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公布了獲獎名單。
《雪山大地》楊志軍著 作家出版社 2022年12月版
《寶水》喬葉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22年11月版
《本巴》劉亮程著 譯林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千里江山圖》孫甘露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2年4月版
《回響》東西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1年6月版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在得知獲獎作家名單后,第一時間聯系并采訪了以上5位獲獎作家。往下看!
楊志軍
楊志軍,1955年5月出生于青海西寧,祖籍河南孟津,現定居青島。著有長篇小說《環湖崩潰》《海昨天退去》《大悲原》《失去男根的亞當》。
Q.可以談談獲獎感受么?
榮獲茅盾文學獎是每個中國作家的奢望,因為它會衡量一個作家的創作,所能達到的高度和豐富度。創作《雪山大地》,我就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表達出來,想把自己的情感積累,一點一點寫出來;其實沒有想那么多,自己寫得滿意就可以了。《雪山大地》是我的情感,還有我父輩的情感,我們這一代人和父輩們那一代人所付出的一些心血,所以我自己還是比較滿意。
Q.想通過這部作品表達什么?
一部小說,不僅僅是傳達一個觀點或者幾個觀點,它其實是濃縮了作家的全部思考和情感,以及他通過父輩或其他人收集、積累起來的一種對生活的認知。我覺得作品要反映生活,但反映認知更重要,就是作家對生活的認知;認知越豐富,內心越飽滿,作品肯定越飽滿、越豐富,所以表達觀點、表達生活、表達情感都在其中。比如說對草原、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還有對歷史和時代的思考和感情,我覺得要表達和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所以只能用故事來說話,不能只用概念來說話。
Q.您之后有什么寫作計劃?
之后的創作方向依然會聚焦在藏區,還是寫青藏高原當下的現實和歷史,因為這是我的故土。青藏高原是這么廣闊的地方,其實我們寫的東西很少,能反映藏區生活的作品也很少,但這里的生活非常豐富,是難以想象的。所以必須不斷地寫下去,不斷地反映下去,可能才會對自己有所滿足。反正不斷地寫,不斷地攀登,一步一步往上走,一步一步的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就千變萬化,像河流一樣在奔騰,所以不斷深入、不斷捕捉,不斷有新的認知,才可能有新的想法和新的作品。
喬葉
喬葉,1972年10月生,本名李巧艷,北京老舍文學院專業作家,北京作協駐會副主席 。著有長篇小說《認罪書》《拆樓記》《藏珠記》等多部,中短篇小說《最慢的是活著》《打火機》等多部以及散文集《深夜醒來》《走神》等多部。
Q.祝賀獲得茅盾文學獎。請問現在的感受是怎樣的?
很意外,很驚喜,很激動??催@次的提名名單就知道大家多么強,我自己還有各種欠缺和不足。獲獎很意外,需要感謝的人很多,各種感謝。
Q.創作《寶水》與以往的作品相比,困難在哪些方面?
小說從動念到寫成用了七八年的時間。之所以用這么長時間,可能還是因為我太笨,寫一部與當下鄉村密切相關的小說,對我而言非常難。難處很多,難的類型也有多種:動筆前的資料準備和駐村體察,進行中的感性沉浸和理性自審,初稿完成后的大局調整和細部精修,還有在前輩的鄉村敘事傳統中如何確立自己的點等等,這都是難度,且各有各的難度。
Q.當代文學有著非常強大的鄉村敘事傳統。我們也注意到曾經有一段時間,鄉土文學寫作似乎有“衰落”的跡象,近些年又重新煥發出活力涌現出一批優秀作品。從你本人來說,對鄉村書寫有怎樣的一段經歷?
