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麥積山雕塑博物館】位于麥積山腳下,是國家著名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館內展品包括以麥積山石窟雕塑為模本的藝術品、具有中國傳統雕塑特點的天水歷史文化藝術品,通過1:1比例復原仿制,以其精湛的工藝和精美的彩繪向世人展現了聞名于世的麥積山石窟的特色文化。
【仙人崖景區】位于麥積山景區內,距麥積山15公里。由三崖、五峰、六大寺組成,景區翠峰林立,巖石萬仞,松檜成林,鳥語花香。相傳此處過去常有高人隱居于此修行,故名仙人崖。
【天水大劇院】觀看大型室內情境體驗劇《天水千古秀》,該劇目通過“天水人家”“大地灣文化”為主題的上下兩條通道和“天”“地”“人”為主題的三個區域向觀眾展現了八千年前先祖的超凡智慧(室內劇暫停演出)。
【南郭寺】因坐落于天水城郭之南而得名,是少見的坐南朝北的寺院,始建于北朝時期,歷史悠久,古樹參天,景區內有北流泉、二妙軒碑等,被譽為天水第一名剎。唐代大詩人杜甫于公元759年流寓秦州(今天水)時,寫下一百余首贊美詩。最著名的當屬“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的描繪。
【玉泉觀】位于天水市秦州區北山腳下,因山上有一碧水瑩瑩、清甜透腦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諭梁公弼建寺時吟有“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而得名。占地四萬一千多平方米,廟宇宮觀九十余座,殿閣輝煌,氣象軒昂,迄今已有千年歷史,享有“隴上名觀”的美譽。
【伏羲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位于天水市區西關伏羲路,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間,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廟宇,被譽為“華夏第一廟”。公祭伏羲大典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相繼被有關機構授予“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慶”和“最具國際影響力節慶”活動,天水也被評為“最具魅力節慶城市”,成為甘肅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青鵑山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區】位于秦州區平南鎮孫集村,距天水市區40分鐘車程。景區自然環境優美,地域開闊,主打“絲路天水,漫享青鵑”主題定位,通過醫療保健、體育運動、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娛樂體驗等多方面的產品,構建四季休閑娛樂的度假景區及完善的養生體系,打造隴東南集吃、住、游、購等為一體的國際旅游度假區。
【秦州萬達廣場】通過城市形象、購物空間、服務設施、業態整合、數字化運營等二十余項設計創新,打造國內最前沿、最具時代感的綜合購物廣場,滿足城市社交、文化、娛樂、美食、旅游多重體驗的生活中心,是天水城市文化商業的新名片,新的“網紅時尚打卡地”。
【大像山景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位于甘谷縣城西南2.5公里處秦嶺西端的文旗山上,因山體中部大佛龕中有大佛像而得名。主要包括大像山石窟、大像山文化主題公園以及集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為一體的商業街“尚都百匯”。
【武山水簾洞】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位于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里的鐘樓山峽谷,現存有水簾洞、拉梢寺、千佛洞、顯圣池四個石窟單元。水簾洞石窟群于十六國時期的后秦開龕造像,自古以來就是祈福圣地,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浮雕大佛是北周尉遲迥大將軍為國家和百姓祈福的歷史見證。
【武山溫泉】位于武山縣洛門鎮,集療養、休閑、娛樂為一體。溫泉水質清澈透明,富含放射性氡、碳酸氫鈉和硫化物等38種微量元素,水溫在38度至40度之間,是國內外少有的復合型礦泉。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