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眾多游客在張掖七彩丹霞景區欣賞獨特的丹霞地貌,領略西北壯美景色。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王將
1 全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主題教育見行見效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中央第十四指導組精心指導下,甘肅省委緊緊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聚焦“凝心鑄魂筑牢根本、錘煉品格強化忠誠、實干擔當促進發展、踐行宗旨為民造福、廉潔奉公樹立新風”目標,突出主題主線,著力將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措施有機融合、一體推進,推動全省各地各單位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全省經濟持續向好、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形成主題教育同高質量發展互促共進的良好局面。
第一批主題教育中,各單位舉辦讀書班,認真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推動理論學習入腦入心見行。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努力在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工作發展上取得實效;聚焦短板弱項深入檢視整改;緊抓快干、埋頭苦干、擔當實干,扎實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地各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五個更加注重”重要要求,聚焦主題主線,準確把握目標要求,認真解決實際問題,著力提升主題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將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實效。
11月22日,蘭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推進行政服務事項“一地、一窗、一次”辦理,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辦證需求。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張軍揚
2 扎實開展“三抓三促”行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嶄新篇章
今年2月13日,全省“抓學習促提升、抓執行促落實、抓效能促發展”行動動員部署會議召開,對“三抓三促”行動進行安排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門著眼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堅持不懈提能力、持之以恒轉作風、全力以赴抓落實、一心一意謀發展,確保黨中央重大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見行見效、落地生根。各級各部門堅持以上率下、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求真務實、堅持系統觀念,在學習上下功夫、在執行上鉚足勁、在效能上見真章,思想觀念明顯轉變、能力素質明顯提升、工作作風明顯改進、效率效能明顯提高、各項事業明顯進步。樹牢實干導向,激勵各級干部在優化營商環境、重大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中提效能、抓落實,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全省上下形成比學趕超、大抓落實、爭先進位的良好態勢,團結一致,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嶄新篇章。
12月29日,積石山縣劉集鄉高李村受災群眾劉尕倉一家住進了活動板房。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蹊 馮樂凱
3 全省上下堅定信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中位于積石山縣柳溝鄉境內,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房屋以及部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受損。
地震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開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國務院總理李強作出批示并于12月23日到甘肅、青海地震災區檢查指導受災群眾過冬安置和災后恢復重建等工作。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率國務院工作組緊急趕赴地震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我省第一時間啟動地震Ⅱ級應急響應,省委書記胡昌升、省長任振鶴立即趕赴災區,連夜指揮部署救援隊伍進行人員搜救、受災群眾安置、物資調配等工作。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聞令而動、分秒必爭,積極投入抗震救災工作。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國家部委、兄弟省份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級黨委政府迅速反應科學指揮、軍地雙方并肩攜手密切協作、干部群眾同心同向守望相助、社會各界向險而行緊急馳援,打贏了搶險救人、轉移安置、保通保暢、板房籌建、秩序恢復五場硬仗,最大限度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
截至12月29日15時,已搭建完成受災群眾固定性過渡安置房15812間,積石山縣4個重災鄉鎮需要安置的受災群眾已搬入活動板房,基本實現受災群眾從應急性臨時安置轉為固定性過渡安置的目標,抗震救災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河鄉境內的祁連山群山環抱,藍天白云與林海互相映襯,風光秀麗。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王 將
4 我省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力推進生態環境整體好轉
2023年7月,省委十四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甘肅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作出安排部署,聚焦“轉型”“擴綠”“減污”“治沙”,加力推進生態環境整體好轉,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河西5市20個縣全部納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慶陽市等5市28個縣納入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全省完成造林種草1000余萬畝,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全省設立五級林長66422名,開展天水、定西、武威3個省級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率先在沿黃九省(區)制定頒布省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條例,黃河干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7年達Ⅱ類;全省空氣細顆粒物(PM2.5)濃度均值2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6.1%,全省74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5.9%。群眾身邊的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體系逐步完善,“大環保”工作格局逐漸建立,生態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9月17日,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構成獨特的大漠風光。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王斌銀
5 甘肅工業經濟增速持續高于全國水平,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2023年,甘肅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維持在7%左右,持續高于全國水平4個百分點,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12月30日,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甘肅省委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對我省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了系統部署。
