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旅游 > 天水文旅 > 正文

甘肅甘谷縣:傳統麻鞋走出新風尚

甘肅甘谷縣:傳統麻鞋走出新風尚

當傳統手工麻鞋遇到時尚設計,會展現怎樣的面貌?在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采用傳統編織技藝、融合絲路文化和當地旅游特色的甘谷麻鞋迸發新活力,讓更多從事這門手工技藝的人獲益。

守護:傳統技藝不能丟

麻鞋是延續千年的手工藝品,集實用與觀賞價值于一體,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長期制作實踐,工藝不斷完善,民國時達到極盛。2017年,甘谷麻鞋入選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以前,由于生活水平低下,人們的衣著往往樸素單調,麻鞋是甘谷大部分人春夏秋三季唯一的選擇。隨著時代發展,款式多樣的鞋子替代了麻鞋,麻鞋也漸漸被人們“冷落”。

2008年,還在上大學的“雅路人”麻鞋品牌創始人之一、甘肅雅路人麻編工藝制品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郭娟,收到愛人牛君俊贈送的一雙甘谷麻鞋,從此與甘谷麻鞋結下不解之緣。上學期間,她在線上開了家麻鞋店,乘著電商發展的東風,將甘谷麻鞋銷售到全國各地。

后來,郭娟和牛君俊回到甘谷,籌資創業。“當時真的太難了。本以為甘谷是麻鞋發源地,會編麻鞋的人很多,產量自然不低,但實際去談的時候,人家哪瞧得上我們兩個小年輕。后來沒辦法,只能求助夫家的親戚,他們有的會勾邊,有的會納底兒,我們就跟著學,比著自己的腳做。”郭娟說。

甘谷麻鞋用純天然麻料、麻布、棉布及相關材料,以傳統手工工藝制作而成。麻鞋有兩種,一種由麻編成,一種由棉線編成。制作麻鞋時,先將大青麻編成辮,然后將麻辮置于平案,盤成麻絲緊密的“千層底”,再用麻繩穿緊左右、固定鞋底,最后用編織鉤針鉤出麻花辮鞋面、鞋耳等,用木楦頭把鞋撐起來,在幫梁、鞋耳、鞋鼻梁貫穿耐力麻繩,一雙麻鞋才算做好。“剛開始學時,摸索做出來一雙得花一個多星期,手指被鉤針扎破,手掌被麻線磨爛,都是家常便飯。”郭娟說。

創新:產品吸引年輕人

2011年,甘肅雅路人麻編工藝制品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成為當時甘谷縣較大且規模化生產麻鞋的企業之一。從此,郭娟和愛人全心全意投入發展壯大甘谷麻鞋的事業。

傳統技藝制作的甘谷麻鞋具有涼爽透氣、防潮防滑、吸汗防腳氣等優點,但陳舊傳統的款式,很難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于是,郭娟絞盡腦汁開發新款,不僅將扎染、隴繡等傳統工藝與麻鞋制作相結合,還積極開發防水的手工麻鞋。在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款式設計研發的同時,她還積極與清華美院等高校對接,聘用設計團隊,結合甘谷乃至甘肅本土文化,創新設計具有文化底蘊和美學顏值的麻鞋新款式。

隨后,“雅路人”防水麻鞋成了熱銷品。當地年輕人也成為麻鞋消費者,一改之前僅有老一輩知麻鞋、穿麻鞋的傳承窘況。“雅路人”麻鞋產品從單一的拖鞋發展到現在,已經生產出160多種產品,年產量15萬雙,年產值達1500多萬元。

為了更好地銷售產品,增加售賣渠道和途徑,2017年至2018年,郭娟在一些景區開了線下實體店。“旅游旺季時,一個門店3個店員都忙不過來,有時一天的營業額就有一兩萬元。”郭娟說。

如今,甘肅雅路人麻編工藝制品發展有限公司已有500多位互聯網銷售人員,6家實體直營店、加盟店,3家網店,18個加工基地(扶貧車間),累計輻射帶動8000多人就業。

增效:陪讀媽媽成巧手

隨著麻鞋事業的發展,“雅路人”麻鞋從西北的小縣城發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郭娟深感欣慰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銷售好、訂單多本是好事,但是工廠卻面臨產能不足的問題,縣里的手藝人能聘的都聘了,還是不夠。”郭娟說。

面對人手不足的問題,郭娟一方面在縣城吸納“陪讀媽媽”,一方面積極培訓農村婦女,讓她們利用閑暇時間做鞋底、鞋幫等,賺取收入。“縣城的陪讀媽媽們抽空做麻鞋,一個月可增加收入1500多元。”郭娟說。

2015年至2020年,郭娟及其公司共培養了4000多名“甘谷縣隴原巧手”。她還受邀在甘南、臨夏、定西、蘭州、天水等地為當地精準扶貧戶做技術培訓,累計培訓婦女8000多名。此外,甘肅雅路人麻編工藝制品發展有限公司已在甘肅省設立18個巾幗扶貧車間,其中,甘谷縣有扶貧車間6個,直接帶動500多名婦女就業。

2016年,甘肅雅路人麻編工藝制品發展有限公司被評為“甘肅省隴原巧手示范基地”。2018年,全國婦聯授予該公司“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2021年,牛君俊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王蘭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