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常魁星、陸惠根、王映雪、劉建中、邵惠芬、丁婷)“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闡釋中華民族稟賦、中華民族特點、中華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3月22日,“《舜跡延陵叢考》首發式暨虞舜與季子‘二圣’文化研討會”在江蘇省常州市舜山小鎮萬怡酒店隆重舉行,推動虞舜、季子“二圣”文化全面、系統、深入研究,構建舜山季子小鎮“文化高地”,促進“二圣”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活動由江蘇省季子文化研究會、南京大學季子與吳文化研究院、江蘇九洲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常州市吳文化研究會、常州市季子文化研究會、常州市圖書館學會、常州市天寧區舜文化研究會、常州市武進延陵季子研究會、常州市九洲農文旅有限公司承辦。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研究學會的60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文化盛事。
在熱烈的掌聲中,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常州市委原書記范燕青,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季子與吳文化研究院院長、江蘇省季子文化研究會會長周群,江蘇九洲集團董事長劉燦放,與《舜跡延陵叢考》編著者、常州市圖書館歷史文獻部研究館員王繼宗,共同為新書揭幕。
九洲集團董事長劉燦放向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指出本次會議的重要意義,希望通過此次新書首發式和“二圣”文化研討會,推動虞舜、季子文化研究的全面、系統和深入發展,構建舜山小鎮的文化高地,促進“二圣”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他說,我是鄭陸本地人。從小在這片土地上長大,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片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土地,孕育了無數的英才,也承載了我們共同的回憶。我在這片土地上開發舜山小鎮,今天又資助《舜跡延陵考》一書的出版和發布,要說有什么目的,那就是想讓常州的歷史文化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常州、愛上常州。
劉燦放回顧說,幾年前,我結識了王繼宗先生。他是一位有才華、有責任心的學者,他對常州的歷史文化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當他和我談起正在起草編撰《舜跡延陵考》一書時,我眼前一亮。虞舜,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圣君,他的事跡和精神,一直被后世傳頌。天下明德,始自虞舜。如果能夠通過研究證明虞舜與常州的淵源,那將是常州歷史文化的巨大突破,也將為常州增添一份獨特的魅力。于是,我毫不猶豫地決定贊助這個項目。在研究過程中,王繼宗和他的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查閱了大量的古籍文獻,實地考察了眾多的歷史遺跡,經過多次的論證和推敲,終于完成了這部《舜跡延陵考》。今天,這部書終于和大家見面了。這不僅是他的個人成果,也是我們常州的驕傲。它讓常州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1500年,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常州在華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劉燦放強調,今天邀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虞舜、季子“二圣”文化,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研究歷史才能創造歷史,傳承的目的是為了創新。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深入理解和感悟“二圣”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讓作為虞舜、季子二圣后人的我們,今后在傳播、弘揚二圣文化的道路上守正創新;讓我們在建設舜山小鎮的過程中傳承創新。我相信,通過大家的交流和碰撞,一定能夠擦出更多的智慧火花,為常州的歷史文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劉燦放指出,作為常州人,我感到無比自豪。