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讀者喜愛的中華書局上海聚珍十佳圖書”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關注,經過專家評審和讀者投票,最終誕生2023年度讀者喜愛的十佳圖書:
劉勛著《〈左傳〉全文通識讀本》
張國剛著《〈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增訂本)》
韓天衡著《印篆里的中國》
顧農著《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
王水照著《蘇東坡和他的世界》
陳引馳主編“中華經典通識”(第二輯)
樊樹志著《江南市鎮的早期城市化》
韓昇著《曹操:沖出危局的清醒者》
陳引馳著《莊子百句》
王宏超著《人間小蟲:虱子、蚊子與螢火蟲》
《〈左傳〉全文通識讀本》著 者:劉勛出版時間:2023年7月 定價:398.00
作者簡介
劉勛,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上海科技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教學助理教授,上海國學新知傳統文化學習中心創始理事。2009年回國后長期從事《左傳》研究和普及工作,編著有《春秋左傳精讀》,著有《稱霸:春秋國際新秩序的建立》《救世:子產的為政之道》《春秋十日談》。
編輯推薦
1.全文本解讀。《左傳》是先秦時代的歷史著作,內容豐富、規模宏大,是了解先秦史的必讀書,開傳統史學之先河,被譽為“史之極也”。本書對《左傳》進行了全文本的解讀,采用《春秋》《左傳》按事件匹配的全新結構,對正文進行精細分段、標記,并將人名、地名索引散入相應正文中以方便查找。作者在編寫注解時特別注意“屬辭比事”,展現《左傳》文本內部互相關聯、互相印證、互相烘托的網絡結構,并且撰寫了大量短文及長篇專文來深入解析《左傳》文本中的疑難問題,幫助讀者向融貫《左傳》文本的境界攀登。
2.通觀春秋時代。春秋時代是中華文明發生軸心突破的時代,也是中華文明核心經典開始形成的時代。作者專門設立《知識準備》模塊來介紹正確理解春秋時代所必需的重要文化常識,并且在注解中為讀者提供涵蓋傳世文獻、出土文獻、歷史地理、族姓稱謂、禮制官制、出土器物、文字演變等眾多領域的拓展閱讀材料。
3.以讀者為本。本書針對閱讀《左傳》普遍遇到的困難,借鑒國外優秀經典讀本的成功經驗,在原文整理、索引構建、注解編寫、示意圖參照等多方面想方設法降低“偽難度”,為讀者研讀《左傳》提供全方位的、實用的支持。書后附有二維碼,讀者可掃碼加入作者擔任群主的微信社群。此外,作者還將以本書作為參考教材,開啟新一輪領讀《左傳》的線上讀書會。
4.知識趣味性強。本書廣泛吸收了史學、考古學、地理學、古文字學,乃至生物學等學科的新成果和新知識,將其融貫在對《左傳》的解讀中。正文中配有150余張古遺址圖、出土器物圖,參考資料中還附有近70張彩色地理示意圖,為讀者營造“左圖右史”的閱讀氛圍。
內容簡介
春秋是中華文明發生軸心突破的時代,也是中華文明核心經典開始形成的時代。本書是先秦史學巨著《左傳》的簡體橫排全文讀本,從器物、禮制、官制、地理、文字等多方面展示春秋時代的全景。作者以中華書局版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為藍本,在體例上有所創新,傾力十余年,最終整理成書。本書借鑒西方學者研治古典學的思路,采用《春秋》《左傳》按事件匹配的全新結構,對正文進行精細分段、標記,并將人名、地名索引散入相應的正文中以方便查找。
本書注重展現《左傳》文本內部互相關聯、互相印證、互相烘托的網絡結構,附有大量短文及長篇專文來深入解析文本中的疑難問題。本書注解清切簡明,立足于讀者需求,在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的基礎上進行全面修訂、擴充,融入近年來史學、考古學、地理學、古文字學乃至植物學的大量新成果。正文中配有150余張古遺址圖、出土器物圖,展現春秋時代的真實面貌。參考資料編錄大量傳世及新出土文獻相關篇章,還配有近70張彩色地理示意圖,幫助讀者更直觀地了解春秋時代的政局。
《〈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增訂本)》著 者:張國剛 出版時間:2023年9月定價:78元
作者簡介
張國剛,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為聯邦德國洪堡學者。2014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主要致力于中國古代史、隋唐史、中西文化關系史的研究。所著《〈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入選“2016中國好書”。
主要著述包括《〈資治通鑒〉通識》《〈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中西文化關系史》《唐代藩鎮研究》《佛學與隋唐社會》《唐代家庭與社會》《明清傳教士與歐洲漢學》《資治通鑒啟示錄》等。
編輯推薦
1.當代經典的升級之作。
1)張國剛教授著《〈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自2016年出版后暢銷不衰,先后入選“2016中國好書”,榮獲“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提名獎”“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獎項,銷售二十余萬冊,成為讀者接近、了解《資治通鑒》的優秀入門書。
