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舉辦防災減災應急科普知識進鄉村宣傳活動
防災求得平安在,減災換得幸福來。為普及科學知識,增強廣大農民的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在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5月11日,秦州區科協聯合娘娘壩鎮科協走進沿川村舉行防災減災應急科普知識宣傳活動,進一步加強公眾的應急避險意識。
在村委會廣場,科普志愿者現場指導,并向群眾普及相關知識,講解防范各類風險等應急科普的重要性和措施。科普志愿者通過懸掛宣傳標語、發放《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手冊》、展示應急科普展板、現場答疑等多種方式向居民普及暴雨洪澇、家庭火災預防自救技能等應急科普知識和信息。
農村是自然災害多發易發區域,也是氣象防災減災救災最薄弱的環節之一,當危險來臨時,若沒有足夠的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很有可能會給農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威脅。開展應急科普進鄉村宣傳活動,面向廣大農村居民傳播科學知識,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服務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增產豐收,是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舉措,是全域推進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實踐。
“幾級及以上地震才能感覺到震動,稱為有感地震?”“在郊外遭遇雷電時躲避到大樹底下對不對?”“一旦出現煤氣中毒癥狀,應該怎么做?”“如遇建筑物倒塌不幸被困廢墟應該怎么做?”接著,科普志愿者和現場群眾進行了精彩的有獎競答互動,為大家在歡聲笑語中普及了更多防災減災知識,深受居民群眾歡迎。
“安全意識,常抓不懈。只有不斷增強防范意識,提升自救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如何識別危險、如何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才能有效地保障我們的生命財產。”區科協副主席鄒云玲說,“普及推廣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提高農村群眾的綜合減災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