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們想要回家過年”
“今天早上8點多,兒子就給我打電話,說是看到通信大數(shù)據(jù)行程卡要下線了。昨天我還看到新聞里專家說,過年可以返鄉(xiāng)回家。”華貿(mào)社區(qū)保安老張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確實想家。”
12月12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通過走訪發(fā)現(xiàn),像老張這樣的外鄉(xiāng)務工人員想要回家過年。“老話說得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12月12日,華貿(mào)社區(qū)保安在小區(qū)門前執(zhí)勤。周學津攝
外賣小哥:想回家看看2歲的外甥
12月12日,王鵬在送外賣。周學津攝
九點一刻,王鵬(化名)已經(jīng)送了8單外賣。“從早上7點半開始跑,最近外賣騎手沒有以前多,我想著趁著快到年底多跑幾單,過年回家給家里人買點好東西。”
河南濮陽的王鵬來北京工作4年,做了1年保安,隨后開始送外賣。“我是從2019年開始就沒回過家。咱也沒文化,出點力氣干活,掙點辛苦錢。”王鵬收拾完外賣箱,喝了一口水。
談及回家最想見到誰,王鵬笑了。“我姐姐的孩子今年剛好兩歲,我還沒抱抱他。”
王鵬打算在年前一星期回家。“有一次送外賣看到人家門前擺了一輛嬰兒車,真好看,我也想給我外甥買一個。”
環(huán)衛(wèi)工人:家人不知道我在做環(huán)衛(wèi)的活兒,打算明年換個工作
12月12日,林強在垃圾分類站工作。周學津攝
“你把車再往前開開,把車兜子調(diào)過來。”林強(化名)朝工友吆喝了一句,聲音洪亮。一聽就是純正的東北漢子。林強今年50歲整,黑龍江迎春人,2020年來的北京。剛開始做保安,后來因為一同前來的老鄉(xiāng)都回家了,就找了一份環(huán)衛(wèi)工人的營生。
“我這都干了一年多了,家里還不知道,你跟老婆孩子實話實說,他們心里不難受啊。前幾年回家很麻煩,我就說回家不方便。不回去又想,今年得回了。”林強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今年過年他打算回家休息一個月。“來年開春,我得換個工作。”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要給林強拍照時,這個東北漢子說:“你要照相就遠點,別把我拍太清。”
送貨大叔:忙到月底,就準備買票回家了
12月12日,趙勇在自己的小車前查看微信。周學津攝
趙勇(化名)給飯店拉貨、幫人搬家已經(jīng)兩年了。和上述幾位不同,趙勇每年都會回家過年。“我們這工作自由度大,來來回回耽誤時間也還好,反正車是自己的。”趙勇說,“之前回家可是麻煩,做核酸、跟家里那邊報備、回去還得居家健康檢測。”
采訪間隙,讓趙勇送貨的商家發(fā)來微信催問何時能送到貨。趙勇清清嗓子說了句:“別著急,下一家就是你們店。”
“這幾天,我看新聞里總說回家過年的事兒,看起來現(xiàn)在回家是方便了。我打算干到12月月底回家了,幫爸媽照料下雜品店。今年不一樣,大家都想回家,說不定還得搶票。”
這個冬天雖然寒冷,但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心底卻有一份溫暖的期待。一個多月后的某一天,當他們長途跋涉,回到故鄉(xiāng),推開家里的房門時,迎面而來的都是熟悉的笑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