2)有感于讀者的厚愛,張國剛教授“升級”原作,將原書從二十講擴大為二十三講,從而精當涵蓋了《資治通鑒》的全歷史,令讀者一本書全面了解《資治通鑒》及其歷史智慧。
2. 當代大家講讀歷史名著。
1)張國剛教授潛心研究《資治通鑒》四十余年,以學者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反思力來探討《資治通鑒》留給后人的歷史智慧。
2)從原典出發,以學者的史學功力解讀傳統經典,以士人的經世情懷闡發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3. 大家講史新高度:中西文化比較的宏大視野 + 貫通古今的宏闊思維。
1)張國剛教授是著名的中古史研究專家,也是國內中西文化關系研究的先驅大家。中西會通的學術大視野下談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新意迭出,耳目一新。
2)精心選取23個影響中國歷史發展的關鍵點,從三家分晉到五代十國終結,通貫《資治通鑒》涵蓋的1362年中國歷史,聯動古今。
4. 面向大眾的通俗講法,把浩繁的古典原著濃縮為大眾樂讀的智慧精華。
1)以講故事的形式,用通暢淺近的語言,向大眾講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有學者的高度、思想的力度、面向的廣度。
2)文本貼近《資治通鑒》原典、解讀貼近日常生活的大眾歷史讀本。
3)一本書讀懂《資治通鑒》的同時,也明白了為什么毛澤東會讀十七遍《資治通鑒》,為什么曾國藩會認為《資治通鑒》是一本最好的經世治國之作,為什么歷代大學者會認為《資治通鑒》是“必不可無之書”。
內容簡介
《資治通鑒》是了解中國歷史和歷史智慧的重要經典,是歷來帝王將相、大臣學者治國、為學的必讀經典。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國剛潛心研讀《資治通鑒》數十載,以縱橫東西文化的視野廣度、貫通古今歷史的思維深度,精心選取《資治通鑒》中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二十三個關鍵點,以現世眼光審視傳統文化精髓,追尋政治得失、王朝興衰之跡,探究修身齊家、經世治國之道。《〈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從《資治通鑒》文本出發,觀照影響家國大政之關鍵節點,言簡意賅地講述由三家分晉至五代十國終結的中國歷史,書中不乏忠于原典的歷史場景再現、人物言行鉤沉,更有張國剛教授獨到深刻而妙趣橫生的分析講論,令一部體量浩繁的古典巨著一變而為精簡通達的大眾歷史讀本,堪稱當代大家解讀歷史名著的經典之作。
《印篆里的中國》著 者:韓天衡 出版時間:2023年6月定 價:158.00元
作者簡介
韓天衡,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蘇蘇州,號豆廬、近墨者、味閑。擅書法、國畫、篆刻、美術理論及書畫印鑒賞。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上海中國畫院藝術顧問(原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協會會長、吳昌碩紀念館館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特聘教授等。
曾入選“2009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并在香港“書譜社三十五周年署名問卷調查”中被公舉為“最受尊敬的篆刻家”及“三十五年來最杰出的篆刻家”;2014年榮獲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榜首);2016年被評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海上書法”代表性傳承人;2019年榮獲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杰出貢獻獎、中國書法風云榜年度“杰出老書法家”稱號。出版有《中國印學年表》、《韓天衡篆刻精選》、《歷代印學論文選》、《天衡印話》、《中國篆刻大辭典》(主編)、《篆刻三百品》等著作一百五十余種。
編輯推薦
1.當代名家名著。韓天衡先生是當代書、畫、印三絕的藝術大家,其在篆刻藝術上取得的成就更是舉世矚目。本書是其從藝近八十年間對中國印篆歷史文化、印篆藝術發展及印人印事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并將其治印心得與經驗娓娓道來,不僅是論藝,更是傳道與解惑。
2.一本書品賞中國三千年印篆文化史。從先秦兩漢到明清近代,中國印篆史上緣何出現兩座高峰?印篆的發展與書畫藝術有什么必然的聯系?古今三十多位可圈可點的印人與中華文化發展又有哪些關系?韓天衡先生在文史研究基礎上以小印章構建大文化,帶領我們一本書讀懂三千年的印篆之美。
3.可閱讀可典藏。本書收錄從商周、秦漢到明清、近代的四百余方珍貴印章,講印人印事,品印篆技法,且賞且分析,融知識性與藝術性于一書。為了讓讀者全面了解印篆之美,將印面、釋文、邊款等多維度圖像信息四色全彩呈現,給讀者一場中國篆刻藝術的文化盛宴!