我們有這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這么多優秀的專家學者,還有像舜山小鎮這樣美麗的文旅項目,我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常州的歷史文化一定會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舜跡延陵叢考》著重闡述了兩大關鍵發現:一是證明大舜出生于江南上虞的“指石”,這一發現對全球華人研究大舜文化具有重大貢獻;二是揭示大舜龍興于江南常州的史實,這對于江南吳地文明和常州城市文化的探源具有深遠意義。他的研究不僅豐富了舜文化的研究內容,也為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編著王繼宗在研討會上發言,他首先感謝劉燦放董事長全額資助出版這本一百萬字,還把著作權都給了他。他說,劉董此舉大仁大義,等于是再造我學術生命,恩同父母!同時,此事文化意義巨大,一是對江南、中華文化的意義,便是為常州、為江南長江三角洲的吳越兩地也即今天江蘇、浙江兩省追溯其人文根脈到了大舜。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富裕地區的經濟發達找到其極為悠遠高古厚重的人文積淀,揭示江南吳越之地絕非后世中原史官筆下的蠻荒之地,而是有寧波河姆渡、杭州良渚、常州寺墩作為考古實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一個中心地區。因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巴比倫、埃及、印度都在我們常州也即江南吳越地區所在的北緯30°一線上,黃河流域未免偏北,我們這兒比黃河流域更得文明古國的地理、氣候、經濟優勢。直至今日,江南這三大優勢仍明顯優于黃河流域,便是其證明。劉董不惜巨資出版此《舜跡延陵叢考》,為常州乃至整個江南人文所作的開拓性溯源,遠不止為舜山一個景區的人文展示服務,而是幫整個江浙兩省,乃至中華文明樹魂的壯舉。因為舜是超越孔子、周公的圣人,舜的思想是后世中華“儒道釋”三教九流思想的總源頭,劉董此舉便是為生民立其心,為往圣繼其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壯舉,是為華夏兒女凝心、鑄魂的慷慨壯舉,放在整個中華文化史上也是可圈可點,其眼光、胸襟和氣度非常了不起。
王繼宗說,《舜跡延陵叢考》對常州而言意義巨大。為復興中華文明而在江浙地區,超越浙江紹興上虞大舜故鄉的存在,常州完全可以打出大舜“龍興之都”這一旗號。何以能打此旗號?便因為我們常州與大舜的關系非常密切,因為常州城第一座橋便是舜宜橋,現在寫作宜興的宜,最初當是遺跡之遺,其就位于龍城常州的風水之源“石龍嘴”與“臥龍橋”處,明代遷遞運所于此而名所橋。此橋南之河南運河即名南舜塘河,橋北之河北塘河即名北舜塘河,在石堰處流入老舜河。同理,戚墅堰與常州城同因運河而生,常州城處的風水墩名為石龍嘴,此常州城東衛星城戚墅堰同樣也有風水墩名為“虞墩”,今天寫作“圩墩公園”的“圩”,其南流為戚墅港古名南舜河,其北流為三山港古名北舜河,同樣在石堰處,此南北舜河與南北舜塘河匯在一起流為老舜河,經過焦溪與此舜山小鎮至虞門橋入大江。而石堰名為堰,也有一珠作為風水墩,舜開河、立城鎮全都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皆有其不凡的地理優勢為根。經過這番研究下來,我們便為常州找到別人奪不走的展示其處于全中國諸大城市文化前列的八字標語。常州何以能在全國位居前列?我們之前認為常州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史記》記載季子封延陵開始而為2600年,其實無法在全國排上號;王偉成市長有鑒于此,根據泰伯奔吳的無錫梅里在常州府境內而定常州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史記》記載的泰伯奔吳開始而為3100年,仍無法位居全國前列。現在《舜跡延陵叢考》出版,便以眾多的文獻史料雄辯地證實,常州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史記·舜本紀》所載的“舜耕于歷山而歷山之人皆讓畔,漁于雷澤而雷澤上人皆讓居,陶于河濱而河濱之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而所居成邑,三年而所居成都”,而我們這座“延陵”舜過山的名字便標明其為大舜過化之山,所謂“過化”即過而教化也即為官此地之意,此山及其東南無錫惠山西側的的舜過山皆為大舜躬耕的歷山,此山下的古芙蓉湖及太湖就是雷澤,此山北的虞門橋村古名甑人墟,其南的宜興也是舜教化制陶器的所在,所以常州有文史可考的歷史便是《史記·舜本紀》所說的4200年。此書為常州找到別人奪不走的展示其處于全中國諸大城市文化前列的八字標語:“延陵舜都,常州吳京”,因為常州城東橫山至舜過山綿延起伏稱“延陵”,是大舜過化后“三年成都”之地,故稱“延陵舜都”(都指大城市,排名第一的首都才是京都);毗陵郡常州府設于武進縣,武進就是“吳京”(也即江南吳地之京)的發音,故稱常州吳京。
