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羲皇故里,共賞非遺之美。3月18日上午,2025年甘肅非遺進景區、進社區展演系列活動在天水市啟幕,以隴原多彩非遺為甘肅文旅市場持續繁榮增添濃墨重彩的“非遺力量”。
此次展演活動由省文旅廳主辦,省歌劇院、天水市文旅局承辦,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全國兩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展示甘肅省獨特的非遺魅力,促進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提高甘肅省非遺可見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為隴原“詩和遠方”持續火熱“再添一把火”。
甘肅省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隴原兒女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流光溢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目前,全省共認定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094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3049人,已形成比較完整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近年來,省文旅廳通過持續開展非遺進景區進社區、“如意甘肅·多彩非遺”全省非遺展演、“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活動等,在千方百計讓非遺走近百姓的同時,著力挖潛力、增活力、補短板,讓非遺煥發勃勃生機,助力文旅融合提質增效,對豐富社區文化生活,增強社區凝聚力,促進文旅融合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此次展演活動,既是對甘肅非遺保護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對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的積極探索。3月18日至19日,來自全省各地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將先后走進天水龍城廣場、天水古城、步行街、麥積山旅游景區、白鹿倉·萬物昇文化旅游度假區等文旅場所,輪番亮絕技、展華彩,聯袂奉獻承載著泥土清香和匠心藝韻的非遺盛宴。素有“天下第一鼓”美譽的《蘭州太平鼓》,西域樂舞與中原樂舞交融并蓄而生的、具有獨特西部鼓舞藝術的《涼州攻鼓子》,草原音樂三寶之一的張掖《蒙古族長調》,始于唐代、被譽為“南有蘇州評彈,北有秦安小曲”的《秦安小曲》等15個各具特色、廣受游客喜愛的非遺節目,誠邀游客一同走進多彩“非遺世界”,亦為全省文旅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