內容簡介
印章是成熟最早的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精華的物質載體之一。從先秦迄今的3000年中,印章和篆刻藝術發展經歷了哪兩座高峰?明清以來的篆刻藝術大放異彩,出現了哪些篆刻大家,他們為印篆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從事篆刻藝術有哪些需要磨練的技藝和修養?前輩印人有哪些治印經驗和關于印章的掌故?名篆刻家、書畫家韓天衡先生新作《印篆里的中國》分印篆源流、行知合一、印人印事三個板塊,呈現韓先生在中國印篆研究上取得的非凡成就。隨文配有400余方古代珍貴印人印作、豆廬藏印及豆廬所治印等,以及印譜書影、印材等圖片共600余幅,書后附錄更有歷代印章實物、豆廬印選等集中呈現,全面展示中國篆刻藝術之美。
《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著 者:顧農 出版時間:2023年7月定價:78.00元
作者簡介
顧農,1944年生,江蘇泰州人。196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后為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一度兼任中文系主任,現已退休。多年來,主要致力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史及魯迅研究,著述頗多,出版有《魏晉文章新探》(1999)、《建安文學史》(2000)、《聽簫樓五記》(2004)、《千家詩注評》(2006)、《文選論叢》(2007)、《四望亭文史隨筆》(2012)、《從孔融到陶淵明——漢末三國兩晉文學史論衡》(2013)、《與魯迅有關》(2014)、《談非常談》(2016)、《詩人魯迅》(2020)、《己亥隨筆》(2021)、《中國中古文學史》(2022)等。
編輯推薦
1.被捧上神壇的陶淵明其實并不神。書名“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精確傳達了本書的主旨,讓被神話的陶淵明重新回到人間。晉宋以來,人們普遍看好陶淵明,認為其詩文是超一流的,人也代表著理想人格,政治上忠于東晉、恥事劉宋,進而被塑造為“政治原則正確,道德情操高尚”的“標兵”。這種“忠憤說”讓陶淵明成了近乎神壇上的人物。作者從陶淵明的家世、人生、思想、詩文、反復出仕歸隱的經歷等方面逐一分析駁斥,力圖還原一個與舊說不同、切近歷史真實的陶淵明。
2.生活在人間的真實的陶淵明。陶淵明祖上家世顯赫,但至父輩家道中落,經濟不寬裕,生活并非詩酒花茶圍繞的輕松,而是十分清苦。他出仕為官的主要目的在于經濟利益而并不包含多少高遠的政治宏圖,其經歷也是很有特點的,頻繁地辭職、找工作,往返于體制內外,反復出仕,反復歸隱。最終選擇世俗化隱居方式,在平淡無奇、人人可學的日常生活中安頓自己的精神家園,而非傳統隱士那樣離群索居。陶淵明作為父親很通達,雖然望子成龍,甚至編寫家庭教材,但看到兒子們不肯好好讀書,亦不勉強。陶淵明性嗜酒,愛讀書,喜游覽,好交友……這些經歷都成為他詩文創作的素材,故而他的詩作中飽含著從切身生活中獲得的哲理,既真且誠,讀來有著強烈的共鳴感。
3. 在詩文中讀懂陶淵明。論數量,陶淵明的詩文并不算多,但質量極高,影響極大。作者除了將陶淵明的經典詩文恰到好處地貫穿于整本書的論述中外,還專辟一章詩文選析,帶領讀者去認識詩文背后的陶淵明,從而讀懂陶淵明。閱讀陶淵明,就像是在閱讀自己。借酒消愁,不得不接受現實,“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光陰不再,應及時努力,“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4.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妙趣橫生,更有思考點。作者是魏晉文學史研究大家,相關著述頗豐,對魯迅亦有深刻而獨到的研究,魏晉自由的風度和魯迅的犀利文筆在作者的文字中都有著深深的痕跡,滲透骨髓而又舉重若輕的幽默感,思想自由但止于當止、關照當下的精彩點評,背后引發的是今人強烈的共鳴和深長的思考。
5.精致典雅的裝幀設計。主書名設計醒目,副書名采用燙金工藝。封面選用明仇英的《桃花源圖》,意在向讀者傳達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桃花源。書前配有多幅彩插,供讀者領略宋元至明清以來名家畫筆下的陶淵明的風采。
內容簡介
陶淵明歸隱之前曾斷斷續續地當了多年小官,歸隱之后也只是一位地方名流、社會賢達,文壇上并沒有太高的地位,他的詩風不符合當時的主流、時尚。但是后來地位越來越高,從“隱逸詩人之宗”一變而為東晉之忠臣和遺民,一位傳統政治道德的標兵。本書在兩卷十二章的篇幅里,以詩文補史,講述陶淵明反復出仕、反復歸隱的人生軌跡,分析其思想的龐雜性、委運任化的人生哲學,以期還原出“一個和舊說不同的人物”,一個生活在人間的切近歷史真實的陶淵明。只有把陶淵明請下神壇,而我們自己則站起來平視這位大詩人,才能看清他的優異之處,才能真正讀得懂他——熱愛生活,視死如歸。
《蘇東坡和他的世界》著 者:王水照 出版時間:2023年8月 定 價:98.00元
作者簡介