南京大學周群教授在對《舜跡延陵叢考》進行簡評時指出,王繼宗先生在書中遵循了錢氏融合地名原始、地名遷徙、地名沿革的原則,通過大數據文獻檢索系統,詳細考證了舜的活動區域及其變遷路線,為上古虞舜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他說,舜是上古繼黃帝、顓頊、嚳、堯之后的部落聯盟首領,后世尊為五帝之一。關于舜地望與行跡,最早見于《孟子·離婁下》:“舜生于諸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之后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則謂:“舜,冀州之人也。” 二人所述大相徑庭,具體所指也難以明辨。“諸馮”究竟在哪?或曰山東諸城,或曰山東菏澤、或曰山西垣曲等,不一而足。司馬遷所言“冀州”也難以確指。史籍所載舜之遺跡的,主要有山東諸城、荷澤、定陶、浙江上虞、廣西蒼梧、山西運城、河南濮陽、虞城、湖南寧遠等,圍繞舜的出生、活動與卒葬一直爭論不休,莫衷一是,成為聚訟紛紜的古史公案。
周群指出,王繼宗君的《延陵舜跡·舜山龍脈·華夏真龍·常州六龍城叢考》,以國家地名信息庫與“舜”相關地名檢索為基礎,結合有關歷史文獻考辨,對舜的出生地和行跡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其“舜跡延陵考”以三根探針立論,第一根探針——揆諸地名信息庫,中國僅八省有舜跡記錄,可證舜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而非神話虛構;第二根探針——江南及皖魯有過的“舜過、耕、歌、柯山”等,其實是“舜哥山”的音變,表明舜年輕時躬耕于浙江、江蘇、安徽、山東等地;第三根探針——舜母“握登”實跡僅存上虞,可證舜是浙江上虞人。結合余姚、延陵兩地與舜跡相關的山、水、湖、城等地名辯證,對舜根江南作了更為詳細的論證。以地名探究古史,是治古史重要路徑,錢穆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指示門徑:“治古史,考詳地理是以絕大要端。春秋以下,尚可系年論事。春秋以前,年代既渺茫,人事亦精疏,惟有考其地理,差得推跡各民族活動盛衰之大概。”(錢穆:《提議編纂古史地名索引》,《禹貢》第 1 卷第 8 期,1934 年。)王繼宗君在本書中遵循錢氏融合地名原始、地名遷徙、地名沿革之原則,詳形勢,求音義,加推說,借助當代更為便捷的大數據文獻檢索系統,力圖還原舜活動區域及其往來變遷的路線,以及舜不同時期上下教化離合消長的情狀,從而為舜之生平活動描摹一粗略的輪廓,也為茫昧難明的上古虞舜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周群談到,為進一步彰顯延陵舜山的歷史文化地位,揭示山川形勝人杰地靈之淵源,本書還征引徐霞客、邵寶、章潢等人看法,以為“延陵山脈”舜過山乃中國三大龍脈中“南龍”龍頭所在,也是舜之所以鐘情延陵因緣之一,所謂延陵常州乃舜“見龍在田”龍興之地,山不在高,有龍則靈,山川人物如是相得益彰。順次而下,本書還進一步探究了中國古代作為王權象征的龍之原型,以為龍的江南原型是“灣鱷”(海生鱷魚)與“豬婆龍”(揚子鱷),對中華龍文化和龍紋藝術演變也給予了豐富的呈現。在最后的部分,作者考證常州得名“六龍城”乃源自南唐徐鉉所書“常州”二字形似 “金鐘罩六龍”的篆體門額所致,還特別挖掘了“六龍”蘊含的城市精神。
周群強調,王繼宗君之相關考證,文獻搜羅廣博,議論出入百家,猶能自出機杼,多有發明。雖然一些論證不免粗疏,但其家國情懷,文化自強赤誠之心呼之欲出,灼然如鐵。在爬抉過程中,如能結合近年出土材料及相關研究成果,三重互證,持論也許更能令人信服。本書一些觀點或可商榷,但視其所持甚大,其志甚遠。正如王繼宗君在緣起中所言,本書一大因緣乃拜常州九洲集團董事長劉燦放先生所賜。作為已深耕常州本土36年的一家多業態綜合型明星集團,九洲集團不但注重經濟效益,尤其注重社會效益。追蹤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的虞舜,是我國上古時期孝子、賢臣、明君的典范。以其明德感召四方,化育萬民,協和萬邦,被視作中華文明從蒙昧走向文明的分水嶺,即司馬遷在《史記》所謂“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其“德為先、重教化”為核心的德治文化,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因而,努力探明舜的歷史原貌,梳理舜德化萬邦的遠古線索,沿波溯源,深根固本,對于塑造中華民族共同體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劉先生執掌的九洲集團精心打造的舜山小鎮,無疑是其追慕先圣,躬行大義,弘揚文化,造福鄉土最好的見證。《史記·五帝本紀》中說,“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這和諧謙讓,近悅遠來,其樂融融的樂土不正是舜山小鎮的愿景嗎?
