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兩會時間開啟,澎湃新聞從全國婦聯獲悉,今年全國婦聯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助力完善落實生育支持政策 共同營造生育友好環境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
《提案》指出,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有力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作出明確部署,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婦聯組織要促進完善和落實生育支持政策。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全國婦聯通過深入調研了解到,完善和落實生育支持政策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普惠托育服務的頂層設計日益完善,在相關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實方面還需進一步著力。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普惠托育服務發展,但家庭的入托需求還未得到有效滿足。我國現有嬰幼兒3200萬左右,有入托需求的家庭超過三分之一,但是入托率僅為6%左右;全國每千人口托位數為2.57個,與到2025年每千人口托位數4.5個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目前仍存在公立托育機構少、“一位難求”“擠不進”;民辦托育機構收費高、良莠不齊,家長“送不起”“不敢送”等問題。
二是保障婦女享有公平就業機會的法律政策日益健全,在制定實施促進婦女生育和就業平衡的積極措施方面還需進一步著力。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性別平等的法律政策,建立了針對就業性別歧視的聯合約談機制,但婦女在生育和就業平衡方面仍面臨困難。調查顯示,一定比例的用人單位存在只招男性或同等條件下男性優先問題。有職業中斷經歷的女性中,因“生育或照料孩子”而中斷的占60%。近83%的全職媽媽有再就業打算,期待提高就業技能、找到適合的就業崗位。
三是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大力推進,在營造支持生育的良好環境方面還需進一步著力。國家和地方層面出臺了支持生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但支持生育的良好環境還需全社會共同營造。各地出臺的生育友好政策的知曉度和落實力度有待提高,用人單位建設生育友好工作場所的積極性有待提高。育兒責任主要由婦女承擔的傳統觀念仍然存在,3歲以下孩子白天主要由母親照料的占63.7%,夫妻共育的理念亟待強化宣傳普及,并普遍踐行。
為助力完善落實生育支持政策,全國婦聯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大力發展優質的普惠托育服務。建議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等部署安排,加大公立托育服務機構供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普惠托育服務建設,使廣大嬰幼兒家庭享受到“托得起、托得到、托得好”的照護服務。
二是采取積極措施促進育齡婦女就業。建議進一步落實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有關性別平等就業的規定,在招工招聘中進一步消除性別歧視。充分發揮生育保險保障作用,穩步提高生育保險待遇水平。通過開展技能培訓、提供再就業信息和指導、鼓勵用人單位采取靈活工作方式等,幫助生育婦女重返職場。廣東省支持企業設立“媽媽崗”等經驗做法可以更大范圍推廣,鼓勵用人單位、社區等設立“親職崗”,提供靈活彈性的工作崗位。
三是共同營造生育友好環境。廣泛宣傳父母育兒假等生育支持政策,將生育友好納入用人單位社會責任范圍,對創建生育和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的用人單位先進典型加大宣傳表彰力度。積極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強對年輕人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的引導,倡導夫妻共擔、父母共育的育兒理念,并付諸實際。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