王水照,1934年生,浙江余姚人。文學史家,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1960年畢業后進入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978年春,調入復旦大學中文系任教。兼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會長、名譽會長等。2012年獲上海市學術貢獻獎。著有《蘇軾選集》《蘇軾研究》《宋代文學通論》《錢鍾書的學術人生》《北宋三大文人集團》《王水照文集》等,編有《歷代文話》《王安石全集》《司馬光全集》等。
編輯推薦
1.大家小書。王水照先生是當今宋代文學研究的奠基人和拓荒人之一,更是蘇軾研究方面的名家。其編注的《蘇軾選集》被譽為“古代作家選本中少見的杰構”,錢鍾書先生亦高度贊揚,謂之“卓然優入著作之林,成一家之學”。本書融合王水照蘇軾研究的精華,凝結十個對認識和了解蘇東坡較為重要的論題,既具有權威性,同時書中的文字樸實平和,視角面向大眾,適合普通讀者深度閱讀。
2.永遠的蘇東坡。全書內容不僅有王水照先生通俗化的學術研究成果,更有其靈思泉涌時撰寫的隨筆短文,立體呈現了多維度的蘇東坡——從人生經歷、思想情感、藝術風格的思考,到東坡詩、詞、文等文學創作的闡釋——閱讀此書后,至少不再把“一蓑煙雨”當成“穿了件蓑衣在雨中行走”,也不會認為月亮“徘徊于斗牛之間”是當年蘇軾看到的實景,而是真正感受到來自東坡豐厚曠達的人格魅力,體會到什么是 “永遠的蘇東坡”。
3.從文學到藝術。圖書全彩印刷,裸脊鎖線設計,書中高清呈現東坡主題的文物上百張,既可展閱蘇東坡書法與繪畫之美,亦可重溫與他同時期重要人物手跡,宋代繪畫、瓷器等珍品。全書從文學到藝術,使人在暢游“蘇海”的同時,獲得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與啟發。其中,更有后世由蘇軾及其作品引出的各類創作,也凸顯了蘇東坡作為閱讀對象,常讀常新、充滿尋繹不盡的魅力。
內容簡介
被稱為“千古一文人”的蘇東坡是一位個性鮮明獨特而又難于言說的人物,給中國文化史留下了豐富復雜而世所罕見的文化遺產。在眾多軼事和傳說背后,真實的蘇東坡到底是怎樣的?著名的宋代文學研究學者、復旦大學資深教授王水照先生以畢生研究蘇東坡的豐厚學識和獨到心得,面向大眾,從綜論十題、蘇海拾貝、東坡詩詞講解、蘇文簡釋四個部分全景解讀蘇東坡其人、其文、其思想,配以百余幅展示蘇東坡思想文化世界的歷史畫作,才思和藝術并有,學術和可讀兼具。
《〈周易〉通識》著 者:王振復 出版時間:2023年7月 定 價:56.00元
作者簡介
王振復,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易學、中國建筑文化、佛教美學和中國美學史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迄今在海內外出版專著40余種,多部著作獲選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以及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等。著有《巫術:〈周易〉的文化智慧》(1990,1999)、《周易的美學智慧》(1991)、《中國文化“原典”——〈周易〉》(1997)、《中國建筑藝術論》(2001)、《中國美學的文脈歷程》(2002)、《中國美學范疇史》(主編兼第一卷第一作者,2006)、《大易之美——周易的美學智慧》(2006,2013韓文版)、《周易精讀》(2008,2016)、《周知萬物的智慧——〈周易〉文化百問》(2011,2012)、《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美學史》(2018)、《中國巫文化人類學》(2020)、《中國巫性美學》(2021)、《建筑中國:半片磚瓦到十里樓臺》(2021)等。
編輯推薦
1.關于《周易》的“大家小書”。王振復教授研習《周易》近四十年,開國內以文化人類學方法研究《周易》之先河,出版易學著作多種,并致力于易學的普及工作。本書凝聚了作者《周易》研究的精華,雖是“小書”,卻處處體現了作者的“大家”風范和深厚的學術功力。
2.化繁為簡,析難為易。了解學習傳統文化必知《周易》,但其繁難程度令許多人望而卻步,不得門徑。作者針對《周易》閱讀和學習中的熱點與難點,對諸如八卦、六十四卦及其中的變化規律、每一卦的卜辭和爻辭暗含的意思、用《周易》怎么算卦及是否靈驗、河圖洛書暗含了什么密碼等問題,化繁為簡,析難為易,用明晰扼要的語言點出《周易》關鍵所在,為讀者打開學習《周易》的方便法門。
3.圖文互見,全面了解《周易》。全書配有近四十幅精美插圖,囊括《周易》符號、圖式及相關文獻、文物、遺址、考古現場圖片,全彩精印,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文字內容,更直觀地學習卦爻、太極、河圖、洛書、方位圖等。除閱讀圖書外,讀者還可以掃描封底二維碼,觀看作者的細致講解。
4.《周易》階梯式閱讀第一步。本書可與作者詳解《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爻的《周易精講》合觀,《通識》引導讀者“登堂入室”,《精講》帶領讀者暢游《周易》宇宙,一窺其中奧妙。
內容簡介
