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代市長談“乙類乙管”和生產生活
從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作為首都,北京接下來將怎么應對?如何更有針對性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生產生活?總臺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北京市代市長殷勇,來聽聽他是怎么講的。
科學監測預警 防好病毒變異
“乙類乙管”它又不是不管,政府仍然要擔當起疫情防控的相關責任。我們北京的疫情已經過了感染的高峰期,整個人群應該說在免疫能力方面已經構筑起了新的這樣一個能力。下一階段我們就是要科學地構建疫情的監測預警體系,包括一些哨點、醫院發熱門診等,對于新的變異病毒我們加強監測,防止有變異以后可能會沖擊我們目前已經恢復正常的社會生產和生活。
老年人血氧濃度降低 可以到社區醫療機構吸氧
殷勇說,要對社會面進行一定范圍的定期核酸采樣,觀察疫情在社區的傳播方式和渠道,包括監測排污等,尤其是新變異病毒可能帶來的影響。這里主要就是老年人,還有有基礎疾病的這樣一些人,也包括兒童、孕婦,還有殘障人士這樣一些群體,就是讓他們盡可能地降低感染的風險,有一些老年人血氧濃度降低,可以到我們社區的醫療機構去吸吸氧。要繼續推動疫苗接續接種,對于一些有重癥風險的人群,可以及時提前進行一些醫療的干預措施。
要建強基層醫療 讓老百姓更方便
殷勇說,北京市將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包括120的轉運、門急診接待,以及重癥救治等方面的能力建設,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要建立分級分層的醫療體系。這次疫情中,基層醫療發揮了關鍵作用,因為貼近百姓,非常方便。所以要加大向基層配置醫療資源的力度,增強服務保障能力。
要給企業一個休養生息的空間
殷勇說,要構建整個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的服務保障能力,包括快遞、外賣在內的重點行業,要幫助這些企業做好防護,以及人力上的準備。還要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過去三年企業還是很不容易的,承擔了整個防疫的大量社會成本,要給企業一個休養生息的空間,讓企業能夠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在確定今年的經濟增長、稅收指標與企業相關的時候,都會考慮讓企業能夠有進一步的資源、財力等,去恢復和發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