迄今為止,鄉村生活在我的人生比例中所占的時間份額約是三分之一,都濃縮在20歲之前。隨著離老家越來越遠,我對鄉村和鄉土文學的理解也有一個漫長的發酵過程。在河南文學的譜系中,鄉土文學是很強大的傳統力量?;蛟S是有點叛逆,我年輕時特別不喜歡鄉土,寫作時極想逃避鄉土這個概念,總是試圖保持距離,甚至反抗。
這么多年過去,悄然回首就發現自己的小說寫作有了兩個方向的回歸。一是越來越鄉土性。作為一個河南籍作家,近年來雖然已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但地理視野的多維度似乎讓我的鄉土性更鮮明了些。二是越來越女性化。之前我的寫作還不時地有男性敘事角度或中性敘事角度,如今幾乎全是女性角度。
Q.我們知道你在創作這本書的過程中,經過了大量的田野素材的積累,請介紹下這方面的情況。
經過慎重斟酌后,我把主體定位到了南太行山村,并選了兩個村子作為了長期跟蹤的點,深入探訪尋找想要的東西,我稱之為泡村。泡村的同時也跑村。那就是趁著作協組織的采風活動,去看了近20個全國各地的村子。泡村是要看更深的東西,跑村是要看大面兒。其實走馬觀花看的都進不到這個小說里,但我覺得確實也很有必要。因為能夠養一股底氣??吹迷蕉嘣接械讱?。這會讓我踏實,能讓我確認寶水不是一個特殊的個例鄉村,而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上的鄉村。即便和那些發展相對遲滯的諸多鄉村相比,它是一個發展得比較快的新鄉村,這個新鄉村也具有普遍意義。
Q.你是第一位獲得茅盾文學獎的70后女作家。近年來關于女性寫作的討論也很多,請問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現在對女性寫作的關注,確實是越來越多。我也很被厚愛,享受到了很大的被關注的福利,今年4月還得了春風女性獎?!秾毸分袑懥嗽S多女性。在我心里,寶水村和福田莊這些村莊也都是女性的。如水的女性在這個大時代中,她們的光芒照耀的絕不僅僅是自身。也許對很多女作家而言,進行女性化寫作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原點選擇,可對我而言這卻是一種命中注定的返程。
Q.感謝接受采訪,請問有什么寄語可以送給讀者?
好好讀書,好好寫作,好好感受生活。
劉亮程
劉亮程,1962年生,新疆沙灣縣人,現任新疆作協主席,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梁的太陽》,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在新疆》,長篇小說《虛土》《鑿空》《捎話》《本巴》,訪談隨筆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
Q.請問您在得知獲茅盾文學獎后有怎樣的感受呢?
沒什么感受,感謝吧。感謝茅盾文學獎,感謝新疆這塊土地,感謝這塊土地上豐富絢爛的多民族生活對我的滋養,并且要感謝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我的《本巴》小說是以《江格爾》史詩為背景去書寫的。《江格爾》史詩給過我智慧和力量。
Q.您為什么會想到以《江格爾》民族史詩作為《本巴》的背景呢?
我在新疆生活,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聚集地區,我很容易和這些同屬于中華優秀文化的各民族的優秀的文化藝術相遇。其實這么多年我就是在這種生活中長大的,也是從20多年前就開始讀《江格爾》史詩。當時讀它并沒想到以后會寫一部跟史詩相關的小說,但是多少年以后,一部叫《本巴》的小說,就在心靈中發芽生長起來。這看似是偶然,其實也是一種必然。當一種生活滋養過你,不管隔多長時間,你也會反過來用另外的方式去回饋它。
Q.近年來民族寫作廣泛受到關注,您對此有怎樣的看法呢?
我在新疆也非常關注其他民族作家的文學作品,比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還有其他民族的文學作品。因為我生活在新疆,我知道這塊土地上的生活不僅僅是被漢語書寫,也被其他各種語言文字在書寫。我對這樣的書寫充滿了好奇。
Q.您近期的寫作計劃和閱讀是怎樣的呢?
我一直在寫作,寫作是我的生活,我住在鄉下,每天除了種菜就是寫作。我一旦開始寫作就基本上不讀書了。因為我是作家,我的主要工作是寫作,不是讀書。
孫甘露
孫甘露,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作協副主席、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院長、上海文史館館員。著有長篇小說《千里江山圖》《呼吸》、中短篇小說集《時間玩偶》、隨筆集《我又聽到了郊區的聲音》《時光硬幣的兩面》、訪談錄《被折疊的時間》等。
Q.您獲得茅盾文學獎后有怎樣的感受?
感謝評委的肯定和鼓勵。能和這么多優秀作品一同參評,已經是莫大的榮幸?!肚Ю锝綀D》的故事發生在90年前1933年的上海,那一年茅盾先生在上海出版了他的長篇小說《子夜》,允許我借此向這位前輩作家表示敬意吧。上海是一座偉大的城市,我們有幸在這里生活、工作,本身就是一種犒賞了。
Q.這樣一部備受讀者期待多年的作品,在中間漫長的時間里,創作思路和寫法上有怎樣的思考微調?
