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用一聲驚雷喚醒萬物,收到訊號的花草樹木歡暢地開啟生長模式,此時的天水生機盎然,一派繁榮。在春和景明的映襯下,一場場鮮活的文化活動也應景而生。恰逢驚蟄節氣,天水古城飛將巷內,天水民建與天水市飛將軍李廣文化研究會就深入挖掘李廣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所開展的交流座談會在此舉行。
成立于2024年12月的天水市飛將軍李廣文化研究會,它的發展與未來道路,還在不斷探索和踐行的階段。對此,有識之士提出建設性意見:“天水人要爭做文化賦能的‘踐行者’,發揮當地特色優勢,推動李廣文化IP與文創、旅游、教育跨界融合。同時拓展文化傳承視野,立足天水市情,探索將我市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和三國古戰場文化,與美食、美景、民俗、演出活動等融合發展的新路子,讓更多的人領略千年古城的詩情畫意與人間煙火。”
作為李廣故里,天水有責任和義務傳承與弘揚好李廣文化。深入研究李廣的生平事跡,挖掘其文化內涵,推動李廣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這亦是天水市飛將軍李廣文化研究會成立的初衷。會長張明芳希望研究會能夠成長為天水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飛將軍李廣文化研究會將致力于搭建一個開放性、多元化的學術交流平臺,通過組織開展各類學術研討會、學術講座、實地考察等活動,加強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的合作與交流,使李廣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座談會上,與會者還就李廣文化在當代社會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深入探討,大家一致認為,李廣不僅是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傳承和弘揚李廣文化,對于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飛將軍李廣,出生于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其家世顯赫,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李廣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和英勇的戰斗精神,贏得了“飛將軍”的美譽。其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多次率軍抗擊匈奴、保衛邊疆,為國家的安定和民族的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
李廣出生在天水,自古以來這里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于李廣而言,天水不僅是他的故鄉,也是他軍事生涯的起點。在這里,李廣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培養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軍事才能。于歷史的洪流中,李廣的形象逐漸被神化,成為民族英雄的象征。
時至今日,人們紀念李廣,不僅是為了緬懷他的英勇事跡,更是為了傳承他的民族精神。李廣的精神,體現在他對國家的忠誠、對民族的熱愛以及對敵人的無畏。這種精神,正是我們今天所需要的。
天水人大抵都知道,在今天的天水古城飛將巷內,一進巷子20米處左手邊就是漢將軍府,相傳為李廣后裔所居之地。沿著巷子再深入200米,便是李廣祠,是專門為紀念和拜謁飛將軍李廣所設。漢將軍府作為天水古城復建項目中目前打造最好的院落,它的修繕完全按照《文物法》的相關要求,堅持原型制、原結構、原工藝、原材料,基本上保留了明清時期古建筑的原貌,數百年的歷史人文都濃縮在這里。
漢將軍府門前刻意露出的舊墻壁,像是不想讓時光遺忘它曾經的輝煌,記錄和守護著時間長河中流過此處的每一寸光陰。往來游客駐足于此,大概也能感受到歷史留在這里的斑駁與滄桑。戎馬一生的飛將軍李廣若是知道,200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仍保留著李廣墓、飛將巷、李廣故居,會不會少一分意難平,便也沒有了那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天水作為李廣故里,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而天水市飛將軍李廣文化研究會的成立,彌補了我市歷史文化研究的又一項空白,為深入挖掘李廣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整合各界研究李廣文化的力量,開展系統性、專業性的研究工作將發揮積極作用。李廣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一點,不僅在于他的軍事思想與謀略,更在于他忠君愛國的民族氣節,通過研究和傳播李廣文化,可以激勵更多的人學習和傳承這種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天水是一片文化生長的沃土,這里不僅是李廣的故里。伏羲在此一畫開天,女媧摶土造人,杜甫于安史之亂后來到秦州留下詩作百余首,才女蘇蕙的故事千古流芳……因此在天水,研究歷史文化名人的研究會不勝枚舉,而這一個個以人物為核心的研究會組織,正在凝心聚力,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為文化事業的繁榮貢獻著力量。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