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黃振東)3月28日,緬甸7.9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緬甸政府向中國提出救援請求。這是對人類生存韌性的考驗,更是對大國應急能力的淬煉。“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中國政府迅速行動,29日上午,派遣中國救援隊乘國航包機從首都機場出發飛赴災區。按照統一部署,應急管理部派出中國救援隊82名隊員攜帶約22噸搜救、通信、醫療等救援物資和設備以及3只搜救犬奔赴緬甸災區,全力協助緬方開展搶險救援。中國救援隊主要由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應急總醫院人員組成。應急管理部負責人前往首都機場為中國救援隊送行,他希望全體隊員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弘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牢記囑托、不辱使命,科學施救、注重安全,以鋼鐵意志、專業素養和拼搏奉獻,展現中國救援力量的風采,傳遞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圓滿完成這次國際救援任務。



中國政府宣布向緬甸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提供帳篷、毛毯、急救包、食品、飲用水等急需物資。為爭奪震后救援黃金窗口期,多支中國救援力量盡銳出戰,緊急馳援。29日早上7點,距地震發生僅18小時,中國云南救援醫療隊37人攜帶全功能生命探測儀、地震預警系統、便攜式衛星、無人機等應急救援物資共112套就抵達緬甸仰光,成為首支抵緬的國際救援隊,立即進入內比都災區投入救援。中國救援隊甫抵仰光即在華僑華人志愿者陪同下星夜兼程趕赴曼德勒災區。當日晚9點,中國香港特區救援隊也抵達仰光。此外,來自云南、浙江、深圳、上海等中國各地的民間救援力量正紛紛馳援緬甸。



中國救援隊一行82人乘坐國航包機從北京飛行3600多公里,于緬甸當地時間29日下午4點30分左右抵達仰光機場,隨后乘車趕赴受災嚴重的曼德勒省。中國多支救援隊馳援災區,跨國地震救援已超越單純的技術行動,成為展現國家政治敏銳性、深化地緣合作、凝聚全球治理共識的戰略支點。中國救援隊以“立體突圍戰”打通生命通道,用科技與人道主義的雙重奏鳴,改寫21世紀國際救災規則。中國救援隊構建“中國救援方案”,是國際救援體系的“中國升級版”。科技賦能,從“人海戰術”到“智能突圍”。中國運用無人機熱成像、航空精準投送等技術,進行“黃金72小時”內高效救援。以微型機器人技術,推動救援從“粗放式破拆”向“精準外科手術”轉型。組織協同 從“單兵作戰”到“聯合艦隊”。中國多級應急管理部門通過衛星通信、地面指揮網絡實現“全域感知”,與軍隊、消防、醫療力量形成“海陸空立體響應”。中國救援隊運用實時衛星影像,建立“聯合指揮中樞”,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中國救援隊守護華僑華裔,從“鄉愁紐帶”到“安全網絡”。緬甸地震后,中國救援隊優先定位華人聚居區,通過使館協調、僑團聯動,開辟“生命綠色通道”,展現“血濃于水”的同胞情誼。云南受緬甸地震波及地區,多民族救援力量協同作戰,以“嵌入式”救援模式減少次生傷害,踐行“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重塑區域影響力,從“救援行動”到“治理話語權”。救援隊應用衛星數據,突破技術“安全互信壁壘”。中國推動《社會應急力量參與國內外重特大災害救援行動管理辦法》的出臺,為國際救援貢獻了“中國規則”。

中國救援隊戰略戰術創新,人與裝備“完美交響”,實施“三維一體”救援模式 ,空天地一體化偵察體系,雷達生命探測儀穿透瓦礫定位生命體征,無人機搭載熱成像設備繪制災情圖譜,衛星遙感實時監測次生災害。針對高原、城市、山地等不同場景,配備履帶式破拆車、充氣式方艙醫院、便攜式制氧機,實現“一隊多用、一裝多能”。整合地質學家、心理醫生、通信專家,建立“災前預警-災中救援-災后重建”全鏈條響應機制。

中國救援隊以“人性化”救援理念,心理干預“前置化”。中國醫療隊同步開展“創傷后應激障礙”篩查,通過“音樂治療+文化撫慰”加速心理重建。在緬甸地震救援,采用“雙語標識系統”與“手語翻譯機器人”,確保殘障人士與老年群體獲得同等救援機會。在跨國救援中,中國救援隊準守“中國注意事項”,進行風險預判“五維度評估。遵守《聯合國憲章》與當地法律,避免卷入地緣沖突。評估余震頻次、山體滑坡風險,制定“動態撤離方案”。尊重宗教習俗,避免救援物資與文化禁忌沖突。中國救援隊實施能力建設“三化路徑”,推動應急力量分類分級,建立“重型救援隊—輕型機動隊—志愿者團隊”梯次架構。從“救災”到“治世”,將應急管理納入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救援隊的行動,既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象實踐,也是“大國責任”的戰略投射。

中國救援隊隊長趙明介紹道,中國救援隊將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立即開展卸貨轉運工作,已與我駐緬甸使領館聯系,正在與當地政府有關機構對接。抵達災區后,接領具體搜救任務,派出救援小隊對執行任務場地進行實地勘查,同時選擇安全合適的位置搭建營地。
中國救援隊行動隊隊長王墨說:現在當地的情況是所有的倒塌,基本上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的倒塌,有疊餅式的、粉碎式的,還有下沉式的坍塌,基本上都有。我們對整體安全是有評估的。在進行救援的時候,我們也會對受損的坍塌的建筑進行一個整體的安全評估,也是對我們救援隊員的生命安全的保障。在安全的條件下,我們希望能夠營救出更多的被困人員。
中國救援隊是通過聯合國認證的國際重型搜救隊伍,人員和資源配備精良,有多次在海外成功執行搜救任務的經驗,可在兩個不同的工作場地同時開展行動。中國救援隊以救援為筆,繪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緬甸到云南,從廢墟到新生,跨國地震救援不僅是技術的角逐,更是文明的對話。中國正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智慧,將每一次救援行動轉化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杠桿”。當五星紅旗飄揚在災區時,人們看到的不僅是災難后的重生,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注腳——“世界大同,天下一家”,這就是中國救援精神的終極答案。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中緬兩國山水相連,兩國人民胞波情深。在此艱難時刻,我們將與胞波兄弟同在,全力救助災民,為緬甸人民送去實實在在的幫助,支持大家早日渡過難關,用實際行動詮釋中緬深厚的胞波情誼,踐行同甘共苦的中緬命運共同體理念。