《周易》被稱為“第一國學”“古代東方奇書”,人人想知卻又人人難知。易學名家王振復教授的《〈周易〉通識》,既介紹閱讀《周易》須知的基本常識,又詳細解析與《周易》有關的各種符號、圖式及相應文辭,還原古老的占筮流程,并進一步梳理《周易》三千年的歷史,旁及其世界影響,正本清源,為讀者打開通向《周易》世界的門戶,構建《周易》學習的基本知識框架,是理想的學《易》入門讀物。
《〈本草綱目〉通識》著 者:王家葵 出版時間:2023年7月 定 價:56.00元
作者簡介
王家葵,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出版本草歷史、道教文獻、書法研究著作多種。
代表作有《神農本草經研究》《本草綱目圖考》《本草文獻十八講》《本草博物志》;《陶弘景叢考》《登真隱訣輯校》《真靈位業圖校理》《養性延命錄校注》《周氏冥通記校釋》;《近代印壇點將錄》《近代書林品藻錄》《玉吅讀碑》《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鑒》《瘞鶴銘新考》《玉吅齋石墨談屑》等。
編輯推薦
1.跟著“大家”一本書讀懂《本草綱目》。著名學者、成都中醫藥大學王家葵教授深入本草研究三十余年,為大眾讀者導讀《本草綱目》。全彩圖文書,再現中國古代本草的圖像傳播。隨文配有高品質藥圖、書影及出土文物、傳世繪畫、碑帖拓片等200余幅,讓你按圖索驥,一本書讀懂《本草綱目》。
2.以博物學視角詮釋中國本草。本書不僅是中醫藥學愛好者的必讀之書,也不失為博物學愛好者的上佳讀物。作為達爾文盛贊的“16世紀的中國百科全書”,《本草綱目》這部杰出的中醫藥學著作蘊含著豐富的傳統博物學知識。王家葵教授從現代藥物學及博物學的視角出發,對中國本草進行了客觀、全面的分析,教人“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之余,也為愛好者提供了研究《本草綱目》的路徑。
3.《本草綱目》中的“冷知識”也是“熱話題”。作者不僅熟諳本草文獻,更結合古代詩歌、小說及現實生活,將看似枯燥的本草文獻講得妙趣橫生:歷史上的李時珍究竟長什么樣?他為何請王世貞為《本草綱目》作序?佛經中經常提到的曼陀羅是什么?人們口口相傳的飲食禁忌是否可信?《本草綱目》這本偉大著作居然也有短板?且聽王家葵教授一一解答。更可掃描封底二維碼,聽王家葵教授面對面講解《本草綱目》。
內容簡介
《本草綱目》是我國著名的醫藥學著作,亦被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稱為“16世紀的中國百科全書”。然而,普通讀者往往望而生畏,想讀亦難尋入門之徑;即使是文科學者,對醫藥文獻,尤其是隱藏在其中的本草文獻也同樣感到陌生。該如何閱讀這部皇皇巨著,《〈本草綱目〉通識》提供了一種路徑。本書從李時珍紀念郵票談起,介紹了中國本草源流及各時期的代表著作,又從醫藥學、博物學視角,詳細剖析《本草綱目》的體例架構與版本沿革。行文中不僅多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藥用知識、經驗,還涉及《本草綱目》中有趣的“冷知識”,如食物相克中蜂蜜反蔥的例子、同名異物中此鯊魚“非海中沙魚”的例子等,令讀者在興味盎然中了解《本草綱目》的真面目。
《〈世說新語〉通識》著 者:劉強 出版時間:2023年7月 定 價:56.00元
作者簡介
劉強,同濟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詩學研究集刊《原詩》主編,貴陽孔學堂學術委員會委員,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嘉賓。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先秦諸子經典、儒學與古典詩學、文言筆記小說等。
著有《世說新語會評》《竹林七賢》《魏晉風流》《世說學引論》《論語新識》《世說三昧》《〈世說新語〉研究史論》《世說新語資料匯編》《四書通講》《世說新語新評》等;主編《中華少兒詩教親子讀本》十一卷、《原詩》四輯、《世說新語鑒賞辭典》等。
編輯推薦
1.《世說新語》研究“大咖”的“大家小書”。同濟大學《世說新語》研究專家劉強教授研究《世說新語》近二十年,出版的相關著作涉及《世說新語》的各個方面:既有綜述,也有資料匯編;既有研究史論,也有評論集成;既有文本解析,也有辭典纂輯。本書是作者關于《世說新語》的第一部通識著作,凝聚了作者的研究精華。
2.“百家講壇”主講嘉賓的經典普及新成果。作者一直致力于經典著作的普及工作,特別是儒家經典和《世說新語》,并曾于央視“百家講壇”主講“竹林七賢”,其行文無半點“學究氣”,明白如話,曉暢淋漓,實現真“悅讀”。
3.由書而人,知人論世。《世說新語》的魅力在于魏晉風度和名士風流,又不只風流。這本《通識》,通過對《世說新語》一書的細致爬梳,不僅聚焦于書里所寫的名士——一個個鮮活的人,更推而論及由這些人所構成的魏晉社會和文化的鮮明特質,搭建真正讀通《世說新語》的知識骨架。
4.文字之外,畫像上的名士風流。全書配有四十余幅圖片,全彩精印,除了《世說新語》珍稀版本書影外,更多的是古代著名畫家筆下、畫像磚里的魏晉名士形象和場景再現。關于魏晉名士清談的標志性道具麈尾,也以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維摩詰經變像》予以呈現。這些圖片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文字內容,重構文學空間和歷史場景。除閱讀圖書外,讀者還可以掃描封底二維碼,觀看作者的細致講解。
