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直播海南】;
國家層面近期多次表態鼓勵中小學設置春秋假后,地方層面如何落實和執行受到廣泛關注。
2025年3月18日,湖北省利川市教育局發布通知,該市中小學將放春假2天,與清明假期相加,可連休5天。
利川市教育局通知稱,本次春假僅限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放假時間為2025年4月7日至8日。通知要求,各學校應遵循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中關于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規定,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及本地區、本校的具體情況,擬定本校春假期間的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據了解,浙江杭州是全國最早探索放春秋假的城市之一,2004年,當地就實行了春秋假。
近期,杭州市上城區、拱墅區、錢塘區等城區已發布了今年春假時間安排,有的春假連上“五一”假期,最多能放9天。
杭州市錢塘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校歷
春秋假是個什么假?
春假、秋假,并非新鮮事物,在過去,一些中小學,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除了有寒假和暑假以外,在春秋兩季還會放春假、秋假,也叫“農忙假”。后來隨著雙休制度的全面推行,才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近年來,春假、秋假又開始被頻繁提及。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中就曾提出,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
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再次提出,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發布的《關于改善節假日旅游出行環境促進旅游消費的實施意見》中也曾提到,各地可以結合氣候環境等情況統籌寒暑假時間,制定出臺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的辦法。
2020年,教育部曾在相關答復中表示:在保證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學任務和教學時長的前提下,學校放假時間包括春秋假時間由各地、高等學校結合實際做出具體安排。
此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再次提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
其實,每年和“春假”相關的話題都會引發關注和熱議。只是,要在全國普遍推行“春秋假”制度,尤其是中小學,仍然面臨不少現實難題。在中高考的升學壓力下,家長對于“耽誤學業”的擔憂;家長和學生的假期不能同步,雙職工家庭面臨“孩子放假、家長上班”的難題……此前幾年,杭州推行的“春秋假”制度,就曾有不少家長反對,呼吁取消學生的“春秋假”制度。
要讓家長陪伴孩子度假
“實際上,設立春秋假并不會影響學業。”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界面新聞表示,我國學生日均在校時長遠超歐美多數國家,“有些學校利用節假日補課,但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儲朝暉認為,學習成效取決于學習狀態而非時長,主動學習遠勝被動填鴨式學習。丹麥教育者強調,教師的核心使命是激發學生內驅力,培養其自主求知熱情。教育的本質在于喚醒學生的自覺,而非單純堆砌學習時間。
若后續推進春秋假期,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首先,要讓家長認識到放春秋假對學生成長的意義,扭轉基礎教育功利化、短視化傾向。其次,要解決家長對于孩子安全問題的憂慮,還需同步推進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
2014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明確,鼓勵職工靈活安排帶薪年休假。《意見》還提出,鼓勵職工結合個人需要和工作實際分段靈活安排帶薪年休假。而且,這一意見還將“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并列在一起。
“各地教育部門應該和勞動人事部門一起,統籌安排中小學放春秋假,以及推進家庭有子女的職工在此期間自主安排帶薪休假。”熊丙奇表示,各地要把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讓家長陪伴孩子度假,作為保障職工休假權、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舉措之一。
政策需兼顧城鄉差異
“不過,放春秋假,不能一概而論、采取同一個模式,更不必全國統一放春秋假,因為各地還有不同的情況。”熊丙奇說。
事實上,從上述可知,設立春秋假期的試點多見于經濟發達地區的主城區。但對于基層地區來說,推行春秋假期或許還會加劇行政和教學壓力。對此,《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明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探索設立中小學春秋假。
“傳統春秋假本為農忙設置,如今農村早已沒有秋收需求。若推行新假期,區域執行不統一會導致學校行政系統全年高負荷運轉。”河南鄭州某鄉村小學校長王玉告訴記者,農村校行政人員多兼教學任務,本就承擔大量上級指派工作,寒暑假又被行政任務擠占,校長實際全年無休。如若鄉村小學推行春秋假,無疑會將進一步加劇“行政吞噬教學”的困境。
王玉表示,學校60%是隨遷子女,家長多為生計奔波,缺乏時間精力陪護。放春秋假等于把孩子“退”回條件更差的家庭環境,與城市家庭能組織研學形成鮮明反差。這對底層家庭不是福利而是負擔,可能催生更多安全隱患。
“假期在推行過程中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尤其是部分家長沒有時間照看孩子,眾口難調。”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一鄉村小學班主任辛燃也告訴記者,春秋假可以適當給學生減負,在一個學期的學習生活中得到休息和調整,只是在落實過程中,家長意見和教學進度方面確實需要更加合理的傾聽與安排。
對此,王玉建議避免“一刀切”推行,可探索分層實施:在保障基本教學秩序前提下,組織低成本實踐活動。比如與公益機構合作開展田間課堂、非遺體驗,既傳承文化又減輕家庭負擔。若強行植入商業化研學項目,對薄弱學校反而是新的負擔。
“教育政策需兼顧城鄉差異,春秋假這類‘錦上添花’的舉措,對基層學校更像是雪上加霜。完善配套支持體系,或許比單純增加假期更迫切。”王玉說。
多所高校也施行春假或秋假
除中小學外,目前,全國已有多所高校施行春假或秋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近日宣布,將于4月7日至13日放春假。長達7天的春假里將“停課不調課、不補課不趕DDL”,鼓勵學生放下課本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或解鎖社會大課堂。
為充實春假安排、豐富假期選擇,校院兩級圍繞5個研學主題模塊,多種形式開展活動。此外,學校已安排教學進度調整,讓學生放心玩。
同時,中國人民大學明確今年春假時間為4月底;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校歷顯示,今年該校計劃4月26日-5月4日放春假,連休9天。
去年,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于3月30日-4月5日放春假,春假主題為“去賞花·去戀愛”。
來源:央視網綜合界面新聞、海報新聞、光明網、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