因為在機關上班,日常工作比較多,占去了大量的時間。我是一個不太有計劃性的一個人,但是在心里的某個地方可能一直惦記著這個事,一直在閱讀、做筆記、看材料學習。這個過程是一直都在的。所以(這么長時間出版)并非是一個刻意的選擇。我覺得是一個挺自然的過程。
Q.今年的上海書展即將開幕,我們知道你對上海書展和上海國際文學周,有過非常多的精力投注。你如何看待這樣一個文學的文化的盛大的聚會,感覺它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上海書展國際文學周,還有它的延伸活動思南讀書會,也是在落實推廣全民閱讀的精神。做到今年已經第十屆了,上海國際文學周跨了13年(中間因疫情有過暫停)。實際上是我們的日常工作。
之所以創設上海國際文學周,因為當初上海書展有這種愿望,想給中外作家、讀者、出版人、媒體,建立一個交流平臺,當然主要是提供給讀者的。因為像上海、北京,每年來來往往的作家、研究者、學者、譯者、出版人,很多很多。但是以前他們通常是在一些專業機構,在院校,或者朋友私人間的交流比較多,小范圍的交流,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實際上和他們的寫作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但又不像研究專著那么學術化。我想這對普通讀者了解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翻譯工作,都是很好的一個補充。
我們在思考的是怎樣把這些資源匯聚起來,開放給社會,開放給普通的讀者。這也是上海國際文學周創設的初衷之一。我們由己推人,在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包括現在的讀者,實際上都需要這樣一個平臺。作家、學者和出版社,其實也需要這樣一個平臺,可以達到中外相互之間的交流,還可以直接面對讀者?,F在我們看到它已經蔚然成風了,變成一個公共文化空間的讀書會、學術活動,非常日常的一個形態。我覺得這是可喜可賀的一個現象,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值得做,值得為之花時間。
東西
東西,本名田代琳,漢族,1966年4月生,籍貫廣西天峨,廣西民族大學碩士生導師,文學創作一級職稱,二級教授。主要作品有《后悔錄》《耳光響亮》《沒有語言的生活》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
Q.可以談談獲獎感受么?
感謝評委對我的支持。廣西是一個邊疆少數民族省份,能獲茅獎實在不容易。作為寫作者,我們都希望能去沖刺這個獎項。在獲獎作家中,我很高興我是以新生代作家的面貌獲獎。文學從先鋒小說到新生代小說,到70后、80后、90后、00后的寫作,都有一個代際的傳遞。我想,《回響》是繼畢飛宇、李洱之后新生代作家所獲的榮譽。這個獎項也會鞭策我,將來要好好地寫作。
Q.冉咚咚和以往人們印象中固有的警察形象有很大不同,她更關注情緒、道德。
在寫作上,這是一個比較創新的角色。以前,我們在寫警察時,大部分是寫外部的困難,比如說案件撲朔迷離,現實變化詭異。而冉咚咚是在克服自身的困難,她除了克服案件的困難、情感的干擾之外,還要克服自己輕度的焦慮癥??朔陨淼睦щy特別難,我想這種難度越大,形象就越能立起來。我加強了心理描寫。一個人的內心是很寬闊的,警察也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有七情六欲。
Q.冉咚咚太誠實了。她沒法告訴受害者父母真相,一邊點頭,一邊又責備自己不該點頭。
在寫作上,我只是把她的心理一覽無余地展示出來,這是一種向內的寫作方式。她在心里責備自己,但她并沒有說出來。她的心理活動,對方也看不到。她的直覺,她的敏感,決定了她是一個優秀警察。
Q.請您談談文學作品與影視劇之間的聯動。
今年7月,中國作家協會重啟“遷徙計劃”,希望有更多文學作品能被改編成影視劇。作協很重視編劇,邀請編劇回作協看看,邀請編劇加入作協,他們也是作家群體中的一部分。小說改影視劇實際上是文學的“破圈”,讓更多人知道文學作品。這是一個好事情。我們不能自娛自樂,自己寫,自己看。影視化對文學是有幫助的,能擴大影響。
Q.《回響》寫了兇殺案,也寫到了冉咚咚在家庭中的懷疑與掙扎。
它不是嚴格的懸疑,是社會派的懸疑,寫了現實的社會生活,其中家庭的比例和破案的比例是1:1——我們要讓主人公食人間煙火。我就怕作品里把一個人物的工作塑造得很豐滿——一旦把人物的生活抽空了,他就不接地氣了。冉咚咚也是一個平凡人,也有自己的生活,也要帶孩子,也要陪丈夫,也有情感困擾。我想把一個人物的多方面都塑造出來。
Q.您最近有什么寫作計劃?
手頭正在寫一個短篇,寫完以后準備構思下一個長篇。
Q.最近在讀什么書?
最近在重讀2本書,一本是巴爾扎克的《高老頭》,另一本是潘家恩的《回嵌鄉土——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鄉村建設》。
Q.為什么要重讀?
今年7月中旬,我去法國艾克斯參加一個經濟論壇,現場跟經濟學家對話。我的長篇小說《篡改的命》也在法國出版發行,出版方請我去簽售。我為什么重讀《高老頭》,因為我覺得西方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和《篡改的命》里汪長尺對孩子的情感有相似性,也是溺愛,過分的寵愛。在這一點上,東西方都是有的。這種變形的愛就造成了一種悲劇。重讀《回嵌鄉土》是因為我是一個來自鄉村的作家,我想看看振興鄉村的實踐者是怎樣解讀鄉土的。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