內容簡介
《世說新語》中的魏晉風度和名士風流常常令后人神往不已,人們也常常津津樂道于名士們的故事。這本關于《世說新語》的“通識”,不止講這些趣味盎然流傳千載的故事,更通過對《世說新語》一書來龍去脈的爬梳,講作者編纂故事和設置門類的巧思;不止講魏晉風度,更進一步揭示《世說新語》所隱含的魏晉時代精神和重大議題;不止講名士風流,更描繪了一幅魏晉名士的全景圖卷。從而引領讀者真正進入《世說新語》的世界,構建閱讀《世說新語》的知識骨架,親身融入鮮活的魏晉文化,捕捉名士們早已逝去的流風遺韻。
《〈三國演義〉通識》著 者:許蔚 出版時間:2023年7月 定 價:49.00元
作者簡介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道教文學與文獻學、宋明道教史、明代思想史、中國古代小說研究。
著有《斷裂與建構:凈明道的歷史與文獻》《道教文學、文獻與儀式:許蔚自選集》《豫章羅念庵、鄧定宇二先生學行輯述》《再造傳統:凈明科儀的文獻研究》等;校注《凈明忠孝全書》等。
編輯推薦
1.打開《三國演義》的別樣方式。本書既講《三國演義》小說本身——它的布局、不同作者和修訂評點者的思想傾向、人物刻畫與戰爭描摹,更講閱讀這部小說所必須知道的基本常識——它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樣流變的,與正史有哪些不同,又是如何影響后世和海外的。讓你讀完恍然大悟:原來《三國演義》應該這樣讀!
2.了解“熟悉的陌生人”。似乎人人熟知的《三國演義》里其實藏了很多問題:我們讀到的《三國演義》,很可能姓毛而不姓羅?關羽關二爺的故事,還有哪些隱含腳本?呂布真的是一個“直心好人”嗎?貂蟬其實有著多重面向?為什么兩軍交戰,只有將與將的對戰,其他人只是“吃瓜群眾”?火攻為何在諸多戰法中如此搶眼?……讀過這本《通識》就會了然:原來你是這樣的《三國演義》!
3.圖文并茂,全方位走進《三國演義》。全書配有近五十幅圖片,全彩精印,除了《三國演義》多種版本連環畫、人物繡像外,更選入元刻本《三國志平話》、俄羅斯藏黑水城出土金刻“義勇武安王”(關羽)像、明代周曰校本版畫等多幅稀見圖片,全景呈現《三國演義》的豐富樣貌。除閱讀圖書外,讀者還可以掃描封底二維碼,觀看作者的細致講解。
內容簡介
讀《三國》,就要讀個明白。本書是對中國古典小說代表作《三國演義》各種問題的系統梳理和廓清。除了婦孺皆知的三國故事和其中的著名人物,本書還對這部小說層累的形成歷史、莫衷一是的作者紛爭、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錯綜復雜的演變史、小說描寫與真實歷史的關系,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小說旨趣、人物塑造、戰役刻畫等問題,作了抽絲剝繭、細致入微的分析和講解。讀者可以通過這部《通識》,真正走進精彩紛呈的《三國》世界,對這部古典小說名著獲得全新的認知。
《〈唐詩三百首〉通識》著 者:周興陸 出版時間:2023年7月 定 價:52.00元
作者簡介
周興陸,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教學與研究。兼任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常務理事。著有《吳敬梓〈詩說〉研究》《中國文論通史》《文心雕龍精讀》《世說新語匯校匯注匯評》等。
編輯推薦
1.當代名家以通識視野全面導讀《唐詩三百首》的全彩圖文“大家小書”。北京大學周興陸教授浸淫詩學數十年,以《唐詩三百首》為核心搭建唐詩的知識體系,既有通貫的介紹,又有詩篇的鑒賞,還有作詩的法則與技巧。一書在手,既可縱觀唐代實錄,又可通覽中國詩學傳統,還可習得舊體詩創作精要。
2.精選《唐詩三百首》中50位詩人的130余首詩進行畫龍點睛式鑒賞。《唐詩三百首》錄有77位詩人和310首詩作,本書拈出其中50位詩人的130余首詩作,以八個題材將之歸類,散點互聯,幫助記憶;時代背景、詩人際遇、詩歌意境、名家點評四者融會貫通,說透一首詩,點亮一個時代。
3.從詩歌入手培育通識視野,是親子閱讀或中小學生獨立閱讀的首選讀物。語言清新流麗,所選唐詩涵蓋大部分中小學必背古詩,對童蒙養正和培育詩心大有益處;以大眾熟知的唐詩切入,關涉其背后的時代背景、詩人際遇及詩史,是父母為幼兒講詩或中小學生讀詩的不二之選。
內容簡介
詩歌是最美的語言,唐詩是最美的詩歌,是現代人燈火永不闌珊的精神家園。《唐詩三百首》作為風行二百多年的最經典的童蒙詩學教材,具有蒙以養正、詩以化人的重大作用。但是,當代人或只會背誦零星詩作,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能對其有一通貫而清晰的整體認知。
本書從通識教育的立場出發,內容不僅涉及《唐詩三百首》的編選旨趣、藝術世界、經典化歷程、遺珠之憾,還涵蓋唐代精神風貌、唐詩的體裁與近體詩的格律、唐詩的域外傳播等主題,拈出50位詩人的130余首詩作進行鑒賞,時代背景、詩人際遇、詩歌意境、名家點評融為一體,是以詩證史的唐代實錄,是中國詩學傳統的小像,是舊體詩創作的初級指導,是增強詩學修養、培養審美人格的簡明易懂的大眾讀物。