我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扎實推進“四強”行動,做深做細“五量”文章,大力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和“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努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簽招商引資項目2874個,總額達8713.18億元;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7%,全省287個省列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省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石油化工、冶金有色、新材料、裝備制造等7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1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隴東地區發現地質儲量超億噸級整裝大油田,我省傳統能源產業進入轉型升級新時期。新能源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截至11月底,全省新能源裝機4836萬千瓦,占比58.92%,居全國第二,我省已成為西部乃至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裝備制造基地。
10月26日,平涼市崆峒區黨群服務中心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馮樂凱
6 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強省建設穩步推進
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落實全國和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堅決扛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文旅融合發展持續推進,文旅產業快速增長。2023年1-11月,全省共接待游客3.6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450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83%和289%,旅游經濟實現“井噴式”增長。“典范”“高地”建設穩步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持續加強。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新進展,99個社區、200戶家庭、413名個人被命名為全省“書香社區”“書香之家”“閱讀之星”。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取得新成效,推進一縣一院團建設,惠民演出實現省市縣三級文藝院團和政府購買服務“全覆蓋”。《絲路花雨》《樂動敦煌》等18場旅游駐場演藝實現常態化演出。1-11月,全省各級各類文藝院團組織文藝演出2.62萬場(次),現場觀眾達5806萬余人次,演出收入2.88億元。
蘭州新區鐵路口岸作業區吊車、叉車發動機轟鳴,一派繁忙景象。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宋佳龍
7 搶抓“最大機遇”擴大對外開放,我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我省搶抓共建“一帶一路”這個“最大機遇”,推動對外開放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邁進。
目前,我省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設立13個商務代表處,與74個境外商協會建立合作機制,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往來關系。陸續開行中歐、中亞、南亞、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際貨運班列,航空客運航線從103條增加到246條,通航城市從58座增加到123座。與60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廣泛開展文化合作與交流,與世界5大洲40個國家的63個省州市區建立友城關系。我省有84家境內投資主體企業設立非金融類境外企業137家。2013年至2022年,我省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總值2902.2億元,近五年年均增長12.6%,持續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制度政策不斷完善,對外貿易量質齊升,國際產能合作穩步推進,外運通道四通八達。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實施,甘肅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取得新成效,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8月24日,蘭州市公安局民警向群眾宣傳講解反詐知識。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楊釗
8 扎實推動主動創穩主動創安走深走實,“平安甘肅”建設成效顯著
3月1日,我省召開主動創穩推進大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圍繞著力建章立制、著力夯實底板、著力破解難題、著力保障支撐、著力責任重構,堅持黨委主責、政府主抓、政法主戰、部門主建、基層主防,“一盤棋”統籌、“一張圖”推進、“一體化”考核,形成強大工作合力,系統推進各項任務有效落實,全力推動主動創穩、主動創安向縱深推進。
一年來,全省政法系統牢固樹立執法司法為民理念,緊盯突出現實矛盾問題,堅持關口前置、滾動排查,排摸社會民生、經濟金融、房地產領域及新業態等重大現實矛盾問題,成功化解部分矛盾問題。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精準有效打擊各類突出違法犯罪活動。深入開展預防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踐行“浦江經驗”,堅持服務保障群眾、暢通訴求表達、排查化解矛盾“三條線”協同發力,大力提升平安建設信息化能力。頒布實施《甘肅省平安建設條例》,全面提升平安建設工作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11月28日,武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員干部、隴南光明公益聯合會志愿者給馬營鎮老人送衣物。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李旭春
9 深入實施“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我省民生保障進一步加強
我省圍繞主題教育“踐行宗旨為民造福”目標要求,實施“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開展結對關愛孤兒、困難重度殘疾人和特困家庭行動,加強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幫扶工作。全省共有25.1萬名干部與26.31萬名關愛對象結對,幫助解決實際困難12.98萬個、幫辦實事18.75萬件、資助資金(含物資折合)4918.10萬元。
全省緊扣兜住、兜牢、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目標要求,繼續提高2023年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保障標準,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托底線、救急難作用,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財政持續加大民生項目支出力度,2023年前11月,全省教育、社保等11類民生支出3177.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79.6%。截至12月25日,2023年省委省政府10件為民實事如期全面高質量完成,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9月19日,臨澤縣倪家營鎮農民搶抓農時,積極開展秋糧搶收晾曬工作。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安學海
10 甘肅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鄉村振興取得明顯成效
2023年,我省克服“入伏”之后局地嚴重旱情的不利影響,及時落實抗災減災措施,組織開展復種補種,西欠東補、夏欠秋補,全省糧食作物面積達4066.35萬畝,比上年增加16.7萬畝,總產量1272.9萬噸,比上年增加7.9萬噸,糧食生產四年保持在1200萬噸以上。
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鄉村振興穩步推進。我省健全完善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推進機制,建好用好“一鍵報貧”機制,持續開展到戶產業培育,58個脫貧縣新增農業龍頭企業81家、規上加工企業35家,帶動335萬脫貧人口穩定增收。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全產業鏈化,鄉村產業呈現出結構趨優、效益提升、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甘味”品牌連續第三次榮獲“2023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TOP100第1位”,產業融合發展加速提升。全省啟動和美鄉村創建,有力有序推廣“千萬工程”經驗,持續推進鄉村建設示范行動,完成500個省級示范村創建任務,帶動創建1080個市縣級示范村。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