在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虞舜、季子“二圣”研究成果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了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傳播“二圣文化”,并為構建舜山小鎮的文化高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專家們一致認為,虞舜、季子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傳承這些文化對于增強文化自信、推動地方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虞舜、季子“二圣”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會議深入挖掘和探尋地方文化落地的可行性策略,推動了地方文化產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舜山季子小鎮的文化高地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傳承“二圣”文化,構建文化高地。
出席《舜跡延陵叢考》首發式暨舜山論壇的嘉賓(排名不分先后)有: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共常州市委原書記范燕青;新華社原高級記者、中紅網-中國紅色文化旅游網總編輯江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原司長王元慎、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季子與吳文化研究院院長、江蘇省季子文化研究會會長周群;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副會長、江蘇省教育學會校園文學專委會理事長、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讀寫研究中心、文化研創中心首席專家、江蘇省中華成語研究會副會長姚衛偉;東南大學教授、東南大學旅游規劃研究所所長喻學才;南京審計大學教授、江蘇省季子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洪濤;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江蘇地方志》原主編、一級調研員、浙江師范大學方志文化研究與傳承協同創新中心特聘研究員吉祥;常州市委原常委、統戰部長張躍;天寧區區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陳海元;常州市文廣旅局副局長嚴旭華;原常州市文化局副局長張戩偉;常州市文廣旅局原副局長、文保局局長、現任常州市吳文化研究會會長周曉東;常州市圖書館副館長錢舒屏;常州市圖書館歷史文獻部,研究館員王繼宗;常州市政協文史館館長,教授、江蘇省季子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沈建鋼;江蘇省季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常州市高曉聲文學研究會會長吳建國;江蘇理工學院文旅學院教授、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副院長趙賢德;王諍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原常州廣播電視臺記者陸漢偉;常州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原常州廣播電視臺導演劉霞;常州市吳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許仲儀;高曉聲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陸林深;蘇州大學社會學院兼職教授、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市縣指導處原處長張尚金;武進地方文獻研究會會長、武進延陵季子研究會副會長周建春;常州市武進延陵季子研究會副會長、武進融媒體中心記者張軍;常州市武進延陵季子研究會辦公室主任張祥海;常州大學國學研究院客座教授、常州開放大學社區教育兼職教授、江蘇省眾城物流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總經理王建興;原武進教育局黨委委員、組織科長鄭國源;常州市天寧區舜文化研究會會長顧相才;常州市武進延陵季子研究會副秘書長、原武進廣播電視臺記者陳富大;江蘇九洲投資集團董事長、總裁劉燦放;常州市九洲農文旅公司總經理方世宏;江蘇九洲投資集團綜合辦主任喻杭;江蘇九洲投資集團文化企劃部總監夏麗娜;舜山小鎮季子書院負責人李知融;舜山小鎮舜園負責人金芳;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辦公室(常州站)站長湯琤;常州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記者倪靈菲;常州市新聞傳媒中心時政部記者周潔;江陰市融媒體中心經營部負責人徐鈺燁;常州化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客戶事業中心負責人陸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