《江南市鎮的早期城市化》著 者:樊樹志 出版時間:2023年2月 定 價:68.00元
作者簡介
樊樹志,復旦大學教授。代表著作有:《明史十二講》(2021)、《重寫晚明史:王朝的末路》(2019)、《重寫晚明史:內憂與外患》(2019)、《重寫晚明史:新政與盛世》(2018)、《重寫晚明史:朝廷與黨爭》(2018)、《晚明大變局》(2015)、《明代文人的命運》(2013)、《明史講稿》(2012)、《張居正與萬歷皇帝》(2008,2022)、《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2007)、《國史十六講》(2006)、《江南市鎮:傳統的變革》(2005)、《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2004)、《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國史概要》(1998)、《崇禎傳》(1997,2021)、《萬歷傳》(1993,2020)、《明清江南市鎮探微》(1990)、《中國封建土地關系發展史》(1988)等。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晚明大變局》入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新華網、新浪網等二十余家媒體2015年度好書。
編輯推薦
1.透過如今小橋流水的恬靜表面,江南市鎮研究權威樊樹志教授帶領我們抵達歷史現場,讓我們對明清以來曾經引領時代城市化潮流、推動傳統社會變革的江南市鎮有了全新認識,并讓我們在深入了解這些市鎮過去的同時,明白現代中國何以如此,以及未來將會走向何方。
2.本書以大量經濟數據作為支撐,分門別類地講述絲綢業、棉布業等各種類型的市鎮,同時在在不忘這些市鎮深厚的文化積淀。那流傳一脈的文風鼎盛,也是作者著意強調的江南特質。
3.本書還專辟一章,精選在早期城市化進程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盛澤、南翔、羅店、朱家角、雙林、南潯、烏青、濮院等八個江南市鎮作個案分析,力避“只見森林,不見樹木”之弊,點面結合,形成全面立體的講述構架。
4.本書是一本上佳的江南古鎮導覽手冊,也是一部專業人士可以隨時翻檢的江南市鎮參考文獻。
5.書中除了隨文圖,還精選多幅當代攝影名家的江南古鎮題材攝影作品和珍貴歷史圖片制作成彩色圖版附于書后,讀者可從中一窺江南古鎮的古今變遷之跡。
內容簡介
本書對明清至民國時期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江南地區,即長江三角洲的蘇州、松江、杭州、嘉興、湖州五府的四十多個典型市鎮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討,勾勒出其逐漸城市化的演變軌跡,不僅系統展現了江南市鎮的分布格局、經濟結構、文化傳統和社會風尚,而且對這些市鎮曾經引領時代潮流、帶動傳統社會變革及至城市化的原因作了深入解析。
《曹操:沖出危局的清醒者》著 者:韓昇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定價:58.00
作者簡介
韓昇,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明治大學文學部、關西大學等大學教授、研究員,高野山大學特聘教授。出版《從封建到大一統——〈史記〉中的歷史中國》《隋文帝傳》《日本古代的大陸移民研究》《東亞世界形成史論》《海東集——古代東亞史實考論》《盛唐的背影》《蒼茫隋唐路》《正倉院》《盛唐格局——唐太宗的國家治理》等著作十余部。講述中國傳統家訓與教育的專著《良訓傳家——中華文化的根基與傳承》,榮獲文津圖書獎。翻譯了號稱日本漢學研究巔峰之作的《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出版譯著十余部。發表學術研究論文一百多篇。
編輯推薦
1.破解曹操成功的秘訣,還原真實的曹操形象。三國是一個動亂的時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觀察三國人物,可以看到各類英雄如何在動亂的時代脫穎而出,建功立業,開辟出一片片嶄新的天地。曹操無疑是其中最閃耀的巨星之一。他為什么在危機四伏之中,總能破局而出?韓昇教授給出獨到的解答。
2.透視曹操成長經歷,重新解讀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本書從曹操的少年時代講起,對曹操的家世做了正本清源的考證。重點評析曹操生平的兩場關鍵戰役——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在對官渡之戰的敘述中,不僅對曹操進行細致描摹,也對袁紹著墨頗深,深刻揭示出本來占據優勢的他何以步步皆錯;赤壁之戰,也并非小說家渲染的、令曹操一敗涂地的大決戰,而是他及時調整策略,從而得以保存實力的一場戰爭。
3.雙色印刷,附錄除曹操大事略表外,還選有作者精心導讀的曹操詩文。附錄的曹操詩文中,既有膾炙人口的詩歌,也有具備重要史料價值的公文和反映曹操軍事思想的《孫子兵法注》,對正文語境構成補充。如通過對比正文與《孫子兵法注》,便可進一步了解作為軍事家的曹操如何將《孫子兵法》熟練應用于實戰之中。
