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藝術 > 天水文聯 > 正文

天水市文聯文藝人才推優工程——著名書畫家 李建民

李建民,甘肅省武山縣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甘肅省工筆畫協會會長。曾出版《李建民畫集》《李建民精品集》。2019年被蘭州市委、市政府評為“金城文化名家”,授予“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作品多次在全國及甘肅省內美術展覽中入選并獲獎,入編《當代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大典》辭書。作品多次被甘肅電視臺公共頻道、都市頻道、甘肅電視臺《收藏》欄目2017年重點推介畫家、天水電視臺和《甘肅日報》《甘肅工人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文藝》《民主協商報》《蘭州日報》等十多家媒體專題報導。

敢破前賢氣自橫

——試談李建民繪畫藝術

秋 子

寄情花鳥鑄丹青,敢破前賢氣自橫。

下筆還說心底事,管他簾外幾重風。

這是我讀過建民的畫作后有感而發即興的一首詩,權作題記。

建民的畫名早已耳聞,直到前年底和他一起去武山舉辦書畫聯展,才算有了真正的近距離接觸。本來,我自年青時就扔掉繪畫,至今幾未染指,所以說純屬外行,雖說書畫同源,但二者畢竟從屬兩個門類,加之行內人已有評述,不該我僭越書法之籬,用文字對他的繪畫創作閑唱亂彈。但是,畢竟和他有過一些交流,對他的繪畫也逐漸產生了些許認識,故此,站在一個外行的角度談一點膚淺的看法,權作拋磚引玉。

中國畫分為工筆和寫意兩大類別。工筆畫是中國繪畫歷史長河中出現較早的表現方法,從戰國到兩宋,工筆畫的創作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到唐代的花鳥畫杰出代表邊鸞,能畫出禽鳥活躍之態、花卉芳艷之色,作《牡丹圖》發妙窮毫厘;據《圣朝名畫評》載,五代畫家黃筌寫花卉翎毛因工細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蒼鷹視為真物而襲之。就寫意畫言,傳唐代王維“一變勾斫之法”創造了“水墨淡,筆意清潤”的潑墨山水,董其昌尊他為“文人畫”之祖;此后,五代徐熙開創了徐體“落墨法”,宋代文同興“四君子”畫風,明代林良開“院體”寫意之新格,沈周善用濃墨淺色,陳白陽重寫實的水墨淡彩,徐青藤則以奇肆狂放求生韻……清代到近現代可謂流派紛呈,發展到當代已然達到極盛。而建民,正是當下時代涌現出來的工筆兼寫意“雙棲”的優秀青年畫家之一。

建民的畫,以工筆為主,寫意為輔。就其取材和創作而言,最大特點是與眾不同。取材上,他似乎擁有“第三只眼”,常常獨自鄉村山原去寫生,乃至流連忘返,所以筆下鮮活生命的表現對象,多是取自大家常見卻不常于表達的花鳥草木之類的自然風物,特別是像反映西部地區用于防風固沙的《地網》,表現田園包谷成熟景色的《秋聲二》,再現大西北胡楊林的《邊關秋》等工筆畫作品,他人極少涉獵。創作上,他從諸多古賢筆下汲取菁華,將傳統與現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于“拼盤”中嚼出自己的感覺和味道,努力畫出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審美追求,并形成異于別人的新穎傳神、生動鮮活的繪畫特點。

工筆畫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其創作過程相對復雜,一般是先畫好稿本,然后在宣紙或絹帛上用筆勾勒,繼而隨類敷色,經過“三礬六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一般說來,一幅完整的工筆畫作品,有如坐禪般地要精雕細刻十數天,大的作品需要幾個月乃至大半年。建民入選(獲獎)國展的幾幅作品,大都經過半年、大半年時間才完成,可見其功用。讀建民的繪畫作品,我以為,大致可用三個詞組來作概括:清新質樸,淡雅寄情,力求個性。清新質樸者,不恪守舊法,不拽洋習外,平實而生動,含蓄而雅致;淡雅寄情者,非濃墨重彩,非臆造板滯,寄情而寓理,淡雅而清新;所謂力求個性,即在學習傳統的同時敢于逾越,敢于打破取材、構圖、敷色等方面固定的繪畫語言,不拘泥于舊法陳習,努力結合當代藝術審美,從自己大量寫生體驗的積累中擷取現實創作素材,精當取舍,準確構圖,力求創造出合乎時代審美要求的全新樣式,使每一個畫面都能表達出新穎的審美情愫,從而形成獨見精神的個性風格。在這方面,建民的確跨出了艱難的一步,正如張南山評言,“當眾多畫家還在案頭依然富貴牡丹、梳理鳥雀羽毛的時候,畫家對于花鳥畫自然狀態的描寫表明了畫家堅定的立場,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這種‘自然屬性’雖然不是畫家對自然界原生物態的占有與顯現,而是在精神層面上的重新設定與關照。”正是如此,建民才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功,并成為當下畫壇公認的佼佼者。

建民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無疑是他用辛勤汗水換來的。除過必須的技法訓練外,更重要的是藝術情感的培育和審美思想的修練。從情感講,建民無疑是投入最多的,用他自己的話說,“每當我徜徉在草原戈壁、農田地埂、密林花圃、山峁石巖寫生,都能產生一種興奮、一種感動,心緒飽滿,激情蕩漾,都能把大自然的風物與描繪心境融合在一起。我真的愛自然,愛畫畫,愛用情”。從思想方面講,他一直在不斷地學習和研究,并借鑒其他藝術不斷升華,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激發自己的創作追求,激發自己的審美理想,進而獲得技法之外的諸多營養,而他敢于打破前賢固有畫法、畫理的膽量,也正是在思想升華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和提升的。

繪畫是一門需要用精力去不斷研習的藝術。通向藝術佳境的道路不止一條,但不斷地從先賢筆下獲得精神,在歷代畫作中吸收營養,無疑是不可或缺的選擇??陀^地說,建民的繪畫創作無疑是成功的,成就是顯赫的。我們相信,有朝一日,建民肯定會成為一名不僅工寫雙棲、而且書畫比翼的藝術家。

作品賞析

《寒林》190*200

作品《地網》180*180

《邊關秋》120*240

《雨后》120*240

《凈土》120*240

《秋聲》128*240

《響午》35*68

《相守》69*69

《雪余凍鳥守梅花》69*69

《秋高圖》40*68

《圣光》69*69

《梵音》50cm*60cm

《遠望》42*42

《覓》45*45

《案頭香》69*69

《覓》25*50

《金蟾》50*25

《秋實圖》25*50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