內容簡介
曹操是奸雄還是能臣?為什么在危機四伏之中,他總是能破局而出?復旦大學韓昇教授多年深耕曹操研究,以歷史學、管理學、社會心理學的多學科視野,透視曹操的成長經歷,聚焦曹操生平最重要的兩場戰爭——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呈現出真實而豐滿的“清醒”政治家曹操的形象。附錄除曹操大事略表外,還配有作者精心選錄和導讀的曹操詩文,既對正文語境構成補充,又展現出曹操在政治家、軍事家身份以外,作為大文學家的風采。
《莊子百句》著 者:陳引馳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定 價:49.00元
作者簡介
陳引馳,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學理論、道家思想與文學、中古佛教文學、海外漢學等。著有《〈莊子〉通識》《莊子講義》《莊學文藝觀研究》《文學傳統與中古道家佛教》《中古文學與佛教》《亂世的心智:魏晉玄學與清談》《彼岸與此境》等;主編“中華經典通識”等;合譯有《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化論集》《唐代變文:佛教對中國白話小說及戲曲產生的貢獻之研究》《曹寅與康熙:一個皇帝寵臣的生涯揭秘》等。
編輯推薦
1.中國人必知的經典名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睨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這些流傳千古的莊子金句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塑造并豐富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還有更多金句值得習誦!
2.當代學者闡發的經典智慧。立足文本,更旁征博引,博采眾長,以小故事、小寓言、小哲理透析先秦文化世界和莊子精神世界,充滿歷史思維與辯證思維。回到歷史語境——莊子所生活的戰國亂世理解《莊子》,而非斷章取義,或以當下眼光曲解《莊子》,并引《莊子》思想觀照當下社會與人生,回答如何在多元的世界做最好的自己。
3.了解《莊子》的引領之作。初學者可背誦金句,進階者宜掌握義理,均可對《莊子》文本全貌有宏觀的把握,更可尋找到經典與內在生命的共鳴。尤其對青少年培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打破常規的逆向思維有啟發意義。
4.與讀者同頻共振。有原文,有注釋,有譯文,有解說,知識背后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說理狀物言之有據,言之成理。附錄以按首字拼音排序和按《莊子》內、外、雜篇排序兩種方式集中經典文本,方便檢索。
5.版式講究,雙色精印,圖文并茂。以對開形式呈現每個話題,配以與《莊子》風格相宜的意境圖,引導讀者進入由莊子開啟的中國文人的寫意世界。
內容簡介
復旦大學陳引馳教授選《莊子》中近百個經典文句,以現代人的問題意識與關注的話題點導入,總結出有用與無用、自由與有待、同與異、夢與醒、工具與機心等88個關切點,配以注釋、譯文、解說,幫助讀者在充分理解原典的基礎上汲取思想活水。既回到莊子生活的戰國亂世理解《莊子》,又以《莊子》思想觀照當下社會與人生,處處閃耀著思想的光輝。
《人間小蟲:虱子、蚊子與螢火蟲》著 者:王宏超 出版時間:2023年8月 定 價:59.00元
作者簡介
王宏超,復旦大學文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系主任,文藝學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學與藝術理論、中國美學史。近年來頗關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和古人生活美學。
著有《古人的生活世界》(彩圖修訂版,2022)、《美學的發明:中國現代美學的學科制度與知識譜系》(2022)等。
編輯推薦
1.生活史、生活美學研究專家王宏超教授最新作品。
深入開掘虱子、蚊子、螢火蟲這三個跟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微蟲與人類特別是中國人的相愛相殺史,以小見大,從小蟲看大文化。
2.中國人寫的《昆蟲記》。
昆蟲與人類關系的哲學和文化史寫作在西方并不鮮見,但在中國卻少有涉及,更別說是某一種小蟲,尤其是虱子和蚊子這種害蟲。作者圍繞虱子、蚊子、螢火蟲,講述它們與人類種種趣味橫生,甚至聞所未聞的故事,背后則滿溢著作者濃濃的情感。
3.全彩印制,顏值在線。
全書配有九十余幅珍稀圖片,直觀再現人類對小蟲的認識史、想象史和審美史。圖文并觀,精彩悅讀,原來這些我們司空見慣的小蟲不簡單!
內容簡介
虱子、蚊子、螢火蟲,跟人關系最為密切的微蟲,與人類愛恨糾葛,綿延數千載,產生出了無數的傳說、故事、詩詞、典故、笑話、習俗……人類的歷史若缺少了這些昆蟲,恐怕會失色不少。人間小蟲,構成了一道道饒有趣味的文化和審美景觀。
翻譯
搜索
復制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